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普:钢铁企业走出去需要模式创新

马忠普 | 2010-03-28 21:03 4890

  然而铁矿石风险问题的严峻性远不止如此。中国钢铁企业正被国际资本和三大矿商一步步逼上全球铁矿进口最多,钢铁产品产量最多,成本最高,

  然而铁矿石风险问题的严峻性远不止如此。中国钢铁企业正被国际资本和三大矿商一步步逼上全球铁矿进口最多,钢铁产品产量最多,成本最高,利润最薄,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险境。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也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受连续两年投资拉动,缩短了中国钢材需求较快增长的周期。今年钢产量将突破6亿吨。从2011年开始,中国钢铁消费将历史性的提前进入高需求,低增长时期。不仅钢铁企业国内发展将面临瓶颈,而且具有年度创造6-8千万吨钢铁生产能力的冶金建设和冶金设备制造业也将陷入困境。

  在基金炒作大宗商品推升通胀的背景下,在现实的国际铁矿石争夺中,中国钢铁企业延续对内扩大投资谋发展,对外缺乏资源产业链建设的传统经营模式已经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钢铁企业不进行走出去的战略大调整和发展模式创新是没有出路的。

  如果说石油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被人们所认识,而纳入到国家对外经济战略。但是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众多钢铁企业本身,并没有把钢铁企业走出去的国际产业链建设和国际化开矿、建钢厂的经营战略实施对中国钢铁产业和经济安全;对促进实施合作双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战略;对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的全球意义都估计不足。把钢铁企业走出去,发展国际化经营战略纳入国家对外经济战略在实现上述战略目标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虽然中国钢铁企业有产业集中度低的不利条件,但是决定的因素是能否纳入国家对外产业发展战略;能否通过模式创新,制定和实施集中整体优势的钢铁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大调整。如果不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大调整,不进行发展模式创新,多头出击,很难摆脱体制和产业集中度低的困扰。很难驾 驭和把握因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引发世界钢铁供需布局结构大调整的时代战略机遇。很难在贯彻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国家资源性产业战略方针中建设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产业链安全和国际化钢铁经营优势。

  (一)无论铁矿石谈判,还是铁矿石涨价的形势都是严峻的。而这种严峻的形势表现哪里?

  一、对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依赖度高  而没有自己的国际铁矿石产业链建设,面对铁矿石的再次大幅涨价没有战略调控能力

  2009年我国进口铁矿石6.28亿吨,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2.62亿吨 占进口总量的41.7%;从巴西进口1.42亿吨占进口总量的22.7%  从印度进口1.07亿吨  占进口总量的17.1%  从这三个国家进口占进口总量的81.47%  其它国家进口占进口总量的18.53%。中国钢铁企业生产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达到69%。今年的铁矿石进口还要增加几千万吨。

  日本新日铁通过三井商社在巴西和澳大利亚矿山不仅有10%左右的股权,而且同矿山、海运产业链结成了利益共同体。铁矿石、海运费涨价对日本钢铁业几乎没有影响。而且只能提高新日铁的钢铁成本竞争力。中国钢铁企业这几年虽然加大了国际铁矿石市场的投资开发力度,但是在进口铁矿中,我们自己的国际铁矿权益不到1%。而且三大矿山资本积累不是起步阶段,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矿业垄断实力。中铝收购力拓部分股权的失败说明中国钢铁企业很难在三大矿山中创造新日铁的股份合作模式。

  重要的是中国钢铁企业对从国际矿业进口铁矿石的过度依赖,在矿业垄断的游戏规则中,在铁矿石协议进口和现货进口并存的市场条件下,铁矿石价格的每一次大幅上涨,中国钢铁企业都没有国际铁矿石市场供需布局结构中的战略调控力。在这次铁矿石谈判价格大幅上涨的咄咄逼人气势面前,钢铁企业更显的谈判的战略被动。

  二、中国六亿多吨铁矿石散货运输主要控制在三井商社等国际海运公司手中。国际基金通过海运期货操纵海运市场价格,助推铁矿石价格上涨。而我们许多人对三大矿山、国际海运和国际大基金利益上、战略目标上的一致性估计不足。

