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将深发展带向何处
2010-07-05 17:18505
同时公告指出,近期拟筹划与中国平安控股子公司平安银行整合的重大无先例资产重组事项,相关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6月30日起停牌。
6月29日,深圳发展银行发布公告,将以每股18.26元向平安寿险定向增发不超过3.7958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9.3亿元,发行完毕后深发展的总股份数将从31.05亿股提升到不超过34.85亿股,其中中国平安(601318)及其关联方共持有该行的股份进一步提升至不超过10.45亿股,占总股份接近30%。
同时公告指出,近期拟筹划与中国平安控股子公司平安银行整合的重大无先例资产重组事项,相关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6月30日起停牌。
这样重大无先例的资产重组给股东将带来什么?股东希望增加他们的财富(银行股票的每股价值)或希望通过减少风险以及提高其福利。管理人员希望获取更高的薪水、更多的员工福利、更多的工作保障以及管理一家更大的公司带来的良好声誉。股东和管理人员都希望从兼并中获利。
目前,在股权运作上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深发展向中国平安定向增发,收购平安银行(要约收购豁免),中国平安对深发展控股至50%左右。二是中国平安向深发展原有股东提出要约收购,将深发展私有化,预计用中国平安的股权交换的可能性大。这对深发展原有股东有利。
有分析师认为,深发展定向增发收购平安银行的可能性大。该种方案容易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整合时间短,对两家银行经营影响较小;更重要的是可以保留深发展这个重要的融资平台,不利之处是中国平安没有100%控股整合的新银行。
由于平安银行的股东是上市公司,交易对手也是上市公司,以公允价值交易的可能性大。所以深发展原有股东从该项交易中受益不大。
存款永远是根本
作为道琼斯历史上最著名的总裁和《华尔街日报》前任主编,巴尼.基尔戈曾经提醒他的员工:“不要为银行家而要为银行的顾客写银行的故事,因为储蓄者远比银行家多。”
在表述银行的工作内容和它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时,储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能否从企业和居民处吸收支票和储蓄存款,是衡量银行受公众认可程度的重要标准。存款构成了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利润和发展的源泉。衡量银行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是,是否能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吸收存款,以及是否有充足的存款支持银行想要发放的贷款。
如果深发展在今后能从中国平安获取更多的存款资源,将获取更多的利润。
上市银行贷款以中短期为主,其中深发展的3个月以内短期贷款占比高达53.43%。
按常理,中长期贷款占比下降,贷款期限缩短,意味着银行资金收益率的下降。在贷款中长期化难以高位持续的背景下,净息差继续扩大将受到压制。
目前,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贷存比转为硬性标准,以及贷款投放需求旺盛,使上市银行面临更大的吸储压力。上市银行为缓解压力,通过奖励等方式增加储蓄,或是通过理财产品回流资金, 或是以资产推动负债,或是增加协议存款,或是加大资本消耗少的产品开发,来增加存款的数量。
变相提高储蓄利率会对银行资金成本形成压力,理财产品利率、奖励和协议存款等方式使银行承担的利率较高,会损失部分收益。
但对于那些需要高息揽储的银行来说,短存长贷造成的期限错配问题,以及银行应对货币政策变化的灵活性不足是被迫高息揽储的根本原因。
记者发现,过去深发展在资金运用以及对市场流动性的预判上非常优秀的表现,是其息差保持在银行业平均水平之上的重要因素。
深发展本身规模较小、个人零售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比例高,长期看,合并后深发展在零售银行方面会有很大突破。
兼并与减少机构无关
伴随着兼并重组是否会有大规模的裁员和削减重复设施呢?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107例欧洲银行业兼并案例中,最重要的一个兼并动机是国际化,以达到进入新市场、多样化经营、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然而,在解释近来金融服务业兼并案例大量发生的原因时,投资者必须十分谨慎,以免过分考虑效率因素或者成本节约因素。大多数兼并都是一种市场延伸,也就是说兼并的机构在其服务地区所提供的服务并没有过多重叠,甚至是一点重叠也没有,因此,关闭其重复建设设施的必要性不太大。
事实上,令许多专家感到意外的是,恰恰相反的是,在银行发生大规模兼并的时候,银行分支机构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而不是在减少。这是因为,居民和小企业,需要的似乎是当地银行的便捷联系服务。
