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花旗 银行业帝国的荣耀与不安

2008-01-02 22:51 424

  1.利润暴增
  2007,对中国的银行业来讲,是繁荣的一年。
  “今年前三个季度,14家上市的银行净利润达到了2200亿元,业绩增长都在50%以上,有的达到了70%,甚至有的业绩增长在100%以上。”日前,在一次财经年会上,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透露。

  交通银行发布的《2007-2008年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07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盈利水平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上市银行净利润平均增幅达到57%。标准普尔研究报告《中国50大商业银行2007》也认为,“得益于净利息收入的快速膨胀,手续费以及佣金收入急剧增长,成本效益的不断改善,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大幅提高”。

  “本质而言,中国银行业业绩暴增,得益于国家对于高利差的保护。今年先后6次调整基准利率,但存贷利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加大了。这点在12月21日的加息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贷款利率升,活期存款利率还在降。”标普副董事廖强说。

  同时,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在急剧扩张。来自中国银监会的最新统计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三季末总资产50.62万亿,比上年同期增长20.3%,其中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27.46万亿,增幅17.0%; 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6.88万亿,增幅34.6%。

  提及2007年银行业的优异业绩,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那就是证券市场的火爆,深刻改变了全民的投资、理财、消费观念。而全民理财让各家银行赚足了手续费、佣金。

  标普报告认为,在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增长的情形下,银行受惠于手续费和佣金收入的持续增长势头以及低成本存款的不断增长;交通银行研究报告指出,2007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尽管仍是主要收入来源,但占比下降,而以中间业务为代表的净手续费收入对利润的贡献度加大,以代理服务和信托服务为代表的新兴业务快速增长,两项业务收入增幅均达到100%以上,收入合计超过中间业务总收入的40%。

  “股市火爆带动居民理财热情,许多银行的非利差收入在2007年里增长预计超过100%。”廖强说。

  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对银行业绩增长起到刺激作用。马蔚华说,招行前三季度净利润的40%来自于信用卡透支的利息收入。“现在是有钱投资、无钱透支。”他表示。

  相对规模较小的银行,大型银行更多地受益于较高水平的非利息收入。2007年,工商银行从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持续增长与存款结构向低成本的活期存款转变中获益良多,盈利能力继续改善,资产质量稳步提高。由于利差扩大、资产规模增加、手续费收入上升、成本效率提高和信贷成本基本稳定,建行盈利能力有很大提升。2007年中期,中行未剔除少数股东权益前的平均资产利润率折合成年率为1.16%,高于2006年的0.96%。尚未改制的农业银行,上半年实现经营利润423.41亿元,同比增幅64.55%。

  银行业是最赚钱的行业。为什么以前银行不能取得这样好的业绩?廖强认为,关键之一是管理上的问题。他说,以前银行也不是不赚钱,就是管理成本太高,赚的钱反映不到账面利润上去。随着银行业改革的深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加强,现在的银行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成本控制住了,收入上去利润也就跟着往上蹿。

  经营效率提高和信贷成本下降,使得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大幅提高。以占据中国金融业半壁江山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工行2007年上半年的平均资产利润率折合成年率由2006年的0.71%提高至1.05%,建行由0.92%提高到1.16%,中行由0.96%升至1.16%。

  中银国际研究报告预测,中国银行业2008年净利润将增长52%。来自于标普的廖强则表示,拨备多少,对银行业绩至关重要。

  2.海外并购风生水起

  在中国金融业大门开启、外资银行鱼贯而入的时刻,中资行也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寻求通过海外并购提升综合竞争力。

  “随着国内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以及银行股改上市工作的顺利完成,一些大型商业银行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财务实力方面,都已具备了跨国并购能力,国内银行业已进入海外并购时代。”业内专家称。

  以往,银行跨国并购中,中国的银行更多的是外国企业收购的对象。在2007年,情况悄然改观。以三家已成功登陆H股市场的国有银行工行、中行、建行为代表的中国银行业掀起一股海外并购热潮。

