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历史的变迁
2010-03-22 15:571152
近日,美国国会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此起彼伏,不断给美国政府施压,敦促美国政府立即采取行动,解决中国"操纵汇率"问题。目前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指责别国操纵汇率的同时,岂不知他自己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汇率操纵国
近日,美国国会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此起彼伏,不断给美国政府施压,敦促美国政府立即采取行动,解决中国"操纵汇率"问题。目前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指责别国操纵汇率的同时,岂不知他自己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汇率操纵国。国际汇率制度先后经历了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纸币本位制下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浮动汇率制(牙买加协议)。透过国际汇率制度历史变迁的轨迹,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每次变迁的重大事件面前,无不处处体现着美国的自私与无理、傲慢与偏见;他自始至终都在干涉着国际汇率体制的演变和操纵着国际汇率的变化。
(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历史上最早的汇率制度是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在这一制度中,大多数国家的货币都与黄金挂钩,从而国与国之间在金本位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固定的汇率体系。从1816年英国开始实行金本位制度,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实行金本位制度。由于1914年一战爆发后,各国纷纷发行大量的纸币来弥补巨额的军费支出和财政赤字,致使汇率脱离黄金平价,处于剧烈波动状态,导致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也正是这种新的货币条件促使经济学家们对汇率制度进行了新的研究,提出了最早的浮动汇率理论,引发了早期的"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两种汇率制度模式的争论。
事实上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在历史上是交替实施的,而影响汇率制度变迁的最重要的动因是战争和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国际金本位制下,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被稳定在黄金输送点的范围内。战争打破了这种汇率稳定机制,使战后数年内这些国家的货币汇率不再受黄金输送点的约束,而任意地波动。20世纪20年代中期曾一度恢复了汇率的稳定,实行金块、金汇兑本位制度。但随后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爆发,使得稳定的汇率制度再次被浮动汇率所代替。各国为了尽早地摆脱危机,竞相采取了货币贬值的方法,各国货币的汇率完全脱离了黄金平价,汇率制度实际上处于浮动汇率制中。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为构筑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1944年7月,美、英、苏、法等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又称" 布雷顿森林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在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美国外交家怀特的影响下,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由美国提出的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两个协议,从而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国自始至终扮演了一个很主要的角色,确立了以美元为基准通货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奠定了美元极具利己主义和单边主义色彩,给美国绑架了国际汇率制度体系,操纵国际的汇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尼克松冲击"与 "史密森协议"
布雷顿汇率体系实际上是以美元为基准通货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黄金不再是唯一的国际货币。由于该体系下汇率过于僵化,国际收支调节的责任不对称,使这种汇率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各国之间充满了矛盾。而美国作为当时唯一的储备货币发行国,它可以利用发行的美元作为对外支付手段,扩大资本输出,对本国的国际收支赤字,则无需采取特别的纠正措施;而当非储备货币发行国出现国际收支赤字时,则必须在外汇市场上抛出美元买入本币,以维持固定汇率,并在国内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从而导致国内经济停滞,失业增加。或者当非储备货币国的国际收支盈余过大时,便在外汇市场上抛出马克、购进美元,结果引起国内货币供给增加和通货膨胀。所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20多年中,国际收支大面积失衡的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
