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二次洪峰”来袭 疫苗企业负重出击
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采访多家疫苗生产企业发现,创造了疫苗研发上市“87天速度”的中国甲流疫苗生产企业,短时间内难以突破产能瓶颈;国家收储政策保证了疫苗使用的公正性,但统一定价、先期垫付生产成本也影响了企业股东回报和财务安全;在优先保障国内需求的前提下,疫苗企业进军海外市场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即。
甲流告急!疫苗告急!
一周来,多国政府先后宣布进入应对甲流大爆发的紧急状态。中国国务院10月28日召开常务会议,紧急部署疫苗接种,要求扩大疫苗产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31日再次强调,要积极有序做好甲流疫苗接种工作。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11月1日表示,目前,我国已有8家疫苗企业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按现有产能,预计到明年第一季度可生产1亿人份。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北京科兴等境内外上市公司10月26日均公告称,收到工信部下达的甲流疫苗生产计划。
面对大范围接种的逐步铺开、亿万接种需求的突然涌现,所有人都在问:疫苗生产能否追上病毒蔓延的速度?疫苗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将“扶摇直上”?甲流概念股在资本市场上的受宠是“实至名归”还是被热炒?
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采访多家疫苗生产企业发现,创造了疫苗研发上市“87天速度”的中国甲流疫苗生产企业,短时间内难以突破产能瓶颈;国家收储政策保证了疫苗使用的公正性,但统一定价、先期垫付生产成本也影响了企业股东回报和财务安全;在优先保障国内需求的前提下,疫苗企业进军海外市场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即。(记者 朱宇 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