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价格居高不下:“牛劲”哪里来

2010-01-13 17:16 918

  尽管金融危机让不少人钱包缩水,但中国服装行业的零售价格却逆市一再攀升。2008年,北京、上海等城市商场的秋冬季中高档服装单价在1000~2000

  尽管金融危机让不少人钱包缩水,但中国服装行业的零售价格却逆市一再攀升。2008年,北京、上海等城市商场的秋冬季中高档服装单价在1000~2000元之间。而北京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7年,北京市人均月收入为1832元,上海市为1969元。一件中高档服装的价格相当于大部分居民一个月的收入,这畸形的比率显示了中国服装消费的不理性。

  中国服装牛劲哪里来,金融危机是否会改变这一状况?

  中国服装行业价格超国际

  中国服装行业零售价格近三年上涨100%,服装单价与人均月收入持平。2006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商场秋冬季中高档服装单价在500~1000元之间,2008年上涨到1000~2000元之间,部分高档成衣单价上涨到4000元。2007年,北京市人均月收入为1832元,上海市为1969元;中国一线城市中,一件中高档服装的价格相当于大部分居民一个月的收入。同一品牌的服装,在二线城市的定价比一线城市定价低20%左右;然而,二线城市人均收入要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低20~50%。

  中国消费者为在中国制造的国际品牌的服装所支付的相对价格要远高于国外消费者。较多国际服装品牌在中国加工,然而,它们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价与国外持平,有些甚至高于国外市场的定价,例如,国际品牌的牛仔裤在中国定价平均为800元左右,而在美国相同牛仔裤的平均定价在50美元左右。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均收入是欧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的1/10左右,却要为相同品牌的在中国制造的服装支付同样、甚至更高的价格。

  服装为何价格居高不下?

  外销退税的政策导致外贸服装的成本低于内销服装成本。中国政府多年来对纺织品的出口给予政策优惠,2004年之前,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高于15%,2004年之后,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略有下降,在11~15%间浮动。近期针对服装出口遭遇的危机,中国政府再一次提高退税支持出口,2008年11月1日起,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

  物流环节费用、商场导致服装内销运输成本高于外销运输成本。物流在中国工业品的运输成本中所占比率远高于发达国家。2007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4%。

  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在8%左右[1],中国物流费用受油价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增幅超过GDP的涨幅。2007年,物流费用的三个部分: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的增幅均超过了全国GDP的增长幅度,其中,运输费用数额最大,达到24708亿元,同比增长

  17.6%,增幅比2006年提高4.9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4.4%,而服装出口的现金流周转快于国内市场,厂商倾向于优先出口。

  商场数量极为有限,同一品牌进驻多家商场,服装市场貌似庞大,实际被少数商家控制。商场数量相对于城市人口来说极为稀缺,2007年北京市黄页收录的百货商场为46家;然而,北京市人口为1743万,人均商场资源极为有限。商场内的服装品牌极为有限,北京的22家销售额上亿的商场总共七个大类的所有服装品牌共计不到500个,平均每个商场单独拥有的品牌不超过25个,有限的服装品牌使得众多消费者缺乏选择,已打入市场的品牌拥有了相对的垄断力量。商场资源的稀缺导致较多商场将目标用户锁定为高端消费者,高收入人群保证了商场的基本营业额。灰色收入支撑着商场的高端消费,近年来,商场的发行预付费的储值卡支撑着商场的销售额,中低消费者只在促销的时候才成为商场的目标用户。

  社会认同的需要导致中国城市消费者在能够将自己身份区分出来的商品中投资较多。社会认同理论(SocialIdentityTheory)指出,人们在社会群体中追求成为地位高、形象良好的成员。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的贫富差距在不断增大,消费者普遍存在较为明显的身份焦虑。城市中高收入的人群有较强的身份认同的需要,从而在能够彰显社会地位的商品方面投资较多。2007《国际先驱论坛报》指出“在当今中国,穿着代表着你的品位”。

  中国服装未来在国内

  服装行业近年面临产业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成本不断攀升,优良出口企业开始考虑内销,新的劳动法的实施、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众多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成本上升近1/3,较弱的企业已经渐渐退出市场。

  服装行业出口企业开始考虑树立自己的品牌,重构国内市场。多数出口企业为原料、初加工或贴牌服装,利润较低,并非走高利润的品牌路线,相对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开发不足,出口企业可以考虑创建自己的品牌,占领国内市场。

  拓展新的销售渠道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服装直销的发展势头迅猛,淘宝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服装交易市场,代购、出境购物成为消费的新动向。网络使得全球市场信息更为透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渐渐削弱,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互助的方式,寻找最优惠的价格,众多用户开始尝试境外代购。

  消费者日趋成熟,但消费趋势近期不会有本质改变。中国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产生了一批新贵,对奢侈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将带动对高端服装市场的需求,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奢侈品最畅销国度,对高端服装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土地的稀缺性日益凸显,流通环节的瓶颈在短时间内难有改善。城市极为稀缺的商场资源构成的相对垄断局面在近年内很难得到本质改善。
 

0
标签: 服装 中国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