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边贸推进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主要困难

2010-03-07 20:14 798

对比俄罗斯为提高卢布国际影响力在推动卢布本币结算、卢布区域化方面强大的宣传声势和强有力的推进措施,以及俄罗斯人的民族意识、爱国情结和企业的货币主权意识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相关单位和部门在推动人民币本币结算方面的工作力度还亟须强化

 来自黑龙江省6年边贸本币结算试点的报告(中)

对比俄罗斯为提高卢布国际影响力在推动卢布本币结算、卢布区域化方面强大的宣传声势和强有力的推进措施,以及俄罗斯人的民族意识、爱国情结和企业的货币主权意识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相关单位和部门在推动人民币本币结算方面的工作力度还亟须强化。

现在实行的边境贸易项下,将来必将走向一般贸易项下的本币结算,其积极意义在于通过人民币在中俄贸易中的计价与结算,减少交易成本,扩大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降低汇率风险。但当前本币结算中 “卢布化”的现状使这一优势还远未得到充分发挥,人民币计价结算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

宏观政策层面

任何一项贸易便利化政策措施的试点、出台、实施都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而中俄间的本币结算业务还需要更高层次上的跨国沟通磋商机制,虽然中俄两国总理间的定期会晤以及金融合作分委会议的定期召开已经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但实现人民币跨境计价结算的政策配套措施仍亟须完善。

1.两国外汇管理层面对本币结算的法律法规约束

    以《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关于边境地区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为基础的中俄两国间系统性纲领文件已颁布多项,内容涉及本币结算的范围、地域、方式等方面,构成了宏观制度层面的保障。而与之对应的微观配套政策却有待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本币结算只局限在对俄边境贸易项下,未能及时拓展至一般贸易项下。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深化,俄罗斯打击“灰色清关”力度逐渐加大、华商市场不断被查封、货物直接被销毁,越来越多的华商选择较为安全的一般贸易方式进行正常通关;同时,我国又取消了边境小额贸易“双减半”政策,使境内出口代理商无法获得等同收益,边境贸易的方式无以为继。在国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今年上半年,边境贸易方式只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1.9%,一般贸易方式占比则达到61.6%,由此可见,本币结算扩展至一般贸易项下,将会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内发挥作用。
(2)双方外汇管理政策、边境贸易政策的及时沟通机制尚不健全。中俄双方金融分委会议及定期通报制度只是将本币结算进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通报,而其背后所涉及的贸易投资及外汇管理政策并未纳入通报范围,使法律法规调整的实效性及针对性受到限制。
(3)办理人民币、卢布本币结算不能在海关直接报关。目前,两国海关的报关系统都没有将人民币、卢布确定为报关币种,人民币、卢布本币结算还需以美元报关,客观上影响了两国贸易企业以本币计价结算的意愿。
上述配套政策均是现实中制约本币结算发展的制度性约束,缺少相应的规划与协调,不仅影响了双方银行从事本币结算的积极性,也增加了财务及经营成本,阻碍了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不利于其参与贸易投资活动的计价结算。

2.中俄两国跨国货币合作机制的缺失

    (1)汇率形成机制方面。受限于俄罗斯卢布币值不稳、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性较大、双边贸易额较小(200亿美元左右)等因素,中俄两国货币至今仍未形成直接的汇率形成机制,使本币结算只能依靠美元进行汇率套算。但鉴于卢布不是世界货币且双边投资贸易规模并不显著,我们无须将卢布作为有效汇率的影响因子放置于“货币篮子”中进行参考,而是要探索建立实时更新的汇率变动机制,结合两国经济金融形势及边境口岸地区市场情况进行直接汇兑,以减少因美元套算引起的风险及交易费用。
(2)外部保障与支持方面。这突出表现在人民币无法在俄罗斯边境地区正常存储、存放上,从对俄居民及客商的抽样调查了解到,现在人民币在俄方的留存只局限在两个层面,其一是俄外贸企业的经营者留存人民币现钞,用于跨境后正常的支付;其二是在俄的华商,以人民币进行内部的生意往来。人民币不能在当地银行存储、当地企业和个人无法开立有效的人民币账户,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俄方商业银行、企业、个人需要俄方货币当局给予相应的批准与支持。

3.我国现行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

    出于外汇管理角度不同的政策目标和监测防范风险范围的不同,在经常项目管理项下,有许多现行的政策不能适应本币结算发展的需要。一是通过边境贸易公司代理出口的货物,无法提供相应的收汇证明,产生大量的逾期未核销数据,给日常监管和代理出口造成了不便;二是携带人民币出入境限额过低,客观上制约了人民币跨境流动,在开放边民互市和小额贸易的地区,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出入境,携带人民币的限额可根据实际情况,由人民银行会同海关确定,报人民银行总行和海关总署批准后实施。在政策上允许边贸以人民币现金结算,并且人民币现金已大量参与边贸结算的情况下,过低的人民币出入境限额使企业携带人民币出入境受阻,影响了企业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积极性。这也是影响本币现钞结算业务开展的一个因素。

金融配套服务方面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为涉外经济的参与者提供贸易与投资上的便利化。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金融服务方面,两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亟须解决的问题。

