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国际结算百年品牌展新颜
2007-12-25 18:07384
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对中国银行的贡献,远远比其在财务上的贡献大得多
百年历史传承品牌国际结算业务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银行的核心业务,也是中国银行最为市场所熟知和认可的品牌业务。90多年的精心经营和投入,使得中国银行不仅在国际结算领域形成了强大的传统优势,至今仍然保持着30%以上的市场份额,更使中国银行得到了国际银行界的广泛认可,取得了高度的声誉和较强的话语权。不论是以业务规模还是以作业素质相比,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已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家以贸易融资见长的银行。
“中国银行这四个字非常的值钱,在全世界都是无与伦比的”,中国银行国际结算部总经理王国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即使在鼎鼎有名的伦敦金融城里,能历经数十年而保持其产权、机构、名字完整的银行,也都是凤毛麟角。百年历史赋予中国银行极为弥足珍贵的是一家百年老店的品牌价值。
“所以,中国银行的这种历史赋予我们的首先是品牌价值;其次是百年品牌给我们提供的、到现在还源源不断的优势的惯性;第三个是让一代代敬业的中行人不断变成技术专家和行业的顶尖人物。”王国胜说。
核心价值国际结算据最新数据显示,仅今年前11个月,中国银行全辖的国际结算业务总量已突破1万亿美元。其中,国内机构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两成多。
数年前,某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在给中国银行作的咨询报告中有一句话非常引人深思,到目前才被越来越多的人更深刻的认识和接受的一个结论:“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对中国银行的贡献,远远比其在财务上的贡献大得多。”许多从来不与中国银行往来的客户(像铁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类),在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这些客户发现只有中国银行能帮助他们在海外取得一些突破的机会。中行的分支机构也发现,只有国际结算业务的产品能作为向这类机构敲开大门的“砖头”。
据悉,国际结算业务是中国银行核心价值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行的目标是,国际结算业务长期维持市场第一、3~5年市场份额不低于30%。
行业竞争积极应对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门向世界敞开,花旗、汇丰……这些金融界的巨头转眼间已出现在中国各个繁华的街头,更成为国人日常生活中曝光率极高的名词;而放眼国内,各大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银行的重组、改革和上市正如火如荼,你方唱罢我登场。
“说起外汇业务、国际结算业务,中行在中资银行中绝对是最强的”。王国胜自豪地说。
迫于海外网点和业务水平的差距,又期待国际业务的丰厚利润,工行、招行等大型银行已经加速海外并购速度。
高度竞争市场的形成,对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冲击不可谓不大。面对纷繁的舞台,中国银行总行国际结算部在2007年初的全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坚持“规模和效益并重”、推动“产品创新和营销”的发展战略。
按照这一部署,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在2007年1~11月期间实现了快速、可持续的发展,成效显著:在国际结算业务量、贸易融资量、本外币保函业务、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均获得了巨大的成绩。
“达”则兼济天下据悉,从2006年起,中国银行对其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库进行了大规模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中国银行贸易融资“达”字系列新品牌。迄今为止,“达”系列产品已包括:进口汇利达、出口全益达、融付达、融信达、融易达、通易达、融货达等等。中国银行国际结算和贸易金融的百年品牌正随着“达”字系列新产品的不断推广而日益提升其在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近推出的达字系列产品,是真正对企业和银行都能产生最大效益的叫好叫座的产品。达字系列产品是把Payment和Finance较好结合的产品,让企业客户能在不断变化的先天市场环境(汇率变化、利率变化)以及银行控制的费率变化下,获取最大的机会和利益。”王国胜介绍道。
除了对传统业务的梳理和再创新,中国银行还始终保持着对国内外商贸领域最新发展潮流的密切关注。在贸易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整个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以O/A为代表的信用销售方式盛行,行业分工越发细致,供应链(物流、信息流、现金流)概念日益得到市场的关注。
为应对客户在“供应链融资”、“结构性融资”方面的新需求,中国银行采取了种种措施,比如与中外运等物流仓储企业合作的“融货达”业务、与中银保险、中信保、平安保险、大地财险等信用保险机构配合开展的“融信达”服务、与SWIFT成员银行率先试点的“TSU”业务、与苏格兰皇家银行联手研发的国际贸易“供应商融资项目”、与国际知名保理商共同推出的“回流型保理”、“隐蔽型保理”,通过这一系列集银行业、保险业、物流业、保理业各自特点和优势于一身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客户最复杂的业务需求,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中国银行国际结算和贸易金融的产品库。
