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市场阴影在莺歌燕舞中蛰伏

2009-12-25 17:27546

  今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已超过全球市场的35%,产能也已占据了世界的25%以上,成为真正的工程机械需求和生产大国。据统计,除装载机外,我国绝

  今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已超过全球市场的35%,产能也已占据了世界的25%以上,成为真正的工程机械需求和生产大国。据统计,除装载机外,我国绝大多数工程机械产品在9月份出现了明显的环比上升态势,尤其以挖掘机、汽车起重机和推土机的环比上升势头最为明显,压路机销售维持超繁荣景象,而叉车则出现景气逐步恢复态势。有关人士预计,由于我国新房开工面积下半年以来持续上升,另外国内不少铁路、公路、基建等大项目在3季度末到4季度期间集中开工,因此绝大多数工程机械产品在2009年4季度迎来第二次销售高潮,并且该旺销景象将至少持续到2010年上半年。

  进入今年12月以来,各种关于未来工程机械市场的分析多数都充满了乐观情绪,制造商也对2010年的市场普遍看好,一时间人们仿佛看到了一片“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场景。然而,未来市场真的能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锣鼓喧天、凯歌高奏吗?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

中国制造缺乏核心竞争力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工程机械的生产和销售大国,但是,并不是工程机械的生产强国。主要原因是工程机械的核心零部件,90%%依赖进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零部件比重不足10%%,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工程机械产品质量的提升。我国很多企业生产的主机很大一部分是装配型主机,很多核心零部件如液压件、发动机等基本上依赖进口。专家指出,对于单个企业来说,或许单独采购关键零部件,并不奇怪,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关键部件不能自给,无疑会失去市场的话语权、发展的主动权,名义上的“中国制造”实际上是“中国装配”。

  中投顾问机械行业研究员段嘉宣认为,我国国内挖掘机市场,外资品牌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究其原因,就是我国国产企业现在还无法大批量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而关键零部件实际上是核心技术的载体,如果不能在关键零部件上取得突破的话,核心竞争优势就始终掌握在别人手里。这个行业的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单价高,数量常以千台计,零部件质量就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据三一重工负责人黄志明介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平均差距在15年左右,主要表现在产品使用可靠性、整机寿命、外观质量及信息化技术水平上,这些差距就集中反映在基础部件技术水平方面。零部件不能国产化,造成了企业高昂的采购成本和不能及时应对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

  据了解,徐工集团在主机方面优势明显,但出口产品中很多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没有掌握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这些零部件的成本占到出口价格的30%,已成为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切肤之痛。”徐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2007年徐工出口创汇5亿美元,而购买国外零部件就花费了20亿元,折算起来外国零部件占出口产品销售额的40%,全部销售利润的70%~80%;去年下半年,由于境外零部件不能按期供货,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都不得不重新调整生产进度和生产计划。

海外市场价格战损毁中国形象

  中国已成为工程机械制造大国,每年有16万辆装载机驶出中国企业的大门,全球有2/3的装载机都是中国企业制造的。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工程机械产品已经走向世界各地。然而,有关“中国制造”工程机械的印象似乎并没有这么辉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外市场上中国企业之间的价格战烽火连天。

  价格战是企业争夺市场的一种方式。不少企业负责人都表示,在海外市场上,有一些中国企业通过价格战的手段,扰乱了市场。不幸的是,由于技术上接近,挑起价格战的中国企业,其面对的对手也几乎全是中国企业,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许多中国企业低价竞争,自相残杀,形成“出口数量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的不利局面,成为关税和技术壁垒之后,制约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又一障碍。有关专家警告,不计成本、不讲规则,片面追求“以利润换市场”,不仅极易引发国外反倾销,而且会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削弱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海外经销商及用户对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方式已经非常了解,价格也成为国际代理商与中国企业讨价还价的砝码,而且给出的理由往往是:业内另外一家中国企业给他们的政策更为优惠。在一些展会上,一些投机商人更是在中国企业之间煽风点火,从中渔利。

  价格战中,无论是主动挑起价格战的一方,还是应战的一方,选择了降价的方式,就从一定侧面反映出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行业内除非是一家独大的态势,否则,只要是相互竞争的两家企业,一旦参与到价格战中来,其结果毫无疑问将是两败俱伤。从更广泛的层面来讲,这将为“中国制造”的形象蒙上一层价廉质劣的阴影。

内地市场产能过剩悄然来袭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复苏主要靠内需的拉动,全球外需市场仍不乐观。截止到9月份行业的出口降幅仍超过40%%,预计2009年出口收入不到总收入的两成,而2008年的这一数据是33%%。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茅仲文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像美国卡特彼勒、日本小松这样的世界工程机械巨头陆续把生产重点转移到中国,日本已把70%%的精力投放到中国。”

  中国市场近期的上升势头,不仅使国外企业,也让国内企业纷纷扩大生产线,抢占市场份额。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曾光安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排名前6名的企业,都已把主要产品延伸到全系列产品,最让人担忧的是,这其中低水平、低价格进入者居多,行业技术水平并未提高。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工程机械产品品种、数量过剩率约为20%%,而且这些过剩产品全部集中在中低端,高端产品反而不足。茅仲文分析认为,铲车、装载机等六七类产品已严重过剩,而整机、大型制造机械和关键零部件等高技术产品还不足,这是一种结构性过剩。按目前的发展势头,行业产能过剩明后两年会更加明显。

  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机械设备出口1874.4亿美元,同比下降17%,工程机械出口额更是同比大幅下降41%。与此同时,1~8月,我国的机械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78亿元,同比增长40.38%,增幅大大高于全国制造业27.3%的总体增幅。

  段嘉宣认为,在出口还未见明显转暖的背景下,投资的高速增长,极易造成产能的过度扩张,加剧供求矛盾的恶化,长远来看,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从政策上看,2009年全国固定投资额增长33.1%,得益于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4万亿元的固定投资额和7.9万亿元的商业贷款,推动了经济的新一轮增长。但这种经济政策具有不可持续性,随着项目的逐渐落实,需求趋于平缓而回复到一个正常水平,而工程机械行业是对宏观调控反映敏感的行业,一旦工程数目变少,需求也自然下降。从我国行业产品结构上看,在中低端产品领域的有富余,装载机、铲车市场饱和度已经很高,而在高端附加值更高的领域,因为技术壁垒,产品还不足,目前挖掘机市场80%%份额被外资把握,这是一种结构性过剩。过多厂家集中于低端领域,同质化产品过多,总体上会摊薄整个行业的利润率。按目前的发展势头,行业产能过剩明后两年会更加明显。
 

0
标签:工程机械 市场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