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专访

2009-09-22 16:21 3964

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专访

  吴昌华:人类不是说我们现在没有技术,要重新一个一个技术研发,节能减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新能源,还有可再生能源,包括核能、风能都在里面。这种情况之下,希望全球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政策方向,国家一级就像中国这样政府大的国家,咱们方向是对的,要加紧努力。这个过程当中,给企业界创造出充分的激励,让他有这个信心和这个能力去实现推动经济走向一个未来,这是最根本的。

  主持人:我记得您刚才讲话里谈到,现在在全球来讲大家有信心做这个事,您觉得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怎么样的机遇?

  吴昌华:机遇大于责任,其实两者都在,任何一个企业,就像我们个人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消费,我们每个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我们都是肇事者,但是希望我们通过行为改变,意识的提高,能够成为解决方案的贡献者,对企业更是如此。

  一方面,企业自己要减少4本身的减排,自己无论做哪个行业的,要尽量提高能效,减少减排,甚至尽量朝着零排放去发展。同时更多的企业动力来自于机会,这不是一个负担,如果企业把这当成负担,这种企业肯定不长久,肯定不是一个赢者的企业。更重要是未来全球企业,明天的企业应该是把这个东西当成机会,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有效把握住这种机会,使自己企业做得更好,钱要挣得更多,气候变化问题不是仅仅是往里投钱的问题,一定是一个要有投入,但是回报是很高的。

  主持人:西方国家有什么具体的妥协?

  吴昌华:现在是这样的,基本上现在是处于一个谈判的最后时刻,不到90天,还有两次谈判,10月份在曼谷,11月份在巴塞罗那,然后就进到哥本哈根了,到目前为止,其实很多技术上,就是谈判过程中的技术细节,基本上都谈的差不多了。从各个国家能够提出的这些建议和方案,基本都放在桌子上了,但是这不是谈判者能够达成协议的事情,现在是国家首脑应该谈判的时候了,我下个星期也去纽约,今年的联大的时候,胡锦涛主席也会去,各国首脑都会去的机会,跟我们一起去发起气候周,也就是9月21日到25日那个星期,在纽约利用联大这个机会,启动这样一个气候周。呼吁政治家、决策者、最高首脑们来达成协议,现在处于这么一种状况。

  今天的讨论当中,因为他是最明白细节的人,因为他是执行秘书长,他理解,他也不可能透露更多的东西,因为这都是谈判过程当中。最后基本上大家都觉得会有一个意义的协议,但是一个协议到底说,你对它的看法,可能我对它的看法,可能不太一样,大家期望值不大一样。但是最低底线来讲应该是有实际成果的,应该是有价值,不会像一个单子里面说一二三原则就完了,一定要有具体的承诺,这会有的。

  也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美国的政治时间表跟哥本哈根是不一致的,这种情况之下,要理解虽然从全球角度来讲,是希望美国赶快去承诺,赶快说出所以然来,但是奥巴马本人要尊重美国国内的政治体制,有一个决策的过程,可以去推他可以刺激他,你为什么不这么做,你快做,甚至像我们这样的机构,还有很多其他的机构,包括公司,都在努力帮助提高意识,减少政治上的障碍,尽量降低一点,希望可能。

  但是不管怎么着,本来这个月月初的时候,秋季会马上提出一个,参议院已经有一个法案了,现在希望众议院有一个法案出来,那明显的现在只能推到月底了,因为医疗保险成为国内最重要的问题,肯定要在前面。这样一来全都往后推,算来算去,很多的不确定性,大家很大程度上就是看美国,美国所以成为整个哥本哈根谈判当中最重要一环,我相信到今天为止,美国八年游离于议定书之外,到今天如果再游离之外,国际社会是不可能再容忍,我相信奥巴马这个风险太了。所以他会有一个办法,最后怎么说,美国拿什么东西拿到哥本哈根,这不是你我决定的,这个过程当中,大家都在观察。

  除此之外,其他国家,包括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基本承诺都已经放在桌子上了,而且也蛮客观的情况。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发展中国家有区别的责任,尤其中国,为什么大家一直称赞中国的努力,中国在这件事情上的确走在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前面,但也不是就中国而已,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巴西、南非等等也都在努力往前走,但是中国目前所采取的步骤,所做的决策,说句实话,很大程度是超出了国际社会的原来设想。这像打一场牌一样,大家都在这儿看怎么来玩,中国目前非常重要的要玩好手中这张牌。这张牌更多的不仅仅是为了玩牌而已,更多是怎么利用现在中国独特的国际社会当中的一个地位,能够去推动发达国家做更多,同时要把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及时反映到国际社会当中,自己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这里面都在往前走,今年的确很难,你包括问谁,谁都不可能给你一个说哥本哈根协议就应该是这样子了,不可能的。

  主持人:您自己有信心吗?