这也就限制了银行进一步关闭它们认为没有必要的服务机构的行为,这或许是平安收购深发展后会出现的故事,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可能并非唯一的目的和诉求。
兼并的财务和经济影响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短期来看,根据中国平安入主平安银行后的运营情况推断,合并后的深发展规模会发展较快,同时成本收入比上升会较快,短期资产盈利能力会下降。
以深发展现有有限的网点布局,平安收购后大幅削减分支机构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合并后的深发展规模发展会比较快,同时成本收入比也会较快上升, 短期资产盈利能力下降,抛弃成本增长有效管理以保持利润稳步增长的盈利模式,在平安入主后或许会被取代。
如果研究深发展这五年的经营可以发现,对成本增长的有效管理是其保持利润稳步增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这主要得益于新桥控制下的深发展的盈利模式,不像其他银行走资产扩张消耗资本的运营方式,而是另辟蹊径,以较小的资本付出获取最大的收益。从深发展前几年资本充足率均未达标可以看出一点端倪。而新股东中国平安入主后能保持深发展的现状吗?
由此,兼并能增加利润吗?能给兼并方股东带来明确的收益吗?上述两个方面的最佳答案是“不一定”,最糟糕的答案是“不能够”。
大量研究表明,经过兼并的金融机构与没有经过兼并的机构相比,在盈利能力上没有显著差异,兼并方通过兼并不一定比被兼并方盈利能力更好。相反, 事实证明被兼并的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比同一市场上同等规模的未被兼并的机构差,因此兼并方的管理层和股东期望通过兼并改善收益的想法往往会落空。
糟糕的是,这种兼并后获取收益的观点并没有被证实,兼并后获取平均利润的另一种可能是,兼并方的兼并会振奋被兼并方的股东,但这一点也不适用深发展,因为新桥就是一心想要退出而已。
上世纪末,美国允许开设洲际银行后,许多行业分析师认为:由于被禁止了相当长的时间,洲际兼并会为股东带来积极效应,并全面提升运营业绩。兼并宣布之初,洲际银行的股东和被兼并银行的股东经常测评其正常的正向回报率。
此外,在洲际兼并的浪潮中,一些研究发现:兼并后收益增加,成本控制得到加强,员工效率和银行成长率都得到提高。但是,关于早期洲际兼并的研究发现,大的洲际银行收购小的银行后,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只是略有提高。
涉及金融机构兼并的管理者是否认为他们的努力通常能促成兼并成功呢?研究者发现,对1970年-1985年间的近600宗美国银行兼并进行了调查并采访涉及的首席执行官后,其中仅三分之二的机构认为,他们已达到了兼并预期。
例如,调查案例中仅有一半机构的利润增长、市场份额或市场控制能力得到了实际的提高,风险和经营成本也下降了。大约三分之一想要寻求改善管理的兼并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然而,绝大多数(至少80%)兼并机构的首席执行官认为,他们银行的资本基础得到了改善,现在已成为更有效率的银行组织。
没有什么能够绝对保障兼并的成功,正如没有任何形式的投资能够确保获利一样。研究美国572家兼并方银行(它们总共兼并了近650家其他银行) 后,发现这些兼并后的银行收益几乎是对称分布的——近一半正收益,另一半则表现为负收益。如果涉及兼并的银行在不同的市场上能够拥有较低的经营成本、较高的员工生产率、较快的增长速度,则能够确保至少获得部分更高收益,而且,兼并后获取收益的一大部分是因为兼并后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显然平安收购深发展不能使市场集中度大幅提高,从这一点看,获取兼并收益不乐观。
这说明,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公众会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支付比集中度较低的(竞争更激烈)市场中更高的价格。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监管机构会更加严厉审查计划的兼并是否极大改变了竞争的格局。
一些著名的研究者(艾美尔、巴恩斯、帕内斯和塞勒斯)在全球范围内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兼并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显示,金融领域中的兼并与收购似乎可以降低运营成本(由于规模经济),尽管该比率很小,但是,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的实际成本并没有降低,管理效率也未见提高。
同时公告指出,近期拟筹划与中国平安控股子公司平安银行整合的重大无先例资产重组事项,相关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6月30日起停牌。
这样重大无先例的资产重组给股东将带来什么?股东希望增加他们的财富(银行股票的每股价值)或希望通过减少风险以及提高其福利。管理人员希望获取更高的薪水、更多的员工福利、更多的工作保障以及管理一家更大的公司带来的良好声誉。股东和管理人员都希望从兼并中获利。