中国银行的平台吸引大量人才的加入,并希望通过在人力资源的建设留住人才。具体的规划方面,并列三支队伍的建设:经营管理者、技能操作者、专家序列。对专业人员在物质回报之外,赋予很高的专业权威,真正让专业人员在中行有职有权有责,权责统一。
“中国银行这四个字非常的值钱,在全世界都是无与伦比的”,中国银行国际结算部总经理王国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即使在鼎鼎有名的伦敦金融城里,能历经数十年而保持其产权、机构、名字完整的银行,也都是凤毛麟角。百年历史赋予中国银行极为弥足珍贵的是一家百年老店的品牌价值。
“所以,中国银行的这种历史赋予我们的首先是品牌价值;其次是百年品牌给我们提供的、到现在还源源不断的优势的惯性;第三个是让一代代敬业的中行人不断变成技术专家和行业的顶尖人物。”王国胜说。
核心价值国际结算据最新数据显示,仅今年前11个月,中国银行全辖的国际结算业务总量已突破1万亿美元。其中,国内机构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两成多。
数年前,某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在给中国银行作的咨询报告中有一句话非常引人深思,到目前才被越来越多的人更深刻的认识和接受的一个结论:“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对中国银行的贡献,远远比其在财务上的贡献大得多。”许多从来不与中国银行往来的客户(像铁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类),在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这些客户发现只有中国银行能帮助他们在海外取得一些突破的机会。中行的分支机构也发现,只有国际结算业务的产品能作为向这类机构敲开大门的“砖头”。
据悉,国际结算业务是中国银行核心价值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行的目标是,国际结算业务长期维持市场第一、3~5年市场份额不低于30%。
行业竞争积极应对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门向世界敞开,花旗、汇丰……这些金融界的巨头转眼间已出现在中国各个繁华的街头,更成为国人日常生活中曝光率极高的名词;而放眼国内,各大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银行的重组、改革和上市正如火如荼,你方唱罢我登场。
“说起外汇业务、国际结算业务,中行在中资银行中绝对是最强的”。王国胜自豪地说。
迫于海外网点和业务水平的差距,又期待国际业务的丰厚利润,工行、招行等大型银行已经加速海外并购速度。
高度竞争市场的形成,对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冲击不可谓不大。面对纷繁的舞台,中国银行总行国际结算部在2007年初的全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坚持“规模和效益并重”、推动“产品创新和营销”的发展战略。
按照这一部署,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在2007年1~11月期间实现了快速、可持续的发展,成效显著:在国际结算业务量、贸易融资量、本外币保函业务、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均获得了巨大的成绩。
“达”则兼济天下据悉,从2006年起,中国银行对其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库进行了大规模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中国银行贸易融资“达”字系列新品牌。迄今为止,“达”系列产品已包括:进口汇利达、出口全益达、融付达、融信达、融易达、通易达、融货达等等。中国银行国际结算和贸易金融的百年品牌正随着“达”字系列新产品的不断推广而日益提升其在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近推出的达字系列产品,是真正对企业和银行都能产生最大效益的叫好叫座的产品。达字系列产品是把Payment和Finance较好结合的产品,让企业客户能在不断变化的先天市场环境(汇率变化、利率变化)以及银行控制的费率变化下,获取最大的机会和利益。”王国胜介绍道。
除了对传统业务的梳理和再创新,中国银行还始终保持着对国内外商贸领域最新发展潮流的密切关注。在贸易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整个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以O/A为代表的信用销售方式盛行,行业分工越发细致,供应链(物流、信息流、现金流)概念日益得到市场的关注。
为应对客户在“供应链融资”、“结构性融资”方面的新需求,中国银行采取了种种措施,比如与中外运等物流仓储企业合作的“融货达”业务、与中银保险、中信保、平安保险、大地财险等信用保险机构配合开展的“融信达”服务、与SWIFT成员银行率先试点的“TSU”业务、与苏格兰皇家银行联手研发的国际贸易“供应商融资项目”、与国际知名保理商共同推出的“回流型保理”、“隐蔽型保理”,通过这一系列集银行业、保险业、物流业、保理业各自特点和优势于一身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客户最复杂的业务需求,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中国银行国际结算和贸易金融的产品库。
中国银行的平台吸引大量人才的加入,并希望通过在人力资源的建设留住人才。具体的规划方面,并列三支队伍的建设:经营管理者、技能操作者、专家序列。对专业人员在物质回报之外,赋予很高的专业权威,真正让专业人员在中行有职有权有责,权责统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