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何处去
30年光影如在眼前,你伸出手去,却几乎什么都未摸到。
30年光影如在眼前,你伸出手去,却几乎什么都未摸到。
如今,曾为中国经济动力引擎的代工制造业,光景似已“江河日下”。在涨薪潮等诸多外部环境变化的当下,长期以来依靠低廉劳动力价格优势取胜的中 国代工企业正走到十字路口。成本升高、利润缩水正成为外向型代工经济的最严峻考验。
还不止于此。
全球金融危机在度过2009年各国的经济刺激、复苏期后,正面临二次寻底。适逢欧债危机爆发,出口风险再次不断累积、叠加。同时,由于股市和房 市利空,国内流动性过剩迹象亦在加剧;苦于没有好的投资渠道,炒作游资进入到原材料领域,各类原材料价格涨势明显。
可以说,以代工国外品牌为主要依托的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涨薪、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四大利空。
此外,从中国代工的外部竞争环境来看,中国低成本竞争优势还经受着来自东南亚的冲击。印尼、越南等国劳动力的低成本,如同爱琴海上海妖 Siren的歌声一样“诱惑”着港资、台资代工厂。倘该种态势持续下去,长此以往,“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何在?
下一步,“中国制造”将往何处去,利益角力之下的代工业将选择何种转移路径?《中国经营报》记者分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制造业密集区域,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为读者展现出一个真实的制造业变化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