1971年,越南战争的旷日持久和不断升级,使得美国元气大伤,国力也有所下降。美国面临巨额贸易赤字,贸易赤字从1970年的顺差26.03亿美元变为逆差22.6亿美元,美元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同时由于日本与联邦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常账户大量盈余。而且1968年3月,美国官方的黄金储备竟然下降到100亿美元,而这是美国黄金储备的临界点。10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被人们称为必要的、永久的"战争基金",如果这一数字继续减少的话,对于美国会产生致命的打击。面对这一严重状况,美国政府意识到必须要立即做出反应。 1971年8月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电视讲话,向世人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按35美元1盎司的官价兑换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并加征10% 进口税率。这一政策的宣布立刻引起国际社会上的一片哗然,这一政策令西方国家股价普遍下跌,严重损害了许多国家的利益,加剧了国际经济、金融的动荡。美国采取这些措施并没有与其他国家商量,美国违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则,并做出极端的单边主义行动的行为令国际社会感到愤怒。这次极端的行动被喻为是对盟友发动的一场经济战争,也是美国在国际货币事务上采取的第一次单边主义行动,显然,这是典型的赤裸裸操作汇率的霸权主义。美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对日本的影响最为严重,故被日本金融界称之为"尼克松冲击"。
尼克松 "中断美元兑换黄金"这一惊人的建议,给了国际货币体系带来猛烈的一击。蛮横的美国人在就新的货币政策问题与别国谈判时始终咄咄逼人,甚至威胁欧洲及其他各国说:"美元是美国的货币,而它所造成的问题却是你们应该解决的。" 面对美国如此强硬态度,各国一直与其僵持了4个月,直到1971年12月17日,美国财长康纳利才在华盛顿斯密森学会的红楼里导演完了最后一出戏,十国集团在华盛顿举行秘密谈判,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达成调整货币比价的协议。由于会议在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大厦举行,被尼克松称为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货币协定"的"史密森协议"又称"华盛顿协议"就这样诞生了。在这份协定中,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值。但是,强扭的瓜不甜, 在协议订立半年后英国宣布英镑浮动,其他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实行货币浮动,本协议规定的货币固定比价实际上失效。随之美元大幅贬值,日本政府在短暂抵制后,也被迫放开日元汇率,日元汇率从1971年的1美元兑310多日元升至1973年的1美元兑280日元左右,升幅度约12%。
"尼克松冲击"与"史密森协议"实际上是美国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转嫁和反转嫁美元危机的斗争过程中所达成的一项临时协议。《斯密森协定》的签署使美元得到了更大的空间,美元中止了兑换黄金的义务,而且各国货币还被其钉住,都与美元同呼吸共命运,成了美元的臣子。1973年初,第八次美元危机后,美元对黄金再度贬值,各国先后放弃"史密森协议"规定的新汇价,实行浮动汇率。至此,布霄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而"史密森协议"也仅仅生存了15个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美元的连续下滑和汇率的剧烈波动引起国际社会新的不安,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达成了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牙头加协定", 确立了浮动汇率制度,并于1978年4月开始生效。
(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
牙买加协议的重要内容就是确了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的地位,同时赋予了各会员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上的自由。在这一原则背景下,一般发达国家大多选择浮动汇率制度,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继续实行与某种货币或合成货币保持钉住汇率的制度。然而,在世界上主要国家货币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背景下,这种钉住汇率的安排已经有别于原先的钉住汇率制。一国货币绝不可能同时与所有相互之间汇率波动的主要货币都保持固定的比价,选择钉住其中任何一种主要货币,便意味着本币的汇率将对其他主要货币浮动。此时主要国家货币汇率基本上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所决定。牙买加协议下的汇率制度安排,顺应了世界经济动荡、多变和多极化发展的特点,因而在一定程区上促进了世界经济向前发展。汇率制度发展演变的直接动力在于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变化。
在里根80年代初期执政以后,美国进入景气周期,导致强烈需求和进口。这反过来恶化了美国的贸易项目,刺激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压力和财政赤字提高了利率,致使美圆被严重高估。在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降低贸易赤字,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同时到1985年,日本已经取代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开始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游说美国政府,强烈要求当时的里根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更有许多经济学家也加入了游说政府改变强势美元立场的队伍。于是在美联储主动操纵下,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协议中规定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广场协议"签订后,以美国为首,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从此决策到一年半后的罗浮协议达成之时,美元的币值大幅度下跌了40%。
1987年G5国家再度在法国卢浮宫聚会,检讨"广场协议"以来对美元不正常贬值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以汇率调整来降低美国贸易赤字的优劣性,结果是此期间美国出口贸易并没有成长,而美国经济问题的症结在于国内巨大的财政赤字。于是卢浮宫协议要美国不再强迫日元与马克升值,改以降低政府预算等国内经济政策来挽救美国经济。广场协议并没有找到当时美国经济疲软的症结,而日元与马克升值对其经济疲软的状况根本于事无补。
