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改革 应直指核心市场
争论了数年的煤电改革暂时告一段落。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的核心是鼓励企业一对一谈判,由企业自主完善电煤价格管制,电企与煤企分散进行衔接。
争论了数年的煤电改革暂时告一段落。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的核心是鼓励企业一对一谈判,由企业自主完善电煤价格管制,电企与煤企分散进行衔接。
有评论认为,中国政府将放开电煤价格管制,实现彻底市场化。这种认识是不清晰的。《意见》说得清楚,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意见》只是电煤市场化中的一小步。
发改委之所以出台新的意见,是因为以往的集中衔接模式已经被市场所抛弃。在今年的“衔接会”上,六大电企结成利益同盟,最终导致重点电煤合同一单未签,“衔接会”成为“务虚会”。
要知道煤电为什么要联动,必须了解煤电改革的误区,那就是行政化与市场化、市场价格与垄断价格格格不入。
从2004年起,我国实行电煤联动,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相应调整电价。煤电联动事实上是根据发电企业主要成本,即煤炭的价格,采取政府指导价,给电煤双方预留出一定的价格空间。政府插手价格制订的微观市场,是因为我国电力改革出现了两层皮现象:发电企业逐步市场化,电网的垄断却在加强。面对铁板一块的电网企业,发电企业毫无议价能力,只能向上要求政策,要求涨价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目前我国的电网改革十分滞后,垄断之手向上下游迅速扩张,电力市场化改革因此进寸退尺,同样滞后。
与此同时,煤炭行业却拉着市场化的大旗,要求煤炭价格上涨。每年的电煤谈判,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都会各自组成临时而统一的集团进行价格博弈,其中每每显现出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的致命缺陷。
围绕电和煤,业已形成了几大垄断集团。电网是垄断核心,其次是煤炭企业,而后是发电企业。发电企业虽然享有一定的垄断溢价,无奈电网企业力量更强,因此发电企业只能乞求政府力量的介入——我电价不能随心所欲地上涨,作为发电成本的电煤价格当然也不该随心所欲地上涨。不料煤炭企业依旧我行我素,于是,发电企业便一手向上要政策,一手向国外购买底价煤炭,这也是我国煤炭进口大幅上升的原因之一。
如果我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无法深入,政府之手不仅无法撤出价格市场,还会越管越多。政府将管制电网向用户的供电电价、管制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最终管制电价主要成本的煤炭价格。政府显然不想走这条倒退之路。
另一条路是,趁目前CPI低迷经济回升,提高电价,让消费者承担市场化改革的成本,而后加快电网与煤炭行业的改革。问题在于,如果垄断势力加强,其博弈能力也会加强——电价上涨之后煤炭企业必然要求煤价上涨,发电企业则会要求上网电价提升,如此一来,所谓的市场化改革就可能变成电、煤价格连番上涨的恶性循环。
要打破这一循环,《意见》提出两个目标: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竞争确定电价的机制,也就是竞价上网、低价上网,打破电网垄断,让消费者分享利益。同时将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电煤市场价格指数,通过价格信息网络及时发布,为电煤双方协商价格提供参考依据,建立电煤的近期与远期价格预期。要实现这两大目标,关键在于电网垄断能否打破,能否确保交易指数不会受到大型企业操纵。
电煤改革应直指核心市场,打破所有的垄断价格联盟,否则所谓的市场化,就会成为消费者买单的涨价过程。(叶檀 上海 资深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