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灵活推动“动态微调”

2010-01-05 10:36 520

会议提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可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对2010年货币政策的取向定调。

  据上海证券报  2009年12月7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0年经济工作六大主要任务,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会议提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可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对2010年货币政策的取向定调。一是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三是金融调控需要重点解决“保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问题。
 
  货币政策坚持“适度宽松”基调,强调“宽松”的同时,更强调“适度”

  在政府一揽子政策的强力刺激下,2009年我国经济基本确立复苏态势。但我国经济复苏之旅并非一帆风顺,未来仍面临外需不振、内需能否保持高水平扩张两大难题。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问题仍待解决,内生增长动力亟需加强。为此,2010年需要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执行中表现“非常宽松”,货币信贷出现猛增。预计2009年全年信贷增长规模在9.5万亿元左右,M2与M1年末增速将在30%左右。随着经济逐步转暖,为避免“非常之策”的长期实施带来负面作用,2010年货币政策在具体实施中,扩张力度需要适时“微调”,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执行,要在强调“宽松”的同时,更强调“适度”,坚持适度宽松,防止过度宽松。要立足“适度”,在有保有压、优化贷款结构、确保贷款投向实体经济的前提下,为经济的持续复苏提供宽松的资金条件。同时要避免信贷投放再次出现2009年上半年过度膨胀的状况。预计2010年人民币信贷投放规模在8万亿元,M2增速约18%。

  推动信贷平稳投放,积极引导信贷结构调整

  2009年政府投资主导的内需增长带动经济企稳回升的同时,也存在“重复建设”和“国进民退”问题,使得“调结构”的迫切性和严峻性也进一步加大。只有通过“调结构”才能释放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热情,实现由“政策刺激内需增长”向“内需自主性增长”的动力切换,才能从根本上化解投资高增长带来的产能过剩、银行坏账风险上升等长期风险。因此,信贷政策在保持总量平稳的同时,要着重做到结构优化。在总量控制上,要推动信贷平稳投放,保证信贷政策对政府投资计划的支持力度,保证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所需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做好稳定和刺激内需的工作,同时适度控制信贷规模,防止信贷过度膨胀。

  在结构调整上,要结合新形势下实体经济的需求变化,把握好结构调整的力度、节奏和方式,通过窗口指导推动贷款投放的结构调整,促进和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在实现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引导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一是规范银行信贷,堵住银行资金和信贷流入资产市场的一些政策漏洞,要促使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向实体经济倾斜。二是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对信贷投放进行结构性调整,在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贷款合理增长的同时,解决经济复苏由政府推动向市场自主性增长的动力切换问题。信贷投放要向有效推动民间投资和消费增长倾斜,具体而言,要加大对创新能力强、产业前景好、有订单、有利于带动就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向外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在支持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纳入信贷扶持的重点,积极研究、制定和落实有利于扩大消费的信贷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增加对居民消费贷款的投放,加大对三农、助学、就业等的信贷支持,同时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贷的规模,探索在出口信贷中提供人民币中长期融资。

  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适当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回升

  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取决于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变化,如果2010年“热钱”进一步流入,同时过多资金滞留在银行体系内,导致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则应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适当回笼和锁定资金。反之则应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资金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公开市场操作是实现“动态微调”的市场化手段,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应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在管理通胀预期、引导金融机构预期等方面的作用。2009年7月份以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已经开始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回升,但目前货币市场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果2010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着眼点在“适度”的话,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应继续向中性水平回归。

  加息选择要慎重,不能操之过急

  目前,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处于历史低位。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复苏、潜在通胀压力加大,以及各界对全球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讨论增多,我国的加息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2010年加息应考虑三个方面:一是2010年“保增长”仍是金融调控的重中之重,利率的调整应服从扩大内需和“保增长”的需要。二是2010年出现的通胀将是温和的,物价上涨尚不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也不是金融调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考虑到翘尾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保持高位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因素、以及政府上调资源性产品价格等因素,2010年CPI将由负转正。但是由于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多数工业产品供过于求,所以2010年CPI涨幅较为温和,估计在3%以内。三是美联储引领下的全球加息周期最早要到2010年三季度以后才会出现,我国加息应避免早于这一时间,以防止国内加息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从防范长期通胀风险,控制通胀预期考虑,2010年可能需要1-2次的加息,加息应采取温和、渐进的微调,每次加息幅度为0.27个百分点,加息时机选择在下半年。

  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稳定

  在后危机时代,面临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压力,人民币汇率问题恐将再次成为美欧等发达国家扼制和敲打中国的手段,人民币升值压力难以消除。面对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压力,人民币汇率仍应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防止人民币快速升值加大我国出口的压力,防止人民币升值带来国际“热钱”的大举流入并推动国内资产价格进一步膨胀。预计,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仍将保持小幅、渐进的特点,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将在1%-2%之间。

  要采取适当措施,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一是通过调整外贸政策,推动外贸由出口导向型转变为进出口平衡型,改善国际收支失衡。二是稳定外汇储备规模,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增加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和战略性原材料的储备,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增加对外直接投资、股权投资,减少债权投资。三是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进一步加大与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互换,减少进出口贸易中以美元计价比例、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债券等,使人民币早日成为区域性货币。(李若愚)
 

0
标签: 货币政策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全面深度剖析QE、负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

2019-09-27 10:50
63813

央行召开媒体吹风会这样解读4月金融数据、降准、房地产金融、民企发债、货币政策等

2019-05-13 15:24
52485

货币政策的变革与创新

2019-03-25 18:16
50391

移动支付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吗?

2019-01-25 15:25
27239

首次金稳会后的权威解读:稳健中性货币政策长啥样?

2018-07-05 11:25
23748

央行新掌门人易纲: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金融改革和开放,保持整个金融业的稳定

2018-03-19 16:01
15277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