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农民最吃亏

2009-12-04 10:02767

  100多吨的大蒜,在6月初收购冷藏时是每公斤2.6元,到10月底全部销出去时已经涨到5.6元。这笔生意,让蔬菜经纪人孙文成狠赚了30万元。  在

  100多吨的大蒜,在6月初收购冷藏时是每公斤2.6元,到10月底全部销出去时已经涨到5.6元。这笔生意,让蔬菜经纪人孙文成狠赚了30万元。

  在与记者的通话中,孙文成还是有些后悔,因为到11月中旬,同一规格的大蒜,在邻近的山东省金乡县的交易市场上,每公斤已经涨过7元。就是说,若再等一个月出售,他的大蒜还可以多赚14万元。

  蒜价追赶肉价

  与山东相距1000公里的呼和浩特,大蒜的价格也一路攀升。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了解到,目前内蒙古市场上销售两种档次的大蒜,一种为白皮蒜,零售价为每公斤10元;另一种为独头紫皮蒜,零售价高达每公斤16元。

  王新是呼市东瓦窑菜市场的蔬菜批发商。他说,去年大蒜的价格每公斤不超过2元,且销路困难;今年的大蒜不但价格涨了,而且销售还很火爆。

  蒜价高涨的情况也发生在内蒙古多个盟市。

  11月22日,记者拨通了乌海、集宁、扎兰屯等地蔬菜商的电话,他们均表示,受市场影响,大蒜价格一路疯涨。乌海市区各菜市场大蒜的价格已攀升至每公斤10元。在集宁区供电局上班的刘女士对记者说:“大蒜的价格快赶上猪肉的价格了。”

  呼市市民王先生在一家市场里购买了几十斤活鱼,把活鱼当蔬菜吃,因为价格便宜。“包括大蒜在内的农产品都在涨价,真有些吃不消。”王先生说。

  据了解,不仅呼市,全国各地的大蒜价格都在一路“疯涨”。

  中国大蒜网的数据显示,在国内大蒜主产区的山东金乡,直径为5厘米的大蒜头11月18日成交价已涨至每公斤7.5元~7.6元。在山东农贸市场上,这种大蒜头的零售价已攀升至每公斤10元。

  记者电话联系了济南、金乡等集贸市场,当地大蒜的实际销售价格突破每公斤8元。

  孙文成说,他负责周边存蒜点的收集工作,价格基本为每公斤7元~7.6元。

  在记者采访中,包括孙文成在内的经纪人均坦言,大蒜价格虽高,但是货源充足,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蒜价如此高涨?

  “从一个冷库拉到另一个冷库,几十万就赚到手了”

  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价格处处长刘世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大蒜主要来源于山东、河北等地,价格高位运行主要受种植面积和产量影响。”

  孙文成说,去年山东大蒜的价格较低,造成蒜农亏损,因此今年的大蒜种植面积减少。

  据了解,2007年和2008年,山东省连续两年大蒜价格低迷;2008年大蒜收获面积80万亩,而2009年仅60万亩。

  “大蒜防治甲流”的传闻和民间大量存蒜也被认为是涨价的原因。此外,多个国家开始加大大蒜进口量,导致中国国内货源相对紧张。

  如今,尽管医学权威们澄清说“吃大蒜可预防甲流”的说法证据不足,但仍遏制不了民间的大蒜狂热。

  孙文成向本报记者透露,来自全国各地的蒜商云集金乡,价格一路飙升。

  孙文成坦言,做了20多年的经纪人,一直没有挣过这样的大钱,今年的价格暴涨让蒜商们赚得盆满钵溢。在孙文成的身边,很多蔬菜经纪人炒蒜成了百万富翁。

  然而,记者采访一些农民时却发现,大蒜价格的暴涨,受益最多的并不是农民。

  周三是山东省苍山县大蒜种植户。11月23日,记者和他在电话里聊起大蒜涨价的事。周三说:“我们只是种蒜的,不存放大蒜。今年大蒜涨价都是在农民销售一空后涨起来的,我们并没有太多收入,一般的大蒜都是几毛钱1公斤出售给蒜商的。”

  在金乡县农民王全发眼中,前几年再好的大蒜也卖不上好价;今年少种了一些,都按8毛钱一公斤卖给了蒜贩子,而村里的农民大多是这个价格卖的。“今年蒜商们可赚大了,种蒜不如贩蒜呀!”王全发说,“从一个冷库拉到另一个冷库,几十万元就赚到手了。”

  孙文成透露,他和很多经纪人或蒜商,都是在5月左右开始收购大蒜的。大量的大蒜从农民手中收购后被直接运往冷库存放,等到价格上涨后再出售。

  组团“炒蒜”

  对大蒜的暴涨,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分析,炒家是重要因素。该人士指出,看到大蒜生意好,各方面资金都进来了。金乡大蒜市场一天交易额就在数亿元。这中间有温州炒客,也有山西煤老板。游资炒作又放大了市场供求。

  对于游资炒作的说法,孙文成并未否认。

  其实早在2007年,各地疯狂的“炒蒜”队伍就拥入山东,导致大蒜期货崩盘。

  有媒体报道,2007年上半年,金乡及周边地区汇集了一批“新手”收购商,他们在当地扩建了用于储存大蒜的冷库。“新手”为了多囤积大蒜,花了几十亿元的资金疯狂地收购,价格开始走高。但是等他们手中的钱都花完了,才发现市场上还有大量的大蒜无人问津。

  今年,这样的疯狂再度在金乡等地上演。

  与今年相比,王守仁仍然不会忘记2003年非典时的大萝卜价格飞涨。当年,在呼市东瓦窑市场销售蔬菜的他,发现市场对大萝卜购买疯狂后,便和同乡一同存储了几千斤大萝卜。此后,大萝卜的每公斤价格从1元钱一路攀升至8元钱。正如非典期间大萝卜和板蓝根市场紧俏一样,有专家认为,大蒜商贩们发了一笔“国难财”。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余胜海认为,每次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最后受伤的都是农民。如今的游资转向炒农产品,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炒家看到大蒜无利可图时,马上就会疯狂撤资甩货,这可能会对整个行业造成危机。 (梅刚 李玉波)
 

0
标签:多吨 冷藏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