  在当前世界经济中,国际基金,特别是美元基金炒作大宗商品价格,提高了劳动创造大宗商品价值之上的价格空间。这是大基金对世界创造出来财富的一种分割形式。这就使这些大宗商品价格构成具有了基金炒作起来的金融属性。2009年11月24日,三大矿商大力征租散货轮这种复杂的炒作背景,推升海运费强劲上涨,中巴海运费上涨近一倍,中澳海运费已经远远超过一倍。直接推升了铁矿石现货到岸价格。

  从2010年3月8日海运市场价格走势图中可以看出,国际海运市场价格并没有走出低谷。2009年6月和11月两次被炒作起来的国际海运期货价格虽然很快就回落了,但是却成功地推高了铁矿石现货进口价格。

  11月以后虽然有印度征收铁矿石出口关税的原因,但是被炒作起来海运市场价格推高的现货进口铁矿石价格却一路走高。大幅度拉开了现货进口矿与长协矿的价格差达到80%。印度现货矿到岸价格最近一度升至140美元。

  看着铁矿石现货进口价格走势曲线的直线上升,高盛1月18日预测铁矿石谈判协议价格要上涨35%,不久美林公司就将涨幅预测提高到50%。铁矿石供应商正是借着这种市场软实力影响,大幅提高了谈判的筹码。国际基金操纵的海运期货、国际海运、三大铁矿石供应商默契玩弄的游戏规则使铁矿石谈判更加困难。

  至今国际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并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2010年国际铁矿石市场供应并不紧张。三大矿山还在控制产量和发货量以稳定高企的铁矿石现货价格。目前中国港口进口铁矿石的车板销售价格多数已经突破1000元/吨。而澳洲协议矿目前离岸价格60.14美元。加上海运费9.614美元,实际到岸价格69.54美元/吨。巴西协议矿离岸价格55.5美元/吨,加上运费27.02美元,实际到岸价格82.52美元。

  控制不了现货市场铁矿石价格,现货价格与协议价格差价达到55-67美元,想通过谈判阻止这次协议价格大幅上涨是很难的。

  三、三大矿山减少协议矿贸易,扩大现货矿销售,极力推进铁矿石价格指数销售。不仅传统的铁矿石谈判机制受到威胁,而且随着现货矿比例的迅速扩大和基金炒作,中国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市场将面临更加不稳定的价格风险。

  由于中国对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依赖度越来越高,以及进口铁矿石现货价格在更多的时候高于协议价格。特别是2009年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纷纷减少协议矿,增加现货矿铁矿石,极力推进铁矿石价格指数,更是挣足了现货矿与协议矿的价格差。今年的铁矿石谈判被动局面反应出来的问题是一个重要教训。我们谈判喜欢跟人家讲‘理’,可是没有足够相抗衡的实力,怎么玩,都是人家的游戏规则罢了。面对涨价要求,国内钢企只能无奈地通过涨价一条路来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

  目前,力拓等矿业巨头供应给日韩钢厂的铁矿石都只有一个长协价,即使日韩钢厂在原定计划外采购矿石,价格也是按照长协价结算。而中国钢厂购买的铁矿石价格却有长协价和现货价之分。中国钢铁企业要求从三大铁矿供应商进口的铁矿石不再有长协价与现货价两种价格,但是并没有得到三大矿商的认可。2009年必和必拓铁矿石总销量中约46%是通过现货价格、指数定价或季度定价模式售出的。三家矿山实际现货销售已经达到46-55%的水平。2010年2月14日,巴西淡水河谷声明:支持全球第三大铁矿石商必和必拓取消铁矿石"年度基准"价格制度的提议,推行全球性铁矿石市场价格。近日甚至疯狂放风,提出协议铁矿石价格上涨80%,直接逼近现货进口矿价格。如果这个阴谋得逞,中国进口6亿多吨的铁矿石都放到现货市场上炒作,将导致中国钢铁企业铁矿石进口和生产经营都将面临难以承受的灾难性风险。