  10月,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达成股权交易和战略合作协议。工行将支付约366.7亿南非兰特(约54.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这是工行迄今为止最大一笔对外直接投资。

  此前,工行与印尼Halim银行股东签署收购协议。根据协议,将收购Halim银行90%的股份,另外10%的股份暂由原有股东持有。根据双方的商定,三年后工行将对这部分股份依据当时印尼法律规定进行选择性收购。

  2006年12月14日,中行也向外宣布,以9.65亿美元入主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走出了海外并购非金融产业第一步。此次中行向新加坡航空及西德银行WestLB AG收购其分别持有的新加坡飞机租赁各35.5%股权,成为该公司最大控股股东,持股量为71%。

  相比设立分支机构,并购显然让中资银行更容易进入到壁垒较高的发达国家市场。今年10月,民生银行入股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就让久久徘徊在美国市场之外不得而入的中资银行找到了进入这个市场的捷径。通过此项并购,民生银行有望和联合银行共享后者在美国的66处分支机构。

  “进行海外并购可迅速增强资本实力,是银行实现全球扩张最便捷的方式。”国研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夏斌新闻,夏斌说吧)说。根据国际经验,银行规模与客户信任度以及市场占有率呈正比例变化,规模大小对银行获得竞争优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银行海外并购潮中,不仅仅是商业银行,2007年还出现了政策性银行的影子。今年7月,国开行出资1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25亿元)认购巴克莱银行约3.1%股份,并向巴克莱17人董事会中派出一名董事。

  3.金控版图

  中国银行业的金融控股梦想,在2007年得以实现。11月30日,中投旗下的汇金公司200亿注资光大银行,使首获金融控股牌照的中国光大集团,朝金控目标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自2006年底中国金融业对外资全面开放以来,各金融机构加大投资力度,纷纷出击,积极为综合化经营趋势加以备战。“囿于现行分业监管的体例,混业经营只能先借道金融控股来布局。”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有着第一家金融控股集团概念的中国光大集团,重组步伐在2007年得到明晰。11月28日上午,光大银行在北京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了汇金公司入股光大银行的投资协议;11月30日,汇金注资到位,光大实业也在同日正式成立。

  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表示,即将组建的光大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是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改革的有益探索。据悉,光大金控将控股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和光大永明保险,其中光大银行占集团资产96%,将是光大金控的旗舰。

  除了光大金融控股实至名归以外,其他银行也都在暗中发力,只是现在大多“有实无名”。业内人士指出,2007年,中国金融业呈现从分业经营过渡到混业经营的态势,但混业经营模式选择不一。中国很多金融机构已开始搭建其金融控股公司框架。

  12月28日,由交通银行独资设立的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成立。交行方面称,交银金融租赁的成立,标志着以交通银行为主体,包括交银保险、交银国际、交银信托、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交银租赁在内,交银金融控股集团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民生银行打造金融控股的举措,在2007年也是风生水起。今年9月,民生银行获批金融租赁公司;同时与陕国投签约,以自有资金23.42亿元收购后者定向增发的1.43亿股,成为持股陕国投26.58%的第二大股东。此外,民生银行还持有借款方抵债的海通证券股权1.9亿股,增资持有中国银联股份达到8000万股,持股比例约为2.8%。“未来5年内,民生银行将致力于成为金融控股集团。”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董文标新闻,董文标说吧)宣称。

  此外,华夏银行也在积极打造金融控股集团。华夏银行行长吴建(吴建新闻,吴建说吧)透露,全力提高华夏银行的综合经营能力,将成为该行今后一段时期内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

  暗战金融控股,成为中国银行业2007年的一道亮丽风景。

  4.上市潮涌

  2007年,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是个忙碌的“上市年”。

  曾经远离家乡、踏上征途的交行和建行,历经了漫漫两年回归路之后,终于以胜者姿态凯旋归来,从H股到A股,一场海外蓝筹回归热的序幕被悄然拉开;成功打出A+H双响炮的中信银行,更是一举登上了更广阔的竞争平台,从此与群雄并肩共舞;而3年前,还在破产边缘苦苦挣扎的银行业“高危群体”??城商行,伴随着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的集体上市,面貌已焕然一新,“第三梯队”的上市狂潮正式被掀起。