  吴昌华:我有信心,这是我的职业生涯。我没信心,就干别的事情。

  主持人:中国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您觉得新能源产业中国来说,应该着重发展哪一个细分产业?

  吴昌华:没有,这个东西是这样的。其实中国的经济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没有任何一种单方面的一个行业能够真正解决中国能源需求问题,其实最优化的一种结构就是肯定各种能源全要一起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希望尽量减少对煤炭的依赖。说句实话,一种不得已的情形,就是中国还是要烧煤,这是我们一个最主要的一个能源的来源,不能不让我们烧煤。包括美国中西部那些洲,也得烧,不能不让他烧,可以说不烧或者烧的不同,是用别的方法,技术上基本上大部分是有了。中国现在其实很大程度上已经在领先,清洁煤技术的应用,中国因为用的很大,科研投入也很高,现在包括IGCC、超临界技术,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而且开始出口技术,这是中国一种赢者的战略,这是煤炭。

  新能源,肯定都得往前走,这个情况之下,这个会我参加了几个,有很多人对核能看好,我也其实比较赞同,因为核能相对来说,技术比较成熟。技术不确定的话,还是不确定,还得试,很慢。那么核能技术基本上已经被证明了,可信,当然也有它的问题,任何一项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而且中国基本上也很对方向,在大力发展核能。

  风能,中国发展这些年也很快,太阳能现在国内也开始做起来了,还有地源热泵、生物燃料等等,都要往前走。每一个具体的分到下面行业当中,都会有具体的问题,比方说生物燃料,不能弄粮食,这种情况下,技术,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的生物柴油技术要开发。更重要是在新能源行业,核能,中国要尽量规模化的问题,当然有投入的问题。对风能,中国可能更多是一种调整,已经走了八年,让世界都震惊了,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学了很多,有很多教训,有很多经验,进一步怎么巩固这个行业。包括技术更新换代,研发怎进一步上去问题。太阳能,光热中国用的很好,也在进步。光伏发电这一部分,国内市场终于开始了。对于金融危机,国际市场不在了,所以国内市场会起来,这里面可能要花一段时间,因为技术上到底怎么用。虽然国内现在建筑太阳板弄上去,有很多技术上的细节没有标准,这是国内要做的事情。

  比如地源热泵,中国用的也很多,更多对中国来说所谓新能源行业,中国已经开始有了,但是可能要进一步好好做技术更新部分,对于像电池储电部分的技术,某种程度上讲还有点像明天的技术,还没有完全到位,中国也在做了,包括电动汽车也在做,政府要投入,怎么激励。

  整体来讲,为什么大家都看好中国,中国基本上好像走的路都很对,做的都很好,大的方向非常非常好,但是对中国而言,更多是自己本身能力、研发、技术,自己很多的瓶颈,国内要去解决。

  主持人:世界论坛里面来聊这个,对中国有什么正面的帮助?

  吴昌华:正面的帮助。

  主持人:经济论坛在中国举行。

  吴昌华:有。世界经济论坛夏季在中国举行,这是中国政府,我们总理都来,包括在这里选什么主题,都有原因的,不是随意选主题的。这些东西,中国政府高层绝对的认同,所以基本迎合了一个时代的需求,他讲的事儿咱中国也都在做,有帮助。一部分,中国的确在做,对国际社会也是一个展示,其实这是中国在走的路,同时希望利用这样的舞台,这么多的企业界的领袖人物在这个地方,因为他们是栋梁,真正去实现的未来,企业界是栋梁,所以有作用很大的。而且对外国的企业家来讲,坐在我旁边的德意志银行副行长,他是因为懂中国,从八十年代世行的时候,他可以去说,众多的国际社会的CEO有几个,他只要没来过中国,没做过,他不懂中国的,利用这个机会到中国来,真正去体现或者体谅理解中国的机会,中国的机会什么意思,到底是什么,那么对中国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未来潜在的投资可能就是这些人投过来的。

  主持人:未来会举行这样的活动吗?