  四、钢材市场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涨、跌容易。铁矿石垄断经营模式下涨价容易,降价难。历经几年铁矿石涨价和钢材市场价格的震荡,目前钢铁企业已经处在微利中。一些大钢铁企业已经面临亏损。

  2009年我国钢铁行业粗钢产量达到5.678亿吨,同比增长13.5%,但销售利润率只有2.43%。我国进口铁矿石到岸价格却从2002年以前的26.6 美元/吨上涨到目前的137美元/吨。必和必拓公司发布半年财报,截止2009年12月31日的半年间,公司实现净利润61亿美元,增长134.4%。如果考虑中国企业的非钢资金收益,一个矿山寡头公司的实际利润水平已经超过了同期中国钢铁行业利润水平的一倍。难怪中国钢铁协会会长邓崎琳两会期间呼吁, “外国矿山不顾市场规律随意暴涨价格,作为同一产业链条上的下游行业,你们一倍、两倍、三倍、五倍的赚钱,我们却连一杯水都喝不到,这样合理吗?”

  2008年四季度以来,中国钢材市场受钢材出口回落和国内市场高库存资源压力,市场价格至今没有走出低估震荡的特征。进口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涨,即使钢厂不断拉升钢材价格,实际钢厂的利润带不仅没有拓宽,反而更窄了。甚至一些大国有钢铁企业已经面临亏损。

  钢铁企业一方面面临控制成本的压力,受成本挤压,又面临高库存条件下钢材价格需要涨价的压力。顾此失彼,两面作战本是兵家大忌,但钢铁企业几乎被逼到进退维谷的境地了。钢铁企业多年来不断提价的努力到头来都被铁矿石涨价给蚕食了,并为三大铁矿石垄断寡头近几年资本的迅速扩张源源不断地输送资金。难怪一些钢厂人士说中国钢厂实际上在为三大铁矿石垄断寡头打工。

  在钢材和铁矿石价格的涨跌震荡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战略弱点和国际铁矿石市场目前实行游戏规则的必然结果。中国钢铁企业已经被铁矿石高成本压力逼到微利的边缘。但是透过铁矿石谈判咄咄逼人的涨价攻势,似乎更让人们看清了西方国际资本正在利用铁矿石价格武器,打压中国钢铁企业和加工工业的竞争力。

  铁矿石大幅度涨价不仅威胁中国钢铁企业的产业安全,铁矿石涨价对钢材价格也将产生极大影响,必然减缓世界经济复苏过程。遭到国际钢铁业的反对。最近,欧洲钢铁工业联盟宣称,铁矿石大幅涨价对整个制造业和建筑业价值链都将造成冲击,并将最终影响到消费者。

  五、对进口铁矿石谈判的被动态势和导致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涨出现严峻的形势,有很多影响因素。其中,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铁矿石和海运市场布局结构中,没有自己的国际铁矿石产业链建设布局;对国际垄断寡头没有战略影响力;对解决铁矿石进口问题没有实际战略调控力是根本原因。进口秩序混乱等诸多因素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从这个根本原因中衍生出来的具体原因。战略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要标本兼治。不解决根本问题,市场秩序问题就很难解决。

  为了解决铁矿石进口秩序问题,有关方面提出了进口铁矿石资质审查,推行进口铁矿石代理制,最近又提出了由16家千万吨级的钢铁企业投资参股组建国家矿业公司,统一16家钢厂的铁矿石采购和投资。其实整顿进口铁矿石市场秩序问题之所以实际效果不大。有几个主要原因。一是无论进口渠道的多元化,还是许多民营企业拿不到协议矿,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没有市场现货矿进口。同时、不同类型钢铁企业和铁矿石的贸易商在铁矿石进口问题上利益关系复杂,很难协调。如果16家钢厂出资建议组建国家矿业公司的战略思路不到位,重点不是国际钢铁、运输产业链建设;不是通过进出口量和码头库存的调控,稳定整个中国进口铁矿石市场价格的合理性。而是国际集中采购,不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也解决不了16家钢厂之外的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市场价格秩序混乱问题。