其实,从史密松宁协议到广场协议,早已证明美国这种以迫使他国汇率升值来平衡自家贸易赤字的做法,毫无效果,但美国始终跳不出这个理论的怪圈。从" 广场协议"到一年半后的"卢浮宫协议"充分说明了美国在国际汇率制度演变过程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霸道行径,面对本国的经济问题和贸易赤字,从来不对自己政策的失误和消费文化进行检讨,而总是不改挥着大棒指责别人的恶习。
(四)美国操纵汇率的手法及面对重压下人民币汇率的选择
透过国际汇率制度历史变迁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操纵汇率的惯用手法,其汇率政策的调整具有强烈的利己主义和单边主义色彩。美元一直是美国国家利益平衡和危机治理的有力工具,美元看似毫无规律的涨跌与美国的经济策略不谋而合。美国的汇率政策可谓是"予取予夺、随心所欲",需要贬值时,就立即操纵贬值;需要升值时,就立即操纵升值,该汇率政策的关键条件正是"浮动汇率"。当经常账户急剧飙升或者对外负债急剧增加时,为了促进出口、改善国际收支、降低对外净负债,美联储则采取入市干预或迫使别国汇率升值等手段,操纵美元贬值。而当国际社会对美元信用有所质疑、资金流入美国速度大幅放缓之时,美国政府则会高唱强势美元,甚至主动入市推高美元汇率。
从国际汇率制度的历史变迁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纸币制度下,汇率制度演变的最终趋势是浮动汇率制。所以,对于中国来讲,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从最终方向看,并没有人怀疑会选择浮动汇率制,但在其资本账户开放之前却是不可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目前对于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是考虑防范国际投机力量的攻击,避免发生货币危机,保持国家经济、金融稳定,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中国金融市场的行政措施与利率的非完全市场化可以减轻利率变化对经济的冲击,但长期来看,随着中国银行体系的改革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的加速,利率对经济运行的作用将不断强化,而汇率的调整、利率的市场化回归将成为必然。事实上,中国在 1996年12月就已接受IMF第8条款的义务,就放松了对经常项目下结算和支付的管制,并承诺在不久的将来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因此,放松资本管制,直到最终取消资本管制也必将是中国今后资本项目管理改革的方向;而取消资本管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也将是中国汇率制度的最终选择。
在短期内,从中国目前的具体经济环境看,现行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应是向自由浮动汇率制转型阶段的最优选择。目前面对外部重压下的人民币汇率的选择,我们要坚持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灵活解决对外争端的智慧,在充分揭露美国习惯操作国际汇率嘴脸的同时,耐心向全世界人们解释中国的汇率政策,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已经采取了有效措施提高汇率灵活性,而且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已经大幅升值了很多,希望得到其他国家和人们的理解,并且给出我们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切实可行的时间表。人民币升值一定是个渐进的可控的过程,要小幅逐步地进行,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应该是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调整,而不是屈服于国际舆论的压力和个别大国的操纵。
(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历史上最早的汇率制度是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在这一制度中,大多数国家的货币都与黄金挂钩,从而国与国之间在金本位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固定的汇率体系。从1816年英国开始实行金本位制度,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实行金本位制度。由于1914年一战爆发后,各国纷纷发行大量的纸币来弥补巨额的军费支出和财政赤字,致使汇率脱离黄金平价,处于剧烈波动状态,导致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也正是这种新的货币条件促使经济学家们对汇率制度进行了新的研究,提出了最早的浮动汇率理论,引发了早期的"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两种汇率制度模式的争论。
事实上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在历史上是交替实施的,而影响汇率制度变迁的最重要的动因是战争和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国际金本位制下,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被稳定在黄金输送点的范围内。战争打破了这种汇率稳定机制,使战后数年内这些国家的货币汇率不再受黄金输送点的约束,而任意地波动。20世纪20年代中期曾一度恢复了汇率的稳定,实行金块、金汇兑本位制度。但随后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爆发,使得稳定的汇率制度再次被浮动汇率所代替。各国为了尽早地摆脱危机,竞相采取了货币贬值的方法,各国货币的汇率完全脱离了黄金平价,汇率制度实际上处于浮动汇率制中。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为构筑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1944年7月,美、英、苏、法等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又称" 布雷顿森林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在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美国外交家怀特的影响下,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由美国提出的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两个协议,从而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国自始至终扮演了一个很主要的角色,确立了以美元为基准通货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奠定了美元极具利己主义和单边主义色彩,给美国绑架了国际汇率制度体系,操纵国际的汇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尼克松冲击"与 "史密森协议"
