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抢占利率互换市场 加大风控工具推广
随着市场对各国央行和国内加息预期升温,企业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开始上升,而银行尤其是外资银行也开始加大风险管理工具的推广。
“我们现在正和一些有中长期贷款的客户,或者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做一些沟通,与他们探讨市场状态和未来加息情况,如何通过利率掉期来规避一些风险等问题。” 19日,花旗银行金融市场部张昕说。
“近期人民币利率互换的报价几乎以每天五个基点的速度持续上升,显示出加息预期。” 一位股份制银行的利率产品交易员如是判断。
随着市场对各国央行和国内加息预期升温,企业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开始上升,而银行尤其是外资银行也开始加大风险管理工具的推广。
当一家企业有一笔3-5年较长期贷款时,由于贷款利率可能每隔一定期限会进行调整,在加息周期下,企业的融资成本将会迅速上升。而与银行签定利率互换合同后,企业向银行支付一个固定利率,银行则向企业支付浮动利率(通常是一年期存款利率),加息环境下,银行支付的浮动利率随着贷款利率上升,企业便可节约财务成本。
央行从2006年开始实施利率互换试点,但其交易量仍非常小。
这其中,银行对客户的利率互换交易量更是发展缓慢,一家银行的衍生品交易人士表示,对客利率互换交易量主要集中在四大行和央企之间,四大行中也以工行量居多。
据统计,2008年中国利率互换的交易量只占国际市场交易量的万分三。
“眼下加息预期的出现,正是提醒企业注意利率风险的时机。”欧洲一家本地注册银行的负责利率产品交易的主管表示,“以中国8万亿贷款规模来计算,即使只加息27个基点,增加的财务成本也是天量数字。”
包括花旗、德意志在内的多家外资银行已经积极推介。比如,提前筛选有这种需求的客户,更早一步的与之沟通,将有助于这些银行在未来的竞争中领先一步。
张昕说,由于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还不完善,利率掉期需要利用存款利率或shibor 或七天回购利率来定,中间存在点差风险,要客户接受这种理念需要一些细致的工作。
而以对客利率互换的交易资格而言,仅中资银行和花旗、摩根大通两家可以做人民币的利率互换,而美元利率互换则是拥有衍生品交易资格的外资行都可以参与。
有银行和企业人士表示,相比之下外资行的报价更为积极,固定美元贷款利率互换的需求也比人民币利率互换多。
“目前主动报价的还是以外资银行为主。”近期曾接到过杭州一家外资行报价的某山东企业表示。
不过银监会8月下发的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通知,对外资行销售衍生产品的方式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就在10月19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韩国利率互换价格在上周大涨之后出现略微下跌,但市场预期升息的氛围已十分浓厚。
在上周,韩国五年利率互换、澳大利亚五年利率互换分别达到了4.6%和 6.12%的一年高位,而国内升息的预期也逐渐浓厚,5年人民币利率互换报价为3.58%。
尽管经济学家预计中国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进程将比较慢,面对处于历史低位的贷款利率,企业却已经开始寻找固定融资成本的方式。
“主要是利用利率互换这种基础衍生品,锁定我们的融资成本。”一家航空企业的财务人士表示,该企业在今年一季度已经做过几笔近亿元的利率互换业务,把当时的融资成本固定在了3%。而目前加息预期逐渐强烈,这位财务人士又开始寻觅时机降低利率风险。
由于基于美元贷款的利率互换更被企业所熟悉,而人民币利率互换流动性小,前者交易量要大得多。其中“为美元贷款做利率互换和为人民币贷款做利率互换的情况都存在”。
不过,与管控风险的需求相比,企业目前实际订立利率互换合同的相对少。
“很多企业询问报价,其实处于试探市场的阶段,企业还需要分析他们的利弊才能做出决定。”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
而前述企业财务人士表示,此前曾认为中国还会继续降息,因此错过最佳时机,现在没有找到合适的报价是其没有签定新合约的主要原因。“近期有一家外资行的分行主动提供报价,但超过了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他表示。
以美元的利率互换报价为例,银行间市场上一年只有0.6%,五年却是2.7%,银行对企业的零售价格则高于银行间市场报价。
“由于美元加息预期更为强烈,其利率曲线更为陡峭。如果在此时做互换,意味着短期内企业需要付出比其他人高得多的利率,因此企业都比较谨慎决定。”一位做过多次美元利率互换的外资企业的财务表示。
也有股份制银行人士预计,中国明年才会进入加息周期,且加息的程度可能不会像美元那么大,因此有人民币贷款的企业也许并无必要现在就固定融资成本。
但也有部分银行人士认为,目前的利率曲线已经包含了升息预期,此时做互换,短期内企业融资成本相比浮动利率肯定会亏的。“但长期看,现在利率水平历史上处于低位,未来进入加息周期,企业的利益必定会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