目前,在股权运作上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深发展向中国平安定向增发,收购平安银行(要约收购豁免),中国平安对深发展控股至50%左右。二是中国平安向深发展原有股东提出要约收购,将深发展私有化,预计用中国平安的股权交换的可能性大。这对深发展原有股东有利。
有分析师认为,深发展定向增发收购平安银行的可能性大。该种方案容易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整合时间短,对两家银行经营影响较小;更重要的是可以保留深发展这个重要的融资平台,不利之处是中国平安没有100%控股整合的新银行。
由于平安银行的股东是上市公司,交易对手也是上市公司,以公允价值交易的可能性大。所以深发展原有股东从该项交易中受益不大。
存款永远是根本
作为道琼斯历史上最著名的总裁和《华尔街日报》前任主编,巴尼.基尔戈曾经提醒他的员工:“不要为银行家而要为银行的顾客写银行的故事,因为储蓄者远比银行家多。”
在表述银行的工作内容和它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时,储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能否从企业和居民处吸收支票和储蓄存款,是衡量银行受公众认可程度的重要标准。存款构成了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利润和发展的源泉。衡量银行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是,是否能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吸收存款,以及是否有充足的存款支持银行想要发放的贷款。
如果深发展在今后能从中国平安获取更多的存款资源,将获取更多的利润。
上市银行贷款以中短期为主,其中深发展的3个月以内短期贷款占比高达53.43%。
按常理,中长期贷款占比下降,贷款期限缩短,意味着银行资金收益率的下降。在贷款中长期化难以高位持续的背景下,净息差继续扩大将受到压制。
目前,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贷存比转为硬性标准,以及贷款投放需求旺盛,使上市银行面临更大的吸储压力。上市银行为缓解压力,通过奖励等方式增加储蓄,或是通过理财产品回流资金, 或是以资产推动负债,或是增加协议存款,或是加大资本消耗少的产品开发,来增加存款的数量。
变相提高储蓄利率会对银行资金成本形成压力,理财产品利率、奖励和协议存款等方式使银行承担的利率较高,会损失部分收益。
但对于那些需要高息揽储的银行来说,短存长贷造成的期限错配问题,以及银行应对货币政策变化的灵活性不足是被迫高息揽储的根本原因。
记者发现,过去深发展在资金运用以及对市场流动性的预判上非常优秀的表现,是其息差保持在银行业平均水平之上的重要因素。
深发展本身规模较小、个人零售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比例高,长期看,合并后深发展在零售银行方面会有很大突破。
兼并与减少机构无关
伴随着兼并重组是否会有大规模的裁员和削减重复设施呢?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107例欧洲银行业兼并案例中,最重要的一个兼并动机是国际化,以达到进入新市场、多样化经营、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然而,在解释近来金融服务业兼并案例大量发生的原因时,投资者必须十分谨慎,以免过分考虑效率因素或者成本节约因素。大多数兼并都是一种市场延伸,也就是说兼并的机构在其服务地区所提供的服务并没有过多重叠,甚至是一点重叠也没有,因此,关闭其重复建设设施的必要性不太大。
事实上,令许多专家感到意外的是,恰恰相反的是,在银行发生大规模兼并的时候,银行分支机构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而不是在减少。这是因为,居民和小企业,需要的似乎是当地银行的便捷联系服务。
这也就限制了银行进一步关闭它们认为没有必要的服务机构的行为,这或许是平安收购深发展后会出现的故事,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可能并非唯一的目的和诉求。
兼并的财务和经济影响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短期来看,根据中国平安入主平安银行后的运营情况推断,合并后的深发展规模会发展较快,同时成本收入比上升会较快,短期资产盈利能力会下降。
以深发展现有有限的网点布局,平安收购后大幅削减分支机构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合并后的深发展规模发展会比较快,同时成本收入比也会较快上升, 短期资产盈利能力下降,抛弃成本增长有效管理以保持利润稳步增长的盈利模式,在平安入主后或许会被取代。
如果研究深发展这五年的经营可以发现,对成本增长的有效管理是其保持利润稳步增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这主要得益于新桥控制下的深发展的盈利模式,不像其他银行走资产扩张消耗资本的运营方式,而是另辟蹊径,以较小的资本付出获取最大的收益。从深发展前几年资本充足率均未达标可以看出一点端倪。而新股东中国平安入主后能保持深发展的现状吗?
