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产品外贸 促进农业发展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未来几年国际农产品出口价格将会处于持续波动状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商将如何走出去?在当前对这个问题作出深入分析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在实践中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未来几年国际农产品出口价格将会处于持续波动状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商将如何走出去?在当前对这个问题作出深入分析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在实践中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化特色农产品出口。特色农产品出口是农业的利润增长点,加快特色农产品的出口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
有效途径。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在短期内难以形成大面积农作物生产方面的竞争优势。虽然我们在粮、棉、油方面有一定的生产基础,但同国际竞争对手相比,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占优势。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应有选择地加快特色农业的发展,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反过来支持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最终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水平。去年以来,受汇率风险、需求减缓、能源价格波动、生产成本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农产品出口面临空前的压力。猪鬃、蚕丝、烟草、蔬菜、咖啡、食用菌、香料油、茶等特色农产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有些特色产品在部分地区更是出现生产停滞的状况。为更好地应对危机,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提前谋划好农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和工作安排,确定加快出口备案计划,大力发展市场紧俏的优势特色品种。涉及特色农产品出口的农业、商务、检验检疫、海关等部门,应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及时解决农民在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贸易促进、产业化经营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其次,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挥好科学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逐步提高种植规范化、集约化水平,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把好质量关。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要想在“危机中寻找商机”,保持出口总额的持续增长,就必须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前提下出奇制胜,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要对传统或新兴农产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产品质量控制、龙头企业培植,为农产品出口夯实产业基础。要深化农业产业化调整,培育出口基地和加快以出口为目的的农业产业化。以往的农业发展多以国内市场定位为主,既受到内部管理格局的制约,难以形成出口的氛围,又因规模小起点低,在发展中容易受到更大的挑战。对此,应加快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改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加大整合力度。在一部分出口有优势的农产品行业优先发展出口产业,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同时加快和普及特色农业的产业化,通过产业化带动一批农村龙头企业的发展,在区域内率先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
三是加强资金扶持力度。目前在我国农业出口商品中,初级农产品占80%,深加工产品仅占20%,其中传统农产品和大宗农副产品又占40%,而且都是对价格变化敏感度较低、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为此,建议政府应继续增加农业补贴投入、加强农民职业培训,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必备的育种材料,引导企业到农村中下游跟进,还要建设一批符合国际卫生检疫标准的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提高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以弥补我国取消出口补贴后带来的贸易损失。
四是注重农民地位的提高。首先应更加关注农民经济地位的提高,这不仅决定了我国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决定了在奔小康过程中农产品商品量的扩大、生产量的扩大。其次要注重农民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国内要给予农民国民待遇,在国际上也要把农民利益放在首要地位。这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三农问题的有效改善,很多综合部门把公共财政的阳光照到了农村,中央出台政策决定今后国家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要主要用于农村,就是一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对于这些政策措施,有关部门要抓紧落实。在国内地位提高的基础上,我国农民在开展外贸的过程中,也应将其利益作为国际活动的主要出发点之一,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民的国际地位。
五是调整农业发展战略。我国是一个相对人多地少的国家,劳动力充分,土地尤其是可耕地不充分,一些地方农业生产效率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我们的比较优势替换我们的劣势,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农产品出口中的“劳力换土地”战略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在确保基本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国内大量种植、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换取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满足国内对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需求。其次是深化对国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加工,提高技术含量和质量。最后是主动进口一部分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毫无疑问,我国生产的大量粮食作物都属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一部分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并不等于放弃国内基本粮食自给的目标。相反,通过进口一部分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将更有利于我们确保基本粮食安全。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