  至此,银行股已扩容至14家。据Wind资讯统计,截止到12月份,上市银行的总市值已占A股总市值的约19%,流通市值占A股总流通市值的约9%。

  历史上,财政部曾经发行特别政府债券,并以股本形式向四大商业银行注资2700亿元,从而改善其资本充足率状况。但因为缺乏中间过程,一次性的补充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贷款的增加,四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很快又下降到原来水平。“商业银行只有通过上市,建立起动态的资本金补充机制,才能真正使资本充足水平得到提高,同时还能更好控制风险,防止不良资产的出现。”郭田勇分析认为。

  9月25日,中秋佳节,在A股市场与国内另两大行“团聚”的建设银行,募集到了580.5亿元的资金,到9月底,建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已骤然上升到10.6%,资本充足率达到12.53%,不良贷款率亦由三个月前的2.95%,下降到了2.83%。

  因为上市而使资本充足率得到飞跃提升的,还有中信银行。上市前,中信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6.57%和9.41%。上市后,截止到今年9月底,这两个数据已分别上升为13.78%和15.99%。

  “资本充足率的提升,并不仅仅是满足一种规范,也是为了从等级上、信用上提升自己,此外,资本金的大量补充,也使银行发放贷款、业务转型有了可靠保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营的压力。”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分析认为。

  作为第一家在国际资本市场登陆的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在今年回归A股以后,H股的股价已涨至11.16元(12月24日),这个股价,是汇丰银行在2004年战略投资时每股1.86元的7倍。随着交行在A股登陆,汇丰的股权被稀释。为了维持19.9%的比例,汇丰分别于10月23日和11月24日两次增持交行股份。当然,交行早已今非昔比,股价自然水涨船高。汇丰两次增持价格分别为12.393港元和13.035港元,一共耗资约21.64亿港元。

  三家城市商业银行的上市,是2007年银行上市潮中一朵绚丽的浪花。城商行,这个曾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夹缝中生存的尴尬角色,终于因为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的上市,而走到了舞台的前面。而上市,不仅壮大了银行自身的实力,也强化了行业本身的竞争。

  “如果说2007年是银行上市年,那么,2008年就是城商行上市年。”业内人士指出。

  (本报记者 郭雪莹 上海报道)

  5.高估值下的隐患

  2007年,中国股市牛气冲天,在这波大行情中,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板块成为黄金十年的主打品种。

  “银行股的走势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基本面的因素,而受市场因素的主宰。”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

  2006年以来,随着以工商银行为首的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在海内外上市,银行板块在国内的资本市场体系中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以银行股为主导的股市行情的重要特征是H股带领A股上涨,而国内分析师定价失效。然而,随着指数不断上涨,对银行股估值的迷惘开始困扰国内投资者。

  采用鼓励成长性的市盈率指标度量,2007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平均增速达到37%,2008年为27%。而目前2007年、2008年行业整体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7倍和29倍。东方证券研究认为,即使考虑到盈利预测的些微差异,上市银行整体估值提升的空间也已不大。

  也有相当的机构认为对银行股的估值“基本合理”。天相投顾就认为,业绩稳定增长是银行估值的有力支撑。整体看,目前A股上市银行的2007和2008年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2倍和23倍。其中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深发展的2007年动态市盈率都在24倍左右,在A股上市银行中相对偏低。浦发银行的业务稳定以及拨备覆盖率可能的下调,民生银行非利息收入的高增长,深发展的中小企业以及个人贷款的高增长使这三家银行2008年业绩增长也比较确定。

  中信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青丽认为,只要不是处于全球(或全球同规模银行的)最高和最低水平,就可以说价格不是最高或最低,就可以说处于适中水平,是较合理的。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