布雷顿汇率体系实际上是以美元为基准通货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黄金不再是唯一的国际货币。由于该体系下汇率过于僵化,国际收支调节的责任不对称,使这种汇率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各国之间充满了矛盾。而美国作为当时唯一的储备货币发行国,它可以利用发行的美元作为对外支付手段,扩大资本输出,对本国的国际收支赤字,则无需采取特别的纠正措施;而当非储备货币发行国出现国际收支赤字时,则必须在外汇市场上抛出美元买入本币,以维持固定汇率,并在国内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从而导致国内经济停滞,失业增加。或者当非储备货币国的国际收支盈余过大时,便在外汇市场上抛出马克、购进美元,结果引起国内货币供给增加和通货膨胀。所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20多年中,国际收支大面积失衡的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
1971年,越南战争的旷日持久和不断升级,使得美国元气大伤,国力也有所下降。美国面临巨额贸易赤字,贸易赤字从1970年的顺差26.03亿美元变为逆差22.6亿美元,美元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同时由于日本与联邦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常账户大量盈余。而且1968年3月,美国官方的黄金储备竟然下降到100亿美元,而这是美国黄金储备的临界点。10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被人们称为必要的、永久的"战争基金",如果这一数字继续减少的话,对于美国会产生致命的打击。面对这一严重状况,美国政府意识到必须要立即做出反应。 1971年8月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电视讲话,向世人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按35美元1盎司的官价兑换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并加征10% 进口税率。这一政策的宣布立刻引起国际社会上的一片哗然,这一政策令西方国家股价普遍下跌,严重损害了许多国家的利益,加剧了国际经济、金融的动荡。美国采取这些措施并没有与其他国家商量,美国违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则,并做出极端的单边主义行动的行为令国际社会感到愤怒。这次极端的行动被喻为是对盟友发动的一场经济战争,也是美国在国际货币事务上采取的第一次单边主义行动,显然,这是典型的赤裸裸操作汇率的霸权主义。美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对日本的影响最为严重,故被日本金融界称之为"尼克松冲击"。
尼克松 "中断美元兑换黄金"这一惊人的建议,给了国际货币体系带来猛烈的一击。蛮横的美国人在就新的货币政策问题与别国谈判时始终咄咄逼人,甚至威胁欧洲及其他各国说:"美元是美国的货币,而它所造成的问题却是你们应该解决的。" 面对美国如此强硬态度,各国一直与其僵持了4个月,直到1971年12月17日,美国财长康纳利才在华盛顿斯密森学会的红楼里导演完了最后一出戏,十国集团在华盛顿举行秘密谈判,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达成调整货币比价的协议。由于会议在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大厦举行,被尼克松称为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货币协定"的"史密森协议"又称"华盛顿协议"就这样诞生了。在这份协定中,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值。但是,强扭的瓜不甜, 在协议订立半年后英国宣布英镑浮动,其他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实行货币浮动,本协议规定的货币固定比价实际上失效。随之美元大幅贬值,日本政府在短暂抵制后,也被迫放开日元汇率,日元汇率从1971年的1美元兑310多日元升至1973年的1美元兑280日元左右,升幅度约12%。
"尼克松冲击"与"史密森协议"实际上是美国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转嫁和反转嫁美元危机的斗争过程中所达成的一项临时协议。《斯密森协定》的签署使美元得到了更大的空间,美元中止了兑换黄金的义务,而且各国货币还被其钉住,都与美元同呼吸共命运,成了美元的臣子。1973年初,第八次美元危机后,美元对黄金再度贬值,各国先后放弃"史密森协议"规定的新汇价,实行浮动汇率。至此,布霄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而"史密森协议"也仅仅生存了15个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美元的连续下滑和汇率的剧烈波动引起国际社会新的不安,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达成了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牙头加协定", 确立了浮动汇率制度,并于1978年4月开始生效。
(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