1.路径设计上存在的缺位

    本本结算推出伊始,其资金的清算渠道即被设定为借助美元“影子账户”,依托第三方银行划转的路径模式,既增加了资金在途时间,又规避不了汇率风险,不利于清算效率的提高。这是由中俄间特定的货币金融状况决定的,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而也将是下一阶段要着力解决的根本性制度障碍。同时,在中俄代理行现钞资金的跨境调运、头寸对冲等环节上,目前仍旧以两国商业银行自发组织的方式进行,从另一个角度也增加了本币结算的经营成本,客观上制约了其头寸实有库存的增长,限制了现钞结售汇规模的扩大。
对于留存在境外的人民币现钞没有合适的回流途径,导致货币存量沉淀,不利于人民币的跨境流通。货币回流的关键环节又以银行间的结算划转、代理行彼此头寸的调拨为主,以旅游购物和边贸支付为辅,所以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对银行间本币结算服务的内容是当务之急。

2.结算体系方面存在缺陷

    一是结算工具单一,以汇入汇出款为主;二是银行出于效益与风险控制的考虑,代理行设置不足,仅与俄罗斯滨海社会银行滨海社会商业银行、海参崴远东银行的部分网点建立合作代理关系;三是俄方银行多为中小金融机构,信用水平较低,制约了双方大额信用额度的使用和新型结算产品的开发;四是其他结算途径(如地下钱庄、地摊银行)的低成本竞争,其灵活、简便、快捷的兑换手段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五是头寸清算效率低下(1-3天完成),资金在途时间、现钞调运周期均较长;六是开办业务银行无法向上级行缴存卢布头寸,也不能及时出售交易,存储场所更为有限,再加上俄罗斯海关对现钞征税和持枪守押等涉及国家法律、安全等关键性问题的阻滞,使商业银行集中调运和本币结算的现钞跨国调运均无法大幅增长。

3.本币结算的相关技术支持缺位

    (1)会计核算系统、国际结算系统与Swift报文系统不配套。目前,我方除建行以外的其他银行的会计核算系统都没有卢布币种设置,在办理本币结算业务时,需将卢布手工折算成可自由兑换货币,记载相应的手工会计账,再录入到相应的业务系统中。另外,卢布和人民币目前都不是国际结算货币,无法直接应用Swift系统发报,必须在国际结算系统内转换成等值美元后,再进行报文处理,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本币结算的使用和效率。
(2)业务量与成本收益不相称导致境外网点建设落后。目前,本币结算在商业银行结算业务中的占比微乎其微,并且银行办理人民币本币结算无汇兑收益,而办理本币结算的前期投入又很多(如政策制度创新成本、有关业务系统的升级成本、人员培训成本等),这样就会产生结售汇收益下降而结算成本增加的问题,在规模效益无法保证的前提下,商业银行成本收益失衡,建设境外网点、扩展合作范围的积极性不高。
(3)对本币结算风险缺乏防御性的制度安排。开展本币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总行没有设立专门用于规避本币结算风险的专项拨备,也没有许可承担汇率波动风险的额度,各外汇指定银行分支行只能是风险自担,因自身实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币结算业务的开展。
企业弱势地位的制约
本币结算的推广归根结底需要企业的参与、支持、推动,对外贸易活动也是人民币区域化的坚实基础,正因如此,我们在分析研究本币结算中人民币计价结算问题时,应从企业角度探寻阻碍其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1.贸易商品的结构从根本上制约了中方企业的定价能力

    在中俄进出口贸易中,俄方出口商品多为石油、木材、钢材、造纸原料、化工原料、有色金属、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源型稀缺商品,我方对这类商品的需求具有刚性,替代弹性较低,客观上形成卖方市场;我方出口商品多为农副产品、服装鞋帽、纺织产品、机电产品、家用电器、装饰材料等市场竞争型消费品,俄方需求弹性较大,且供给国家多,选择余地大,客观上形成买方市场,这就使俄方在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掌握着选择结算货币的主动权,而俄商一般都习惯于以美元或卢布结算,我方多数时候只能被动接受。这是中俄边贸本币结算中币种不均衡、呈现“卢布一边倒”状况的根本原因。

2.企业缺乏自主规避风险的意识和动力

    中方出口企业由于多种复杂原因,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对市场的把握开发缺少前瞻性。从对边贸企业的调查情况看,边贸企业、包括办理过卢布本币结算的边贸企业几乎都不知道办理本币结算的益处、方法和程序,更没有测算过人民币升值情况下办理人民币本币结算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可以说这项业务至今还没有进入他们的视野。
溯其原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方边贸企业大多规模相对较小,财务人员较少,缺乏专门的结算人才,国际结算知识匮乏,缺乏甚至根本没有本币结算意识,不了解用本币结算的益处;二是开展本币结算业务3年来,多数是从银行角度来推动此项业务,忽视了对结算链条上源头,即对企业的宣传和发动,由此导致银行搭建的本币结算平台少人问津。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副行长)
0
标签: 货币主权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国际清算银行与多家央行合作测试数字主权货币

2021-09-08 13:44
14267

孙兆东:借助数字货币发挥人民币在超主权货币建设中的作用

2016-06-27 13:23
968

易纲:IMF特别提款权应成为超主权货币

2011-05-05 10:48
763

超主权货币渐行渐清晰

2009-07-08 11:32
484

中俄巴印拟讨论创建超主权货币

2009-06-04 09:19
603

解答超主权货币:花非花 雾非雾

2009-05-18 09:45
81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