  中国对进口矿疏于管理,巴西都要在中国港口进行直接的现货矿销售。同时,中国上百家铁矿石进口贸易商的铁矿不让向所谓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民营钢铁企业销售。这些民营企业势必把握谈判艰难时期的有利条件,大量挤入协议矿订货行列,提前接受比现货价优惠的谈判条件。尽管也受到舆论的压力,但是仔细研究不难发现。从市场经营角度看,企业行为没有错。问题出在中国铁矿石进口秩序建设中忽视了为企业创造公平服务的市场环境。

  (二)今年将是中国钢铁企业市场经营非常艰难的一年。这种形势有利于转换钢铁企业发展思路和进行发展战略调整。

  钢铁企业战略大调整要分析好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和钢铁市场形势。战略实施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三大寡头的战略弱点在那里?我们为什么能打赢铁矿石战争的力量在哪里。我们正确地战略措施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集中整体优势,创新发展模式,把握时代机遇,才能在未来战略调整和铁矿石解放战争中夺取光明的前途。

  战略实施的不利条件

  一、印度面临国内钢材需求快速增长,2012年钢产量将达到1.2亿吨,三年内近亿吨的铁矿石国内需求增长,将导致印度铁矿石出口大幅度减少。这将影响中国的铁矿石进口。不过这个时间大约三年。这就决定了三年内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发展钢铁产业链建设必须取得突破性进展。

  印度2009年粗钢产量5660万吨,而印度人口超过11亿。人均钢材消费仅50公斤。远低于中国人均表观消费438公斤的水平。这虽然反应印度工业化、城市化和交通建设的差距。但毕竟显示印度未来将进入钢材消费快速增长的时期。

  前三年印度铁矿石平均每年出口近一亿吨。印度探明铁矿石的资源量为252.5亿吨,属于铁矿石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采,矿山规模大的也只是年产几百万吨。

  目前包括韩国浦项在内四个千万吨级的钢厂正在开工建设,另有300-600万吨级的5个钢厂也在开工建设,预计三年时间印度的钢产量将达到1.2亿吨。届时印度铁矿石国内需求将增加近亿吨。

  两年后无论是印度国内的铁矿石需求大幅增长,还是政府控制铁矿石出口,都会使印度的铁矿石出口大幅度减少。对于这一点,三大矿供应商是清楚的。他们甚至认为中国钢的消费至少几年内还会保持较快的增长。很显然,中国钢铁企业如果在两三年内走出去的战略调整不能在国际铁矿石产业链开发,多途径进口和增加国内产量上接近和超过印度的铁矿石出口数量,三年后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形势仍将十分严峻。

  二、三大矿山为了扩大垄断地位,不断利用滚滚暴利,在全球收购资源型矿山,它们对国际铁矿石市场的高度垄断地位短期难以改变。

  巴西2008年通过海运出口铁矿石2.817亿吨,占全球海运总量的33.6%,居世界第二位,第一位澳洲出口量为30890万吨,占全球海运总量36.8%,两国合计占全球海运市场总量70.4%。为了维持自己的市场垄断地位,正是利用近几年铁矿石大幅涨价攫取的利润,继续扩大国际铁矿山收购和建设开发。

  不久前力拓首席执行官汤姆·阿尔巴内塞宣布,力拓将把铁矿石的产量提高3倍,达到每年6亿吨。其中,力拓将投入100亿美元,在10年内把澳大利亚西部皮尔巴拉地区的铁矿石年产量提高到4.3亿吨。他说,力拓在皮尔巴拉地区的两个新铁矿石项目将于2010年投产。除此以外,力拓在非洲几内亚锡芒杜山的铁矿石项目将于2013年投产,产量将达到每年1亿吨。必和必拓的铁矿石总探明储量约为29亿吨,还有未开发的采区,保有储量45亿吨。而澳大利亚铁矿的前景总储量为350亿吨。

