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对表北京时间 中国金融军团尽显王者风范

张歆 | 2009-09-09 11:56 1054

  证券日报9月9日讯 60年前,西方人士曾断言刚刚起步的新中国金融业“不可能建立起有效的金融体系和货币制度”;6年前的2003年,有外媒认

  证券日报9月9日讯 60年前,西方人士曾断言刚刚起步的新中国金融业“不可能建立起有效的金融体系和货币制度”;6年前的2003年,有外媒认定“中国的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是定时炸弹”;6个月前的20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召开之际,不少媒体惊讶地发现,在峰会新闻中心的高墙上,从左至右只依次悬挂着3个时钟,它们分别显示着“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

  东道主英国对“北京时间”的突出展示,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金融业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角色和分量。

  从60年前的完全否定,到6年前的疑虑重重,再到6个月前的高看一眼,西方人士态度的变化见证了中国金融业60年来的发展历程。而中国金融业的骄子们——金融类上市公司,更是在中国乃至世界资本舞台上展现了中流砥柱的王者风范。

从“一花独放”到“春色满园”

金融业60年超常跨越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1991年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的话,精辟地点明了金融的地位。

  60年来,中国金融业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历史性飞跃,在创新中不断寻求更大发展,在面临世界经济危机的2008年和2009年更是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

  1979年改革开放前,我国金融机构确实比较单一,只有一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它既是中央银行,又是商业银行。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自1979年起,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这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相继开办业务。1987年,交通银行等一批新的股份制银行设立。1994年,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承担四家专业银行原来的政策性业务。

  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已拥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5600多家,全国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73.7万亿元,是1978年的388倍,年均增长21.2%;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219家,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总资产的99.9%。

  资料显示,到去年底,按一级资本排名,工行、建行、中行列入全球15大银行;从全行业看,利润总额、利润增长率和资本回报率全球第一。外资银行在华设立外商独资银行28家,外资独资财务公司2家,合资银行2家、分行116家。

  与银行一样作为金融业主要支柱的保险公司,也从“一花独放”走向“春色满园”。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只有一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30年间,保险公司从1家发展到120多家;年保费收入从不足5亿元跃升至2008年的9784.1亿元,总资产达到3.7万亿元。我国已逐步成长为新兴的保险大国,保费收入已名列全球第六,保险业正积极发挥着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管理层“空中加油”

金融军团领航A股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金融业的跨越发展正是源于多年来的改革和创新。

  2004年1月,国务院公布中行和建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的决定,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在此之前的2002年,四家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达25.12%,远高于5%的国际风险水平;平均资本充足率仅为4.25%,达不到8%的国际监管要求。

  而目前,主要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已降至6.01%,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高达12%。

  金融类公司大发展最为重要的时间窗口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的发行上市。其中,工商银行登陆上交所最具典型意义,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取得又一重大进展。

  2005年4月,汇金公司向工行注资150亿美元补充资本金,财政部保留原中国工商银行资本金1240亿元;同年10月28日,工行由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4月,高盛集团、安联集团、美国运通分别认购工行A股发行和H股发行前已发行股份的5.7506%、2.2452%和0.4454%,并成为该行的境外战略合作伙伴;2006年6月,社保基金理事会认购工行A+H股发行前已发行股份的4.9996%;2006年10月27日工行完成A股上市。

  金融类上市公司接踵登陆A股市场,在自身获得大发展的同时,对A股市场稳定运行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金融板块29家公司A股总股本合计6152.68亿股,占沪深两市公司总股本的30.95%;截至9月4日流通市值合计24256.46亿元,总市值合计73711.24亿元,与全部沪深两市公司(合计流通市值100828.74亿元,合计总市值240973.29亿元)相比,分别占比24.05%和30.58%。

  从业绩指标看,14家上市银行上半年税后利润为2232.58亿元,10家上市券商共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4.3亿元,3家保险巨头实现净利润233.86亿元,2家信托公司实现净利润0.35亿元。也就是说,29家金融类公司合计2571.09亿元,与1637家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的净利润4826.92亿元相比,占比高达53.26%。

  从净利润绝对值来看,工商银行以663.13亿元的净利润位居榜首,其次是建设银行实现净利润558.06亿元,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中国平安、中信证券等紧追其后,净利都在35亿元以上。此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寿、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7家金融上市公司联手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国神华三家能源类公司共实现净利润3078亿元,占沪市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70%。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类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取得的,更属难能可贵。

  从市场影响力来看,金融板块近年来一直是最能“在危机时力挽狂澜,顺境中引领方向”的板块。

  有一个统计不够全面,却能说明问题,记者以“金融+领涨A股”为关键词在百度上尝试搜索,结果在0.001秒内就得到了191万个相关网页。191万——这个庞大的数字,也从侧面反映出金融板块的市场影响力。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金融类公司“双线”迎战

  如果说,之前中国金融机构的跨越发展更多的是得益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公司内部环境的天时地利人和,那么2008年和2009年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多年来对资产质量和风险管控的厚积薄发。

  与一般的上市公司不同,金融类上市公司一方面主观上要努力追求公司本身赚取利润、回报股东,客观上还承担着为经济发展提供流动性支撑的重任。

  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08年,我国银行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6.5%。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多国经济体系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局面。金融类上市公司一方面要想尽办法确保自身的流通性充裕、安全和业绩稳定;另一方面还要为经济“输血”。

  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新增贷款高达7.37万亿元,在较短时间内稳定了信心,遏制住了经济增长下滑态势,在各国经济普遍低迷特别是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的情况下,拉动我国经济增速达到7.1%,率先实现回升。

  不过,虽然上半年银行新增贷款达到了史无前例的7.37万亿元,但由于利息收益率大幅下降,规模增长难以带动利息净收入的增长,银行业反而要忍受整体利润小幅下滑的阵痛。

  但我们相信,经过这一“双线”历练,在资产质量和风险管控等方面已颇具底气的中国金融类公司,一定会迎来来新一轮大发展,续写中国“金融军团” 中流砥柱新篇章。 (本文来源: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作者:张 歆)

0
标签: 立起 年前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