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
事实上人民币已经在部分与中国接壤的国家全境通用,在周边地区的贸易中已经成为结算货币,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认为人民币已经“半国际化”。
事实上人民币已经在部分与中国接壤的国家全境通用,在周边地区的贸易中已经成为结算货币,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认为人民币已经“半国际化”。那么,人民币何时能实现自由兑换?离真正的国际化究竟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时间表
上海建成金融中心前人民币可能自由兑换
在业界人士看来,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有了一个时间表。
3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受到广泛关注。
有专家表示,国际金融中心要扮演规模巨大的国际流动资金的中介角色,各种货币经常大量汇集或流出,若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再多的机构集聚也不会产生可观的资金流量。此番国家首次明确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开放加快进程应是题中应有之意。
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判断:“上海2020年建成金融中心之前,人民币将实现自由兑换。”
德国智库柏林世界经济研究所金融专家阿尔斯曼表示,实际上,金融危机已经客观上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可能,但并不需要刻意推动。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需要时间,需要中国国内整个经济比较成熟,市场机制比较好的情况下才能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他认为,人民币真正开始崛起是30年来的事情,人民币成为流通货币可能还需要10年到20年时间。
■路线图
起步:人民币边贸结算
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为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通过用于区域性国际结算的试点工作,人民币迈开了国际化第一步。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与有关邻国就已开始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据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迄今为止,中国已与越南、蒙古国、老挝、尼泊尔、俄罗斯、吉尔吉斯、朝鲜和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有关边境贸易本币结算的协定,去年结算量约为230亿人民币。
用人民币结算,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可省却汇率波动的风险;对于周边国家进行对华贸易的企业而言,可减少一次兑换并节省有关费用。
迈进:双边货币互换
自去年12月以来,央行已和中国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6个经济体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央行的举动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版图正从亚洲扩大到东欧和拉美。
互换货币可提供短期流动性,减少对美元的需求。这是中国对周边进行金融救援的方式之一。
目标:世界储备货币
通常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须经历三个阶段: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以人民币进行金融交易计价,人民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之一。
专家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必须经过区域化过程,首先,在周边国家和与中国贸易关系紧密的国家尝试采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其次,在成为结算货币的基础上,使得人民币成为周边和与中国贸易关系紧密的国家的储备货币;第三,在成为区域货币的基础上再走向国际,实现国际化,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以上国际化的过程必须伴随着汇率自由浮动和资本开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