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政策应回归“中性”

2009-11-13 10:20 656

  为了保增长促就业,我国政府从去年8月至今已先后七次上调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尽管出口退税政策对刺激出口具有显著作用,但该政策也给了

  为了保增长促就业,我国政府从去年8月至今已先后七次上调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尽管出口退税政策对刺激出口具有显著作用,但该政策也给了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有力的借口,并使得企业对出口退税政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严重。

  出口退税政策本质上是一个中性政策,是为了促进国际市场上的公平竞争,不应成为一项宏观调控政策。中国政府将出口退税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不仅不是保增长和保就业的最优政策,反而会稳定现有的不合理支出结构,不利于国家的整体福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最重要的是着眼于改变现有的支出结构,即扩大内需。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出口退税的应有之义。

  日前出现的“轮胎特保案”,很大原因就是中美没有在出口退税政策上达成一致意见。而为了应对此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提出的应对措施之一就包含了提高轮胎的出口退税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中国提高出口退税→外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实施惩罚性关税→中国为了稳定出口继续提高出口退税。广交会期间,商务部召集关键省市外经贸厅厅长及部分出口大企业座谈,会上多省均提出希望维持现有出口政策不变,而商务部也表示不会轻易改变刺激出口的外贸政策。我国政府完全把出口退税当成了一种宏观调控手段。那么,如何看待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退税是出口货物退税的简称,是指政府财政退还对出口货物在国内实际生产和流通中被征收的间接税(对于中国而言,主要是指增值税)。实施出口退税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内生产的产品以不含间接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这既有利于本国出口商,也有利于外国消费者,所以它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理念,受到许多国家的赞成并逐渐成为国际惯例。出口退税和出口补贴不同,出口补贴是政府给予企业直接或间接的财政补贴。出口补贴不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在国际上受到普遍的反对。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出口退税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市场上的公平竞争,它应该是一项中性的政策。也正因为出口退税的这个性质,出口退税率在一段时期内应该是稳定的。而不应该因为外部需求的下降提高出口退税率从而稳定出口。

  既然如此,为什么中国政府还把出口退税率当成一种宏观调控手段呢?众所周知,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这就意味着我们保增长必然要稳定出口,而出口退税政策由于自身在稳定出口方面的优越性备受重视。中国政府实施出口退税的初衷是好的,可是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必然应该接受福利的检验,也即这项政策是否是最优的并且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我们将在下面给予具体分析:

  首先,出口退税是否是保增长和保就业的最优政策?有专家表示,如果将同样的出口退税额用作政府购买的话,增加的GDP和就业量将会翻一倍。因此,出口退税并不是保增长和保就业的最优政策。

  其次,即使我们将出口退税作为既定的政策,增加出口退税蕴含的逻辑是出口对本国是有利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出口是否一定有利于提高本国的福利?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国际贸易理论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无论是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都认为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益。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通过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自身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可以增加本国的福利。新贸易理论假设生产产品具有规模经济,并且消费者喜好产品的多样化,因此一国集中生产一部分产品并进口外国生产的产品会提高自身的福利。这两种贸易理论都在分析过程中假设贸易是平衡的,也就是说贸易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所谓取长,就是生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者发挥规模效应;补短就是进口别国的产品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取长是为了补短,只有充分发挥取长的用处(也就是用来补短),贸易才有意义。所以,取长和补短有机并存才会提高本国的福利。如果仅仅出口而不进口,则相当于将本国的生产资源出口到国外,这样的贸易毫无意义。出口是为了交换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进口产品,只有这样的出口才有意义。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贸易的落脚点不在于出口而在于进口。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上面提供的逻辑思路来分析中国的出口。由于多年巨额的贸易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达到了2万亿美元,因此,中国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利用出口创汇。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出口的目的也就不是为了进口,而仅仅是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因此无益于本国福利的提高。也就是说,出口退税是在过分的“取长”,但这种“取长”并没有起到“补短”的作用。出口退税的坏处显而易见,它导致本国生产资源的外流,并且使得外汇储备的增加问题越发严重。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实际上是在现有支出结构上必然会有的一项政策,而且这项政策的实施反而稳定了现有的不合理支出结构,不利于中国的整体福利。中国的当务之急是改变现有的支出结构,只有这样才会使得出口退税恢复本来的“中性”本色。而改变支出结构,也就是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只有这样,在本国受到外部冲击时,才不需要将稳定出口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才能有效地将出口部门的生产力和劳动力转移到国内,也才能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中国社科院世经所 苏庆义
 

0
标签: 出口退税 出口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