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新政为中小企业注活力
去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多项新政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从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多元化融资和直接融资等多方面提出了融资具体要求和扶持政策,可谓起点高、政策全、措施实、效果好,大大改善了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今年前三季度,青岛民营及中小企业经济运行出现稳步回暖趋势。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梳理为中小企业"解困"的新政,展示中小企业发展新成果。
融资难、贷款难一直是中小企业生存的难题,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去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从改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融资环境、创业环境、政策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20条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出台了融资扶持、人才培训、市场开拓、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实施细则,着力解决"融资难、创业难、减责难和服务差"等三难一差。
今年年初,市经贸委联合财政、金融等部门,认真学习借鉴各地先进做法,结合青岛实际,从统筹融资工作全局出发,推出了"三个平台,六条路径"的中小企业融资"组合拳",既包含了统贷统还、融资对接、信用信息等平台建设,又涵盖了产业链融资、银行贷款、担保、集合发债、过桥资金扶持、政府增信扶持等各种融资渠道,集目前国内融资服务方式之大成。同时,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出台了一系列相应配套政策措施。目前,三个平台日臻完善,六条路径齐头并进,融资组合拳效果充分显现。今年1-9月份,这些政府性融资政策直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150多亿元。
同往年相比,今年融资产品具有创新性、多样性、便利性。其中产业链融资、过桥资金扶持等措施走在了全国前列,网上融资对接服务模式属同行业首创。各区市及有关部门也在融资平台建设、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中小企业融资实现了多元化、平台化、实效化新突破,为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事实证明,及时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通过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使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积极变化。前三季度民营经济增加值预计完成1850亿元,同比增长10%。
据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现有政策的出台认真研究了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立足现有财力,发挥了政策放大作用,多措并举,在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创新服务模式上下足了功夫,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等方面实现了新进展。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中小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为中小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中小企业占全市企业数量99%,对GDP贡献超过60%,税收贡献超过40%,提供75%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和新产品开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