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买菜,难在哪儿?

杜海涛 | 2010-07-22 12:04 478

资料图片 ---------------------------------------------------------------  □市场缺、摊贩少——  新区买菜无着落  在“高档社区”,本小利薄

资料图片

---------------------------------------------------------------

  □市场缺、摊贩少——

  新区买菜无着落

  在“高档社区”,本小利薄的菜摊儿无处容身

  一条松花江把哈尔滨分成江南和江北,人们在买房置业时总是在掂量“买江北”还是“买江南”。“除了过江上下班的交通问题,主要还是看生活是不是方便。”松北区世纪花园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由于农贸综合市场少,这里的居民们买菜、买肉、买水果成了令人头疼的难题。

  这两年,在哈尔滨松花江北岸,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宽阔的街道、良好的绿化设施、现代化的居民小区使得“江北概念”成为哈尔滨房地产市场的“新宠”。然而,由于交通和生活设施跟不上,一些在此买了房的人还在老城区租房生活。

  杨女士的家2006年就搬到了江北,小区附近这几年一直没有大型农贸市场,要想买蔬菜和水果,只能每天从江南往回捎。“夏天还好说,冬天气温低,捎回来的水果蔬菜还没等到家就都冻了。一般都是一次买几大兜子,够一周吃的,经常是没等吃完就烂了。”

  记者发现,在哈尔滨老城区,由工商部门和街道办开办的菜市场基本可以满足居民买菜的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往往在一些新建的小区缺少实惠便民的大型菜市场。“高档社区”的底商更喜欢经营茶楼、酒吧、饭店和精品店,“本小利薄”的菜摊儿就显得无处容身了。

  近些天,刚刚搬家到北京北四环外科学园南里小区的胡女士一家也在为买菜的不方便而犯愁:附近没有农贸市场和综合超市,离家较近的几个小菜店青菜很贵,黄瓜卖到了2元多一斤。比较原来,青菜的开支要多了近一倍。

  “这两年,小区盖了公园、修了广场,当然挺好,可要是把超市、菜市场、理发店这样的生活设施多建点儿,那才叫‘生态宜居’呢!”杨女士认为,开发商盖房子,应把配套设施考虑进来,“能买得起房子的人不见得天天下饭馆儿,工薪族毕竟是大多数!”

  □价格高、数量少——

  超市买菜不划算

  果蔬区只占超市总面积的很小一部分

  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美食一条街、省级图书馆、高尔夫球场、大型剧场和会展中心把这里打造成为哈尔滨繁荣、时尚生活的榜样。和松北区不同,这里聚集了多家大型超市,但是居民们尤其是上班一族仍然反映“买菜难”。

  在哈尔滨香坊区万达广场地下的某大型超市内,果蔬区只占超市总面积的很小一部分。“这里的菜品种不少,但是每到下班时来买菜,基本只能买到剩 菜。你看,除了烂的,就是扁的、小的。”正在挑选青椒的丁女士在青椒菜筐里翻捡了半天,仍然找不到几个令她满意的。“有时为了赶时间,不排队,只能买小包 装的精品蔬菜,价格也贵了不少。”

  “超市菜价高,主要是因为超市门槛比较高。”安徽省农委特色农产品开发处处长赵熙玲说,进入超市的农产品不管是生鲜的还是加工的,都有一套比较 严格的检测标准,成本比较高。“比如长丰草莓,进入麦德龙要卖22元/斤,合家福超市是18元/斤,但是你在市场小摊贩那里买,可能只要10元/斤,但是 麦德龙和合家福都能保证草莓产地和质量,小摊贩就很难说了。”

  当然,有些超市为吸引社区群众,常定期搞一些“打折”促销活动,但优惠有限。7月16日,家住合肥市西园新村竹荫里的陈老伯告诉记者,当天,楼下超市的鸡蛋2.98元/斤,比农贸市场便宜了5毛,“不过得排长队,去晚了就买不着了。”

  陈老伯退休后跟老伴商定“专职买菜”,他有自己的一套买菜经:“时令蔬菜逛早市,新鲜也便宜,加工熟食上超市,安全放心……”

  □收费高、利润低——

  摊贩不愿进市场

  大量“散兵游勇”承担着保障居民日常菜篮子的“重任”

  记者发现,在很多城市,大量“散兵游勇”承担着保障居民日常菜篮子的重任。在城乡结合部和一些新建偏远小区,由于靠近传统的农业区,主要是农民把村屯里自产的蔬菜拿来销售;而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摊贩们则从批发市场进货然后销售。

  哈尔滨香坊区的三大动力路是老工业区,这里集中着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等许多大型企业。每到下班时间,很多小贩在厂区周边的道路旁摆摊卖菜。

  “一般都是集中在下班的时候。上班时间没人摆摊,一到下班时间,无证摊贩就挤满了道边。”香坊区城管执法局的吕雷告诉记者,“没有人的地方他们不去,专门挑商业区、公交站台摆摊,执法人员的工作压力很大。”

  在哈尔滨南岗区的革新街与分部街的交叉口,短短100米的路上挤着二三十个蔬菜、水果摊位,甚至连交通信号灯和路牌下都堆满了运货的三轮车。附近分布着革新综合市场、宣化大市场、分部综合大市场等。可就在这条路的地下,是一个利用人防工程改造的颇具规模的农贸市场,至少还有20%的摊位处于空置状态。