  依靠从中国钢铁企业积累资金发展起来的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不遗余力地扩大铁矿投资和矿山收购,只占世界铁矿石储量的一小部分。同时,疯狂的扩张,也暴露了三大矿山的战略弱点。那就是:他们没有能力包揽世界的铁矿石开发。一旦中国钢铁企业积极参与的拥有市场优先选择权的世界其它地区铁矿石产量能够满足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需求增长,甚至还有剩余,中国钢铁企业就有了国际铁矿石供需布局结构的战略控制力,就有了产业链的安全。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过度投资就成了包袱。2008年力拓无力偿还短期到期贷款给力拓经营带来的困难似乎让人们看清了这个问题。

  针对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和防范未来金融危机的周期性复发,中国避开了人民币与美元垄断地位关系的无意义争论。而是走出了发展国际区域贸易多国货币结算,加快人民币业务走出去,推动国际货币结构体系多元化改革的道路。在铁矿石世界战争中,中央的这个战略思路也完全适用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产业链建设。到三大矿山之外的澳大利亚和巴西,到铁矿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开矿、建钢厂。走合作双赢的发展道路。这正是拥有6亿吨国际铁矿石市场需求的中国钢铁企业在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垄断游戏规则博弈中应当思考的战略问题。而这一基本战略的原理正是钢铁企业国际产业链战略的核心思路。

  战略实施的有利条件

  一、世界铁矿石储量丰富

  目前探明的世界铁矿石储量主要集中在乌克兰、俄罗斯、巴西、中国和澳大利亚,储量分别为300亿吨、250亿吨、210亿吨、210亿吨和180亿吨。世界铁矿石即使按目前探明储量也足够开采100多年。而新探明储量正在不断增加。

  去年中国就新探明储量50亿吨。非洲矿业公司在西非塞拉利昂北部地区发现了一个铁矿石储量达100亿吨的巨大矿床。当地政府对此十分重视。

  利比里亚也位于西非地区,铁矿石储量为40亿—65亿吨。这个储量接近于南非探明储量。几内亚 喀麦隆,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的铁矿资源也很丰富。南美的委内瑞拉铁矿远景储量146.57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41.84亿吨。南美玻利维亚El Mutun铁矿区远景储量高达400亿吨 。哈萨克斯坦83亿吨。

  很显然,铁矿石并不是稀缺资源。仅仅是一个目前形成的生产经营能力、勘探和经济开发模式问题。同时,即使本世纪全球实现现代化,废钢90%以上的循环利用,深度矿井和低品位矿石的开发,世界也还是不缺铁矿石。

  二、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开拓产业链保障战略和国际化经营战略已经迈出了步子。在这个时代机遇的把握上超前一步或迟后一步,都会出现差距很大的结果。不过毕竟已经刚刚开始。

  不久前武钢和委内瑞拉矿业集团公司下属的CVG矿业公司达成远低于“2009年铁矿石长协价的价格”。2009年,11月武钢投资巴西EBX集团下属MMX公司,获得该公司6亿吨铁矿石资源权益;同时与EBX集团合资,在巴西里约州阿苏工业园区建设钢铁厂。12日与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开发非洲矿产资源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利比里亚邦矿项目股权转让协议》,从而获得了邦矿项目的控股权,一举又拿下了超过40亿吨的海外矿产资源总量。

  3月1日河北钢铁(5.34,0.01,0.19%)正在与巴西方面洽谈铁矿开发项目的合作,总投资额达到60亿美元。将成为今年继武钢后,第二家在巴西进行铁矿投资的中国企业。

  中国顺德民营日新发展有限公司宣称已经成功收购智利一座储量高达30-50亿吨的铁矿。 此项目总投资达150亿元人民币,包含矿山投资,港口铁路及航运,其中基础建设投资由大型央企的参与投资兴建。年产5000万吨的产能一旦完全释放,五年内相当于再造一个澳大利亚的FMG矿山公司。

  此外,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击败巴西矿业巨头CVRD公司,取得世界已知储量最大的富铁矿加蓬贝林加铁矿的开采权,该项目预计耗资30亿美元。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首钢就在秘鲁铁矿的国际招标中以1.2亿美元竞标成功,收购了长期亏损的国营秘鲁铁矿公司98.4%的股份,获得马科纳矿区670.7平方公里内所有矿产资源的无限期开发和利用权。华东有色以12.2亿美元的代价,收购巴西伯迈资产管理公司旗下Jupiter项目100%的产权。该矿山远景储量为13.9亿吨,属于露天矿藏,经简单采选后即可达到65%的精矿出口标准。

