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人民币结算渐入佳境
从2009年7月到2010年6月,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从最初银企签约火爆到转而遭受冷遇再到急速升温,极赋戏剧性。
从2009年7月到2010年6月,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从最初银企签约火爆到转而遭受冷遇再到急速升温,极赋戏剧性。然而,结算量从2009年底的 不超过10亿元到目前已达数百亿元的明显变化,也真切地反映出银行和企业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这一新生事物的适应过程。
回首跨境人民币结算 业务开展之初,获批试点的银行和企业纷纷跃跃欲试,各方也给予了较高的预期。可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新业务却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够完善以及企业的认知度低等原 因,在试点后的两个月时间里仅达到了7000万元结算量,绝大多数企业的观望态度更是让结算量一度停滞不前。而到了2009年底,这一情况却大有改观。得 益于2009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及2009年9月海关总署发布的《监管司关于跨境 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大银行捷报频传。到了2010年初,部分银行的结算量甚至出现了成倍的增长。
经过1年的运行,各个 银行的系统建设以及业务流程等渐趋完善,企业也渐渐熟悉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操作,双方对于这一业务的使用可谓渐入佳境。加上近期汇率改革的重启,各方 对人民币的小幅升值以及中长期的坚挺抱有很高的预期,也使得这两大政策的组合效应得以体现,进而推动了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使用。
不过,对于国 内进口企业而言,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国外企业大多乐于接受,但对于国内的出口企业来讲则仍旧面临不少障碍。这其中不仅包括国内的出口退税等相关政策以及 国际上人民币的可得性,也包括目前国家对出口企业的名单审批严格,这也使得目前出口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正是由于境遇的不同,目前跨境人民 币结算中也呈现出了在进口企业当中使用发展较快的特点。尽管如此,业内专家倒并不十分担心,“在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相信这一现象会逐渐得到改观。但是 不得不承认,即使放开对出口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审查,出口企业的结算量也不会超过进口企业。”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电话中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