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何整顿上千家“黑户”幼儿园?

2010-07-19 09:24 892

在“入托难、入托贵”几成民怨的大城市,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已成普遍呼声

7月初,正值幼儿园报名入学的高峰时段,北京市清河朱房村十几家“黑户”幼儿园,面对的却是“是否停办”的抉择。

  朱房村属于清河街道办事处管辖,该村本地人口4000多人,另有10000多外来人口。刚性需求催生了村里十几个“黑户”幼儿园,每个幼儿园少 则三四人,多的近百人。财新记者探访得知,这些幼儿园都是租住村民的一个院落或几间房,设施简陋,存在大量安全隐患,教师资质也难如人意,多数未取得相应 办学资质。

  不独清河地区,北京市政协2009年的调查显示,全市没有在任何部门登记注册的“黑户”幼儿园,多达1299家;而公立幼儿园以及有合法资质的 私立幼儿园,总共只有1266家。

  自今年5月各地幼儿园连续发生多起公共安全事件后,北京市启动针对“黑户”幼儿园的整治行动。清河街道办事处已专门召集四五次会议,研究规范管 理问题。从6月初起,海淀区清河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更是联合城管、公安等多个部门,对所有“黑户”园进行安全检查,并要求“黑户”园、租户以及房东共同签 署三方安全责任书。有的村民不愿为此承担责任,拒绝将房子继续出租给幼儿园,不少“黑户”园不得不停办。

  然而,若全部取缔上述“黑户”幼儿园,仅朱房村就会有大量孩子无园可上。“朱房村就会有几百个孩子跑到大街上”,该村童心幼儿园一不愿透露姓名 的老师说。

  在“入托难、入托贵”几成民怨的大城市,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已成普遍呼声。压力之下,北京市承诺将在2010年改造30 所公办幼儿园,继续扩班300个,即便如此,也远远满足不了旺盛的需求。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刘炎教授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学前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是导致“黑户”园疯滋狂长的主要原因。

  “入托难”加剧“黑户”园地下发育

  与“黑户”园旺盛生长相同步的是,北京市正规幼儿园“入托难”日益升级。分析称,这不仅仅拜两年前的生育高潮所赐,也与外来人口增加有关。

  幼儿园入托问题开始受到舆论重视,是在2009年。这一年,2007年出生的“金猪宝宝”到了入园的年龄。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北京市住院 分娩量达到16.1万人,比2006年增长25%,创下20年来的最高纪录。

  同时,北京市外来人口不断膨胀。近三年来,北京共出生幼儿4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占49%,非户籍人口占51%。

  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胡华告诉记者,就在这两年,园里先是接到了“北京户籍优先录取”的通知,现在又接到了“朝阳户籍优先录取”的要 求。

  行政指令并未分流庞大的入托需求。今年3月1日到3月15日,定员仅50名学生的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启动网上报名系统,一口气收到 200多份入园申请。其后每一天,都能接到几十个询问招生的电话。收费更为低廉的公立幼儿园门口,更是彻夜排起长队。不少家长反映,一些口碑较好的幼儿 园,更是需要靠“人情”“送礼”才能得其门而入。

  这给“黑户”幼儿园创造了市场空间。在北京远郊新兴的住宅区内,涌现出大量“家庭幼儿园”。如距离地铁天通苑北站不到3公里的昌平区北七家镇, 在2000年前后陆续建起了十多个住宅小区。因地段偏远,房价相对低廉,吸引了大量事业刚刚起步而收入不高的年轻人。整个北七家镇陆续开办了63所幼儿 园。但除了几所村办幼儿园,大多开设在小区住宅、农舍里的“家庭幼儿园”,都没有取得“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

  这些“黑户”幼儿园,多集中在北京周边的外来人口集聚地。以朝阳区为例,该区最多的时候曾达到385所,接收儿童1.9万名。

  公办园为何持续萎缩?