  三、天佑我中华民族。从明年起中国钢铁需求将历史性地进入高消费低增长时期,减轻了国内发展钢铁生产能力的压力。也为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实施创造了条件。

  面对2010年铁矿石进口市场的严峻涨价形势,钢铁企业将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这一年也将是经营困难的一年。然而辩证法告诉我们:这种严峻的市场环境有利于钢铁企业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受投资拉动影响,中国2009年钢产量增加6500万吨。影响铁矿石进口达到6.28亿吨,比2008年的4.4亿吨,增加了近1.8亿吨。这里虽然有国内需求大幅增长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去年国际铁矿石需求大幅减少,国际市场价格低,导致国内许多矿山减产或停产。一些钢铁企业利用这个机会大量进口低价铁矿石。我国投资拉动型经济的基本态势会延续到2010年。但是调整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改善民生的努力,虽然导致实际GDP目标增速放缓,但却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世界仍处在后金融危机的经济恢复时期,有利于中国钢铁企业把握机遇,降低走出去的成本。

  今年影响我国钢材消费会增加5000万吨。但是目前国内市场3000万吨的库存增加风险亟待缓解。实际上新增产量需求仍是变数。目前进口铁矿石价格已经高于国内市场铁矿石价格。会刺激国内矿山恢复和增加生产。同时,即使国际社会粗钢产量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实际经济和钢铁需求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也要到3-4季度。因此,2010年世界铁矿市场的供需矛盾并不突出。

  经历了连续两年投资拉动影响, 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将突破6亿吨。这个数字已经离中国钢材消费饱和点很近了。无论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是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0%以上,从2011年开始,中国年度钢材需求变化将历史性地提前进入高消费、低增长时期。每年3-4千万吨铁矿石需求增长,不仅国内矿山能够通过增产来满足,而且中国钢铁企业多途径进口铁矿石的努力会大幅度减轻铁矿石谈判的压力。

  如果2010年铁矿石谈判中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不能从冷战怪卷中走出来;如果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不能为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奠定一些基础;用不了2-3年,随着中国钢材需求历史性的进入高消费、低增长时期,钢铁企业以发展中国家投资合作为重点,走出去,开矿、建钢厂的国际产业链战略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就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四、世界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为中国有实力的钢铁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提供了时代机遇。

  21世纪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的时代。中国正走在这个时代的前列。2009年中国钢产量达到5.7亿吨,几乎全部为国内消费。企业发展没有界限。中国经济走强,需要中国大企业走强国际市场。不论是面对未来的世界钢铁需求和钢铁供需布局结构调整的发展机遇,也不论是中国钢铁企业国内进一步发展面临的诸多约束条件和难题。都表明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已经处在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期。

  仅仅几年时间,中国钢铁企业,钢材贸易商就经历了铁矿石谈判的艰难和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争夺。面对国际铁矿石市场和海运市场的垄断势力,中国钢铁企业产业链安全保障战略如何实施?经历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钢铁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剧烈震荡的波澜巨变;经历了钢材国际贸易大进、大出和净出口为零的回归;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今后满足国际钢铁需求增长,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道路怎么走?如何创造中国大钢铁企业的国际跨国经营优势?

  目前,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刚刚开始起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内的大钢铁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跨国公司。这正是中国钢铁企业的软肋。对于国际铁矿石、海运和钢铁市场的风云变幻,我们没有实际影响力。钢铁企业确实需要从未来国际化钢铁生产经营布局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发展战略上思考这个问题。

