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外汇流动变化 安排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 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整体价格稳定。
央行在11日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三季度)》中指出,下一阶段,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报告还指出,在经济持续回升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类价格走势,并注意更长期及广泛意义上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
分析人士表示,在人民币汇率和价格走势方面,报告的表述都较此前有所变化,值得关注。
在人民币汇率方面,报告称,央行将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这一表述较此前央行的提法有所不同,此前央行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定调为: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三季度以来,一方面,资本流入我国速度加快,增大了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压力,另一方面,美元贬值、新兴市场货币升值也对人民币保持稳定提出挑战。
在对价格走势的判断方面,央行提到,要注意更长期及广泛意义上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分析人士称,这意味着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除了考虑CPI指数之外,也可能对大宗商品、资产市场价格给予更多关注,且“价格稳定”也表明了央行对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一种态度。
报告称,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大增强了工业生产和供给能力,抑制了一般性商品价格上涨,同时供给有限的初级产品和资产价格波动明显加大,对金融稳定及经济运行的影响显著增加。但由于相对稳定的CPI甚至核心CPI在国际上长期被视为主要的通胀“锚”,相应的政策选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全球的资产和金融泡沫,累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在金融调控上也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更加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整体价格稳定,并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协调,共同维护币值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报告还提出,要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促进民间直接投资。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体制,增强地方政府负债行为透明度和内外部约束。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丰富金融机构发债主体类型,继续推动资产支持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创新试点工作。稳步扩大在境内发债的境外主体范围。
此外,报告提出,着力推动改革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继续推进以扩大消费内需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财政政策应在优化结构、改善分配、扩大民生支出等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部门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幅增加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实施积极的就业促进计划。加快城市化步伐,放松投融资管制,启动民间投资,推进资源能源等部门市场化改革,增强民营经济的活力,提升经济效率和内生增长动力。 记者 任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