  幼儿教育需求不断上升,但在北京父母们的选择似乎越来越少。

  在大多数家长们看来,公办幼儿园是最优选择。朝阳区教委2009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90%的家庭希望孩子能够进入公办园。因为公办幼儿园享 有大量政府补贴或财政拨款,因此能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优质的服务。

  然而,近15年来,北京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却不断萎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曾晓东告诉财新记者,过去所说的公办园有三种类型。一类是在政府预算内由政府拨款建设运营的公办幼儿园;第二类是企事 业单位自办的幼儿园,其教师也因所在单位性质的不同而享有不同的身份,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各个单位,政府以税前留利等多种形式进行“暗补”;第三类则是街 道等集体经济自办的幼儿园。

  在国有经济改制之前,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撑起了幼儿教育半壁江山。1995年,这部分幼儿园占到全国总数的76%。随着国企改制以及单位后勤 社会化改革启幕,大批单位自办园被作为“包袱”甩给了社会。

  1990年,北京市有托幼园所4793所,到了2009年减少到1266所,主要原因就是单位办幼儿园的撤并。从全国层面来看,单位、集体所办 幼儿园的比例,已经从1995年的76%迅速下降到了2006年的21%。这些被撤并的,恰恰是为中低收入的工人、普通居民提供服务的幼儿园。

  保留下来的公立幼儿园当中,有不少定向服务于特定机构和区域,对外少有招生名额。如北京市北海幼儿园,质优价廉,但仅面向中央部委公务员的子 女。2009年,广州曝出9个机关幼儿园一年财政补贴6000万的消息,网民普遍抱怨,“养了公务员还要养公务员的儿子”。

  虽如此,在此轮幼儿教育社会化、市场化的过程中,仍有大量民办幼儿园应运而生,其中不乏高质量、多元化的教育服务。但这部分优质资源市场定价不 菲,收费动辄上万,让大多中低收入家庭望而却步。大量中低端幼儿园则质量低下,甚至不能达到政府所划定的办学条件,沦为“黑户”园。

  所谓“入托难、入托贵”,正是对于这部分家庭而言——其本质是“入公办幼儿园难、入优质幼儿园贵”。

  政府补贴只惠公不惠民

  公办幼儿园质优价廉的秘密,在于其获得了“公家”或明或暗的大量补贴。问题是,这一公共资源总量偏紧,分配却难言公平。

  自学前教育逐步纳入市场化体系以来,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对其的投入均迅速下降。2003年,学前教育在中国政府教育支持中的份额仅占 1.3%,近十年来这一投入比例基本没有变化。在北京,2008年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仅占教育附加费的3.1%,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共7.41亿元。

  这种财政补贴和投入,往往以两种方式体现出来。

  传统的公办幼儿园,普遍实行收支两条线。冯晓霞告诉财新记者,当前的模式并不是完全的全额拨款,但编制内的教师工资、硬件改造等均列入预算经 费,“收的少,支的多”。随着这些年编制收紧,公立幼儿园不得不聘请大量合同教师,为解决他们的工资问题,也大量收取各种形式的“赞助费”。至于各个机关 部门的幼儿园,则从机关办公费用中列支,从而享受各项财政拨款与补贴。

  对于改制后的企事业单位幼儿园,多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即是一改制园,其初始资金来自于学院,现在每年象征性地 缴纳十万元场地占用费。在当前幼儿园的运营成本中,房租占去了最大的一块,像这样对用地、用房进行“暗补”,大大减轻了幼儿园的运营压力。

  正是因为有此类或明或暗的补贴、拨款,公办幼儿园以及改制园的收费均低于同等质量的私立园。如北京明天第一城小金星国际幼儿园的收费平均为每月 1400元,而同等条件的公办幼儿园收费仅为每月900元。

  如今,优质的公办教育资源越来越难以惠及普通百姓。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胡华告诉记者,绝大多数公立幼儿园的名额都已经内定好了,公 开招生只是一个形式。

  她还透露,即使是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这样的体改园,也很难做到公开招生。幼儿园今年准备招收五十个孩子,按照规章,小区业主子女、学院 教职员工子女优先,名额便占去了一大半。除去各种无法平衡的“关系户”,这一年真正面向社会招收的名额,只有5个。

  “我们花了太大的代价,才换来这样的共识。”在曾晓东看来,财政对幼儿教育的支持,就像一个灌溉系统,原来的水渠被堵死了,现在要重新开挖。

“如何挖出科学合理的水渠来?现在是很好的契机。” 曾晓东说。
0
标签: 公办教育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金融系统组织开展“五进入”集中教育宣传日活动

2023-09-28 11:35
90112

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

2023-09-19 16:16
60349

宁波东海银行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

2023-09-17 13:31
192

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

2023-04-23 10:26
104209

泰安市国泰金链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谈心课活动

2023-04-20 16:25
125572

网易有道:将推出教育场景下的ChatGPT模型

2023-02-15 14:14
16087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