由此,兼并能增加利润吗?能给兼并方股东带来明确的收益吗?上述两个方面的最佳答案是“不一定”,最糟糕的答案是“不能够”。
大量研究表明,经过兼并的金融机构与没有经过兼并的机构相比,在盈利能力上没有显著差异,兼并方通过兼并不一定比被兼并方盈利能力更好。相反, 事实证明被兼并的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比同一市场上同等规模的未被兼并的机构差,因此兼并方的管理层和股东期望通过兼并改善收益的想法往往会落空。
糟糕的是,这种兼并后获取收益的观点并没有被证实,兼并后获取平均利润的另一种可能是,兼并方的兼并会振奋被兼并方的股东,但这一点也不适用深发展,因为新桥就是一心想要退出而已。
上世纪末,美国允许开设洲际银行后,许多行业分析师认为:由于被禁止了相当长的时间,洲际兼并会为股东带来积极效应,并全面提升运营业绩。兼并宣布之初,洲际银行的股东和被兼并银行的股东经常测评其正常的正向回报率。
此外,在洲际兼并的浪潮中,一些研究发现:兼并后收益增加,成本控制得到加强,员工效率和银行成长率都得到提高。但是,关于早期洲际兼并的研究发现,大的洲际银行收购小的银行后,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只是略有提高。
涉及金融机构兼并的管理者是否认为他们的努力通常能促成兼并成功呢?研究者发现,对1970年-1985年间的近600宗美国银行兼并进行了调查并采访涉及的首席执行官后,其中仅三分之二的机构认为,他们已达到了兼并预期。
例如,调查案例中仅有一半机构的利润增长、市场份额或市场控制能力得到了实际的提高,风险和经营成本也下降了。大约三分之一想要寻求改善管理的兼并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然而,绝大多数(至少80%)兼并机构的首席执行官认为,他们银行的资本基础得到了改善,现在已成为更有效率的银行组织。
没有什么能够绝对保障兼并的成功,正如没有任何形式的投资能够确保获利一样。研究美国572家兼并方银行(它们总共兼并了近650家其他银行) 后,发现这些兼并后的银行收益几乎是对称分布的——近一半正收益,另一半则表现为负收益。如果涉及兼并的银行在不同的市场上能够拥有较低的经营成本、较高的员工生产率、较快的增长速度,则能够确保至少获得部分更高收益,而且,兼并后获取收益的一大部分是因为兼并后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显然平安收购深发展不能使市场集中度大幅提高,从这一点看,获取兼并收益不乐观。
这说明,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公众会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支付比集中度较低的(竞争更激烈)市场中更高的价格。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监管机构会更加严厉审查计划的兼并是否极大改变了竞争的格局。
一些著名的研究者(艾美尔、巴恩斯、帕内斯和塞勒斯)在全球范围内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兼并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显示,金融领域中的兼并与收购似乎可以降低运营成本(由于规模经济),尽管该比率很小,但是,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的实际成本并没有降低,管理效率也未见提高。
0
标签: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