牙买加协议的重要内容就是确了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的地位,同时赋予了各会员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上的自由。在这一原则背景下,一般发达国家大多选择浮动汇率制度,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继续实行与某种货币或合成货币保持钉住汇率的制度。然而,在世界上主要国家货币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背景下,这种钉住汇率的安排已经有别于原先的钉住汇率制。一国货币绝不可能同时与所有相互之间汇率波动的主要货币都保持固定的比价,选择钉住其中任何一种主要货币,便意味着本币的汇率将对其他主要货币浮动。此时主要国家货币汇率基本上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所决定。牙买加协议下的汇率制度安排,顺应了世界经济动荡、多变和多极化发展的特点,因而在一定程区上促进了世界经济向前发展。汇率制度发展演变的直接动力在于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变化。
在里根80年代初期执政以后,美国进入景气周期,导致强烈需求和进口。这反过来恶化了美国的贸易项目,刺激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压力和财政赤字提高了利率,致使美圆被严重高估。在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降低贸易赤字,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同时到1985年,日本已经取代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开始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游说美国政府,强烈要求当时的里根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更有许多经济学家也加入了游说政府改变强势美元立场的队伍。于是在美联储主动操纵下,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协议中规定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广场协议"签订后,以美国为首,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从此决策到一年半后的罗浮协议达成之时,美元的币值大幅度下跌了40%。
1987年G5国家再度在法国卢浮宫聚会,检讨"广场协议"以来对美元不正常贬值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以汇率调整来降低美国贸易赤字的优劣性,结果是此期间美国出口贸易并没有成长,而美国经济问题的症结在于国内巨大的财政赤字。于是卢浮宫协议要美国不再强迫日元与马克升值,改以降低政府预算等国内经济政策来挽救美国经济。广场协议并没有找到当时美国经济疲软的症结,而日元与马克升值对其经济疲软的状况根本于事无补。
其实,从史密松宁协议到广场协议,早已证明美国这种以迫使他国汇率升值来平衡自家贸易赤字的做法,毫无效果,但美国始终跳不出这个理论的怪圈。从" 广场协议"到一年半后的"卢浮宫协议"充分说明了美国在国际汇率制度演变过程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霸道行径,面对本国的经济问题和贸易赤字,从来不对自己政策的失误和消费文化进行检讨,而总是不改挥着大棒指责别人的恶习。
(四)美国操纵汇率的手法及面对重压下人民币汇率的选择
透过国际汇率制度历史变迁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操纵汇率的惯用手法,其汇率政策的调整具有强烈的利己主义和单边主义色彩。美元一直是美国国家利益平衡和危机治理的有力工具,美元看似毫无规律的涨跌与美国的经济策略不谋而合。美国的汇率政策可谓是"予取予夺、随心所欲",需要贬值时,就立即操纵贬值;需要升值时,就立即操纵升值,该汇率政策的关键条件正是"浮动汇率"。当经常账户急剧飙升或者对外负债急剧增加时,为了促进出口、改善国际收支、降低对外净负债,美联储则采取入市干预或迫使别国汇率升值等手段,操纵美元贬值。而当国际社会对美元信用有所质疑、资金流入美国速度大幅放缓之时,美国政府则会高唱强势美元,甚至主动入市推高美元汇率。
从国际汇率制度的历史变迁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纸币制度下,汇率制度演变的最终趋势是浮动汇率制。所以,对于中国来讲,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从最终方向看,并没有人怀疑会选择浮动汇率制,但在其资本账户开放之前却是不可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目前对于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是考虑防范国际投机力量的攻击,避免发生货币危机,保持国家经济、金融稳定,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中国金融市场的行政措施与利率的非完全市场化可以减轻利率变化对经济的冲击,但长期来看,随着中国银行体系的改革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的加速,利率对经济运行的作用将不断强化,而汇率的调整、利率的市场化回归将成为必然。事实上,中国在 1996年12月就已接受IMF第8条款的义务,就放松了对经常项目下结算和支付的管制,并承诺在不久的将来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因此,放松资本管制,直到最终取消资本管制也必将是中国今后资本项目管理改革的方向;而取消资本管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也将是中国汇率制度的最终选择。
在短期内,从中国目前的具体经济环境看,现行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应是向自由浮动汇率制转型阶段的最优选择。目前面对外部重压下的人民币汇率的选择,我们要坚持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灵活解决对外争端的智慧,在充分揭露美国习惯操作国际汇率嘴脸的同时,耐心向全世界人们解释中国的汇率政策,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已经采取了有效措施提高汇率灵活性,而且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已经大幅升值了很多,希望得到其他国家和人们的理解,并且给出我们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切实可行的时间表。人民币升值一定是个渐进的可控的过程,要小幅逐步地进行,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应该是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调整,而不是屈服于国际舆论的压力和个别大国的操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