  吴昌华:没有,这个会议是一年只有一次在中国,这是跟中国政府达成的协议,2007年就在大连开的,去年去了天津,今年又回来,明年到哪儿,我就不知道了。

  主持人:您可不可以举个例子,哥本哈根协议签订之后,对于企业的影响举个例子,在投资新能源或者节能减排技术方面。

  吴昌华:你对这个哥本哈根的期望也不要太高,解决季候变化问题,有一个国际公约不可能就解决问题的,相反其实它又是必要的环节。很大程度要保证国际框架,一定要有效进一步支持或者推动,或者催化国家一级的决策。无论国际上达成什么协议,最终都要落实在国家层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哥本哈根定的大方向,目前跟中国国家一级的决策是一致的,这就牵扯到企业。比如中国现在要大力发展新能源行业,这是机会,第一投资界来讲,这是投资的机会,对技术创新的企业来讲,这是它的市场,同时对应用方面,中国也会去用,不能光制造这个技术不去用这个东西。

  尚德电力,可能有点老故事的经历,在这个时代之下,哥本哈根达成的协议,跟中国目前下一步要推动的新能源产业,受益匪浅,就是它的市场,这就是一个赢者的战略。对于能源的战略,工业过程当中余热利用,比如远大空调,就是长沙的一个企业,这就是的张越生意,本来他自己可以做,其实也有它的市场,在小规模上可以去做,但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解决方案需要规模化,而且快速规模化,如果没有这种政策环境,不可能实现的。有了这种政策环境,就可以快速实现了。

  主持人:但是很多新能源,现在依靠政府补贴,您觉得这个部分可以更市场化吗?

  吴昌华:一定会市场化。一个新的技术产品有一个生命周期,从实验室一个想法出来,到尝试,真正能够商业化有一个过程。可以发现这个规律是非常明显的,对前期的研发这些技术很难叫企业界去投钱,这是政府自然而然大量投入,这就需要一个国家在战略投资当中一定要大力去投,但是当技术出来的时候,尤其前期的时候,逐渐的出来,觉得可行,这种情况下VC就会进来,风险投资可能就会进来,然后逐步的公共财政慢慢开始减少,慢慢PE进来,私募再进来,当它真正完全到市场化的时候,商业银行承担就行了。

  所以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投资人参与进去,完全是复合这种规律。前期政府要投,这是很重要,政府认定了这个东西肯定会投,但是对后来的这一个环节,尤其私营界部门要进来的时候,一定要政策的激励,一定要给他信心,投资人最关心风险,任何事情都有风险,但是一定要保证这个风险是让他觉得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他可能去动,他要有回报,你看这是公益事业,你就要去投,对企业界不是这么一种逻辑。

  主持人:这次会议主题之一重振增长,有一个分主题重塑亚洲经济增长的模式,您觉得引领未来,亚洲经济增长有没有存在一个共同的模式?因为各个国情不一样。

  吴昌华:还是要允许创新,什么叫模式?也就是说模式基本上是等于事情发生之后,你来总结,这可能出现了几个主要的共同的一种东西,我相信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当中,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一个共同的东西,其实我昨天我有一个朋友参加会议叫定义绿色,他就在台上说,我觉得提的不太对,重振经济,经济什么样的经济,我们不应该再重振我们原来那些老一套的路子了,很大程度上要从事一种新型的经济,如果说用一种泛泛的话说,就是重振应该用一种低碳的经济来重振,这个东西应该成为一个无论是中国还是亚洲,乃至全世界,应该成为一个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主持人:谢谢。

  吴昌华:谢谢。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河南郑州:强化便捷全周期供应链金融支持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023-11-20 12:02
121875

深圳出台十二条金融举措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023-02-20 16:15
53798

宁德时代:拟不超73.4亿欧元投建匈牙利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

2022-08-13 21:30
24057

云南全力推进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

2021-12-07 13:59
629

商务部: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2021-11-11 14:29
13883

福建宁德发布新政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大设备投资补助

2021-10-26 15:18
4101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