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结局的战略思考
注:次文为补发2006年6月1日 文章
北京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 马忠普
旷日持久的铁矿石谈判不久前已由全球最大的铁矿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与欧洲第二大钢铁公司德国蒂森—克虏伯达成协议。2006年财年铁矿石价格上涨19%。随后许多钢铁公司也相继同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达成了同样比例的涨价协议。虽然目前中国宝钢还没有达成最后的长期协议供货价格。但是铁矿石再次涨价的格局已经形成。
欧洲钢铁企业只占国际铁矿石市场需求的10%。2005年全球6.6亿吨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68.2%流向亚洲。其中中国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2.75亿吨,不仅容纳了世界铁矿石市场的增量,也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43%左右。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促进了世界铁矿石贸易的繁荣发展。带动了铁矿石行业的投资开发,同时也支撑了铁矿石出口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本来是铁矿石出口商依存的基础。
在年初价格低谷中,中国有34%的钢铁企业陷入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71.5%拉开了有矿无矿企业成本的差距。对于刚刚从年初价格低谷中走出来的钢铁企业,在今年的国际市场钢价回升中,中国钢材市场的价格仍居全球最底价位。这次铁矿石价格的再次大幅上涨,对我国缺少自有矿山的钢铁企业无疑将面临沉重的成本竞争压力。从长远看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负担,对世界经济发展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处于暴利状态下的铁矿石价格本应随钢材价格周期性回落适当下调,减轻或合理分担钢铁企业的市场风险。但是现行的铁矿石期货价格机制却无视钢铁企业的成本压力,价格非但不回落,还要继续上涨。这就是中国钢铁企业反对铁矿石涨价的原因。
一年来,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供需关系并不紧张,印度、巴西和国内铁矿石现货市场的价格都呈现下降的趋势。最近的3个月,巴西铁矿石的现货贸易合同价格降幅达9%。但是国际协议铁矿涨价的形势却一直很严峻。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现货市场价格尽管下降,但仍高于长期协议价格。二是今年国际市场钢材价格走出低谷后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增加了铁矿石供应商涨价欲望。三是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垄断着世界市场74%的铁矿石供应,而中国大量进口增加,进口渠道单一,对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有很大的依赖度。关于这一点,连日本东京的市场分析人士也认为,巴西和澳大利亚三家公司的铁矿石供应量就占到了国际市场的74%,如此高的垄断程度必然没有多大的外力能够牵制这些矿业巨头的行为。
供需关系并不仅仅是商品数量关系,还有供需格局和渠道方式等更 复杂的因素。正是这个原因,尽管目前钢材价格低于去年初,也难以实现铁矿石价格随钢材市场价格合理浮动。
不过,反对铁矿石涨价和谈判中必要的妥协不是一回事。
兵无长势、水无常情。今年无论铁矿石谈判,还是钢材市场走势都充满着风云变换。年初当欧洲钢铁企业发出铁矿石没有理由不降价的声音时,钢材市场还没有走出价格低谷。
这次蒂森•克虏伯与淡水河谷达成铁精粉涨价19%的协议的同时,还达成了用铁精粉烧结成球团矿降价3%的协议。蒂森•克虏伯球团矿用量比例较大,铁精粉涨价的损失可以在球团矿的降价中得到弥补。这次铁矿涨价使其铁矿石平均成本实际只上升不到10%。尽管这个“面粉涨价,馒头降价”的一揽子价格协议确实充满戏剧性,但是这个协议的产生毕竟从外围打开了铁矿石谈判的缺口。
这期间确实存在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策略,把握谈判商机问题。但是铁矿石市场复杂的垄断背景和风险趋势是当前铁矿石降价难的症结所在。也决定了铁矿石谈判绝不是简单的价格谈判。围绕价格谈判所展示的极不合理的市场经济关系也不是通过谈判所能解决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钢铁生产国,理应在每年的价格谈判中起到主导作用。近年来,中国的钢铁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同供应商的直接谈判,但效果一直不明显。原因就在于此。
重要的不是铁矿石价格的一次涨跌多少。它给涉“市”不深的中国钢铁企业沉痛的教训和企业战略思考的成熟是比这次涨价打击更宝贵的东西。
中国钢铁企业把握时代发展趋势,走向世界,创造合作双赢的典范,不仅要靠有理,还要靠实力来赢得合作与成功。
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铁矿中,8家有日本公司作为重要股东,其余16家铁矿也都有日资参股。在铁矿石的其他主要产地巴西、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日本企业同样直接或间接拥有大量当地铁矿石企业的权益。日本企业几乎不受铁矿石涨价的影响。甚至成为铁矿石涨价的受益者。 在这次旷日持久的铁矿石谈判中,印度最大的私营铁矿石出口商Sesa Goa公司表示,该公司将把供应给日本客户的铁矿石价格上调19%。原来,三井物产拥有Sesa Goa公司51%的股份,再次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被动。米塔尔,虽然它是世界第一大钢铁集团,但其所需铁矿石主要由在印度的自有矿山解决,在国际市场的购买量较小,涨价对它影响有限。 在这次的谈判中,那些率先接受19%涨幅的钢铁企业,有一些也是由于拥有巴西、澳大利亚等国铁矿的股份,他们并不像我们这样担心铁矿石价格上涨。
许多市场人士建议:中国如果要在铁矿石定价上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改变国际采购模式,建立国际采购联合体,以整体力量加重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有的建议提高谈判策略。还有的 针对目前国内港口进口矿库存高达4200万吨,建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严格整顿铁矿石进口秩序,大幅度降低口岸进口铁矿石的保有量。这些建议虽然很好,但是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铁矿石市场背景仅仅这些是不够的。
重要的是只有提高自有矿的供给能力,在多大程度上掌握这种供需关系平衡的制约力量,降低对垄断商的依赖度,才能把铁矿石谈判话语权转变成一定意义上的定价权。
今后几年,我国的钢材需求增幅已经步入平稳回落的区间。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必然要扩大经营,这是市场竞争发展规律。钢铁企业要扩大国际市场经营,走出去。象世界许多大钢铁企业一样,建立自己的国际铁矿石开采能力。
现在看来最重要的是采取切实有力措施,鼓励中国有实力的投资公司和钢铁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秉承合作双赢的方针,到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发铁矿资源,建设一流的钢铁企业,既促进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又多途径拓宽铁矿石进口渠道,降低对三大铁矿石寡头的依赖度。使自有进口矿占有相当的比例,逐步形成国际开发,市场进口和国产矿石比例协调的铁矿石多元化供应渠道。只要年度增量突破国内需求增量,铁矿石市场谈判的态势就会发生变化。目前国内只有宝钢、
鞍钢、首钢等少数大型企业在国外矿山有投资,如最近鞍钢就与澳大利亚金达必金属公司达成了卡拉拉铁矿合作协议。投产以后整个项目将具备年产1000万吨以上成品铁矿的能力,但是这远远不够。鉴于目前国内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低,中型无矿钢铁企业居多,资金市场不完善,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解决这个问题要拓宽思路。鼓励投资公司和钢铁企业合作股份投资,形成整体的资金优势。摆脱目前铁矿 石价格上涨,企业成本竞争力下降的局面。
这次铁矿石涨价中国经济要多支付超过100亿元的代价。从整个钢铁行业来讲,把中国每年3亿吨铁矿石的市场需求优势转换成市场开发优势,改善
钢铁产业安全环境,这个风险收益要远远好于铁矿石涨价风险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