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意义的思考
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 年4 月8 日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 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标志着人民币结算将从此前的小额边境贸易走向市场规模巨大的一般贸易,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正式开始在国际贸易中执行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职能,有力地推动了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步伐。
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 年4 月8 日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 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标志着人民币结算将从此前的小额边境贸易走向市场规模巨大的一般贸易,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正式开始在国际贸易中执行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职能,有力地推动了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步伐。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政策背景
早在上世纪90 年代,我国与有关邻国就已开始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迄今为止,我国已与越南、蒙古、老挝、尼泊尔、俄罗斯、吉尔吉斯、朝鲜和哈萨克斯坦八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有关边境贸易本币结算的协定。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并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人民币结算迫切需要从边境贸易扩展到一般贸易。同时,随着内地与港澳经贸往来的快速发展,两地之间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作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都经历了剧烈波动。在此背景下,我国进出口企业普遍希望使用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从而规避使用美元和欧元进行计价结算的汇率风险。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现实意义
第一,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加快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市场交易的计价结算货币进程,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购买力,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助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的发展,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第三,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可以用人民币替代部分外汇收支,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减少国家宏观调控压力。
第四,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使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消除企业汇兑成本和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的有关费用,有助于企业财务核算清晰化,加快企业资金运转速度,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第五,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给银行的国际业务带来新的市场需求,有助于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加快国内金融业走向国际化的步伐。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面临的问题
(一)国际贸易的计价结算币种选择权缺失,人民币结算规模受阻
一国货币要作为商品交易的计价结算币种进入国际市场并被市场参与者广泛接受,则要求该国货币的币值长期保持稳定或略有升值,真正体现货币的财富储存职能。人民币从2005 年7 月汇率制度改革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币值仍基本保持稳定。目前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地位和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为我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经济实力和货币保障。与国际贸易中的传统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表现相比较而言,人民币的币值稳定特征,为其成为国际市场交易的计价结算币种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但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国际市场分工中的弱势地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规模。国际市场的参与者出于规避汇率风险和保持货币购买力的利益需要,都希望能以其本国货币或世界货币进行计价结算。而中国经济虽经过三十多年成效显著的改革开放,得以高速发展并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但其产业结构仍处于国际市场产业链的中下游,缺乏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在此背景下,国际市场交易的计价结算币种选择权也更多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的规模受到很大限制,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购买力也无法显著提升,严重阻碍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未市场化,人民币衍生品定价权受到挑战
从外汇市场交易来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加快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对我国人民币衍生品定价权提出巨大挑战。目前我国实行资本管制,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不完善,利率平价理论所描述的利率、汇率和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准确地与现实情况相一致。具体表现在,国内持有净外汇头寸的私人机构面临着汇率波动风险,需要在外汇市场上进行远期抵补交易来套期保值。但由于我国资本项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还未实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在期限、风险、流动性、税收特征等方面相区别的债券品种不齐全,远期汇价无法依据利率平价关系进行合理定价。
目前,国内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和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NDF)市场同时并存,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也已正式推出人民币期货和期权产品,人民币衍生品定价权的归属将取决于人民币衍生品定价标准的合理性。由于我国实行资本管制,利率市场化并未实现,国内人民币衍生品市场无法合理地将利率平价关系作为人民币衍生品定价标准。这样就导致国内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缺乏价格竞争优势,各类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市场需求转向离岸人民币市场,极大地制约了国内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我国人民币衍生品定价权形成巨大挑战。
(三)人民币跨境清算制度未健全,人民币清算系统有待完善
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必然对现有的人民币清算系统和制度安排提出更高的要求。与美元的联邦电子资金转账系统(FEDWIRE)和清算所同业支付清算系统(CHIPS)相比, 我国的人民币清算系统和制度安排在清算规则、清算行准入、清算账户开立、清算时间、清算效率等方面都有待完善和健全,为满足人民币高效便捷跨境清算的需求提供良好平台和制度保障。
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银行业务产品的需求
在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之后,国内银行新的业务产品市场需求巨大,可以有效提高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降低银行收益来源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程度,有利于促进国内银行业的业务盈利模式转型。
(一)国际结算业务需求
目前,进出口企业进行传统的跨境贸易外币结算需由境内银行通过境外外币账户行与境外银行进行贸易项下资金清算。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使结算模式改变为由境外银行通过境内人民币账户行与境内银行进行贸易项下资金清算。
结算模式的改变带来的业务需求主要是大量的境外银行寻求适合其人民币资金清算的境内账户行,使境内账户行获得相当规模的人民币资金存款,同时大幅增加人民币资金结算量,并由此带来可观的结算手续费收入。另外,境内银行也将为境外同业提供人民币资金理财业务以增加境外同业人民币资金的收益,并获得理财产品的中间业务收入。
(二)贸易融资业务需求
目前,在传统的跨境贸易外币结算基础上,银行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相当规模的外币融资。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使原有的外币融资转变为人民币融资,从而推动进出口企业对人民币资金的融资需求大幅增加。
具体而言,境内银行将在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基础上增加新的融资业务品种,如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人民币信用证项下融资业务,为境外银行提供人民币代付和福费廷转让业务。
人民币作为境内银行的本位币,境内银行具有丰富的人民币资金融资渠道,资金成本将优于境外银行,同业间利差的存在客观上形成了通过同业合作开展人民币代付和福费廷转让实现双赢的业务需求。
(三)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需求
进出口企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一方面境内企业可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不具备对货币型衍生产品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境外企业面临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对人民币衍生产品的需求巨大。为此,境内银行将为境外机构持有的人民币资金头寸提供人民币衍生产品业务,以满足其套期保值的避险需求。人民币衍生产品的推广将使境内银行获得丰厚的人民币汇兑及手续费收入。另外,境内银行通过提供结构性人民币资产组合产品在满足企业投资理财业务需求的同时,也为自身带来中间业务收入。
(作者系广东发展银行贸易融资部傅志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