  一位在地下二层经营冷鲜肉的摊主告诉记者,他的小店证照齐全,有三个柜台。每年摊位费大约在2万多元,其中包含了摊位租金、卫生费和固定的税金。此外,每个柜台还要收5000元的押金。“我雇了2个人帮忙,一年算下来虽然不至于赔钱,但是利润也不大。”

  “如果没有摊位费和管理费、卫生费等税费,就算我们卖的价钱和路边上一样,那也能赚钱。”这位摊主说,现在哈尔滨的街道都在拓宽打通改造,将来这些摊贩肯定是要取消的,把更多的摊贩吸引到市场,关键是降低收费。

  前几年,一些城市为了市容整洁,针对马路市场,都开展过退路进厅的整治。然而,由于进厅后增加了摊位费、管理费、卫生费等成本,多数小菜贩感觉不划算,就退了出来,依然在马路上叫卖,城管和小商贩的“争斗”一直在进行,甚至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

  □多业态、同协力——

  合力破解买菜难

  完善社区商业,推行“农超对接”

  “为破解居民买菜难,我们一直在推进包括菜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多种商业业态和多层次商业网点的建立。”长春市商务局有关人士介绍说,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居民收入水平、城市发展规模等因素,长春将合理确定区域社区商业的功能定位、业态结构、空间布局、发展规模,引导社 区商业健康发展。

  记者在长春商贸服务业规划中看到:鼓励设置超市、便利店、餐饮网点、生活服务网点;适度设置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农贸市场;控制设置百货店、仓储式商场;建立适合当地居民需求的社区商业中心……长春市希望多业态、多形式相互补充,满足百姓的“菜篮子”需求。

  为稳定超市蔬菜价格,保障市场供给,我国在2008年还推出了“农超对接”工程,旨在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通过引导促成农户和商家达成协议,由农户向市场直供农产品,建立一种“从田头到餐桌”的新型流通方式。

  在安徽,2009年来,全省已经有1400多家企业和农业合作社走进超市,1.1万种各类农产品覆盖了百姓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实践证明,农超对接不仅扩大了消费群体,更让农产品进入超市减少了过多的中间环节,稳定了菜价。

  目前,农超对接中还存在“农产品规模生产跟不上、质量追溯体系不够完善、标准化生产不够”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快对农超对接的引导,减少流通环节,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降低零售价格。

小贩无碍“面子”

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道路是否宽阔、街道是否整齐,更要体现在人们生活是否便利

我居住的小区门口原本有个小菜摊,挨着一栋老楼的外墙斜搭下来,虽然简单,却也是新鲜蔬菜样样有,每天傍晚,十分热闹。经营菜摊的是位陕西大姐,由于生意红火,全家都来到了北京。

后来,小区改造,老楼外墙粉刷了光鲜的油漆,楼前种上了漂亮的绿篱,逼仄的小巷亮堂了许多,可是,红火的菜摊也被拆除了。再想买菜,只能去离住处较远的超市了。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一个桃红柳绿、绿草茵茵的现代社区自然是我们向往的,但是,一个商业设施短缺,连买根黄瓜、买节电池都要去超市排队的社区,恐怕也不是人们期待的。这些年,在市容整治的旗帜下,成片的临街门店被清理,成批的社区摊点被关闭,城市的“面子”越来越光鲜,人们的消费却变得不方便。这样的社区,真是我们向往的吗?

小商小贩,长期就游离在城市的边缘,因其经 营方式的随意性、临时性,早就成为管理的重点。现实中,小商贩和管理者的“冲突”不断:马路上,小贩们和城管等部门打着“游击”;社区内,一些设施简陋的 摊贩,随时被以环境整治的名义清理。小商贩,这些原本活跃社区流通、方便百姓生活的商业网点,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

贩夫走卒,古已有之。对社区生活来说,小摊 点的方便性和低成本是其他经营方式不可比拟的。特别是当前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小区不断涌现,而配套的超市、农贸市场等建设往往滞后。在新建小区适当规 划一些小摊点,不仅能缓解这些社区“买菜难”等问题,对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商品供给,也发挥着独特作用。

如今,城乡改革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每年有大量的新进城人员需要就业,许多城市下岗职工需要安置,社区摊点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小商贩们没花国家的钱,靠个人之力解决了自我就业,并用他们的劳动,为城市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理应得到管理者的尊重。

其实,世界许多城市都允许小商贩合法存在。在美国华盛顿、纽约等城市的一些重要景点和主要街道上,市政部门就规划出一些露天摊点让民众申请经营,甚至在白宫和国会等周围,也有这样的小摊点。只要不妨碍交通和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传统小贩就能与现代都市相共存。

管理者对小商贩的态度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 “面子”问题。实际上,宽阔马路是“面子”,便利的生活也是“面子”。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水平、文明与和谐程度,不仅体现在道路是否宽阔、街道是否整 齐,更要体现在人们生活是否便利。在城市管理中,应当对小商贩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扶,通过正确引导、合理规划,让小商贩与城市经济和谐共存,使之成为活 跃流通、方便生活的一道风景线。杜海涛

0
标签: 本小利 无着落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