  中国有一流的钢铁设备制造、钢铁建设能力,有世界最大的海运市场。加快多行业合作与开展企业战略协同,资金不是主要困难。走出去,立足于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铁矿石国际开发、国际海运、国际钢铁生产和市场营销布局这四个战略目标上,通过模式创新,汇聚优势。加快直接投资、联合投资、企业并购的步伐,加快产业链保障建设。提高经济合作层次,走合作双赢的国际化钢铁经营发展道路。用国际化的生产经营满足未来国际钢铁需求增长,创造中国大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面对发展中国家未来钢铁消费快速增长的大趋势,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战略如果不兼顾铁矿石和钢铁生产两个目标,满足不了国际社会对钢材需求的增长,不仅不能稳定钢材的价格,也稳定不了铁矿石的价格,还会增加投资风险。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时,钢铁工业都会成为这个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重要支撑。也正是这个原因,兼顾开矿和建设钢厂两个目标有利于提高合作双赢的经济规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钢铁、金融、海运和有关行业全面战略协调,提高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水平。有利于得到所在国当地政府的合作与支持。这种相互信任和支持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钢铁企业国际化合作双赢战略能够取得成功的真正力量源泉。

  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都需要钢铁企业加快国际化经营布局的战略调整。抢占国际钢铁市场竞争的未来制高点。而这种战略调整的后果将直接关系到钢铁企业未来的国际市场命运。

  五、几次铁矿石谈判中大幅涨价的教训告诉我们:中国钢铁企业一定要把上游产业链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有了这个战略调控力,才能迫使三大矿商回到同中国钢铁企业发展长期合作的正确轨道上来。

  三大矿山与中国钢铁企业有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也有利益博弈关系。从长远看,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仍将是中国钢铁企业的长期供应商。寻求利益博弈中的公平,寻求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中国钢铁企业要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供需布局结构中有自己的铁矿石产业链基地,有多渠道进口、开发铁矿石合作的新经营伙伴,有国际铁矿石市场的战略影响力和调控力。没有国际铁矿石市场战略控制实力,在三大铁矿石垄断势力游戏规则面前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平。这也是中国钢铁企业在几次铁矿石谈判中,屡屡被动的症结所在。

  中国不仅有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市场、散货轮海运市场,也有同国际企业发展合作双赢的愿望。任何一个国际矿业、海运公司只有同中国企业建立这种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才能在中国市场上得到长期发展。

  但是这种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维护需要有一定的实力为后盾。只要中国钢铁企业国际化经营和产业链经营取得阶段性成果,有了铁矿石供需布局结构的战略调控能力,才能为中国钢铁企业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三)钢铁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调整,需要模式创新

  一、中国钢铁企业正面临国内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对外需要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调整。由于钢铁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意义影响深远,由于到发展中国家开矿、建设钢厂面临国际资本的竞争,由于仅仅靠几家大钢厂走出去解决不了我国铁矿石市场面临的整体被动局面。为了弥补中国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低的实际不足,对钢铁企业实施国际产业链建设和国际化经营需要纳入国家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制定鼓励政策;钢铁产业政策制定要适应企业战略重点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创新。

  钢铁企业之间要加强国际战略研究和协调。推动相关行业的战略和作。鼓励有实力的大钢铁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鼓励国有钢铁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企业间战略协同。尽快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开发竞争优势的新企业集团。通过模式创新,不断创造中国钢铁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竞争优势。

  二、加快钢铁企业的国际海洋运输产业链发展是钢铁国际产业链建设的重要环节。建设铁矿石、钢铁的国际产业链基地,改变铁矿石进口谈判被动局面和进口铁矿石秩序混乱尚需时日。那么相对比较而言,虽然我们的铁矿石海运市场仍然操控在国际海运集团手中,但这毕竟是钢铁产业链的最薄弱环节。

  把钢铁企业、海运企业通过产业链利益整合形成的一体化发展机制,与单独靠中国国际远洋运输集团自己发展的结果是大不一样的。那种靠每个大钢厂各自买两条船,降低海运价格风险的发展模式更是没有前途的。拥有6亿吨铁矿石海运市场的中国钢铁企业,需要把握国际海运市场不景气的有利时机,利用我们的造船、买船、租船的产业能力优势,以中国海运集团为核心,由钢铁企业入股组建世界最有竞争前途的铁矿石和散货轮运输集团。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国际铁矿石海运市场价格震荡,也有利于煤炭、大豆散货轮海运市场的稳定。

0
标签: 钢铁 严峻性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