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集团担纲医药央企“三合一”重组

翁仕友 | 2009-09-07 13:53 2106

  中国医药集团(下称国药集团)重组中国生物技术集团(下称中生集团)进入倒计时,重组方案获得国资委批准,并已上报国务院。上周,国药集

  中国医药集团(下称国药集团)重组中国生物技术集团(下称中生集团)进入倒计时,重组方案获得国资委批准,并已上报国务院。上周,国药集团内部人士证实了这一消息,并称“很快就有结果”。

  本报获悉,重组完成后,中生集团将整体并入国药集团。国药集团还可能在年底前完成对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下称上海医工院)的重组。届时,国务院国资委旗下的三家医药央企将变为一家。

  年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国药集团将就此确立 “央企医药平台”的地位。有关专家称,未来几年,中国医药产业将形成以国药集团、华润集团和上实集团为主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医药央企三合一

  9月1日,位于北京市惠新东街4号的中生集团,丝毫未见被重组的迹象。该集团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刘大为说,两个月前很关注,现在已经习惯了。

  中生集团是生物技术行业的龙头老大,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49亿元,资产总额超过76亿元,净资产38亿元。在很多分析人士看来,中生集团有谈判的筹码,两者的结合应该算是“两情相悦”,阻力相对较小。

  据悉,整体并入后,中生集团将成为国药集团的第八个业务板块,直接弥补国药在工业上的短板。目前,国药集团业务涉及医药流通、医疗器械、展览会展、工业生产等板块,不过最强的仍是医药流通(以国药控股公司为主),占集团收入80%以上。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说:“两者整合是个好的想法。”不过他同时表达了担忧:国药集团是以做流通起家的,在生物技术等相关行业经验的欠缺将是个考验。

  国药重组的第二步是上海医工院。上海医工院创建于1957年,是央企中唯一的医药科研院所,主业是创新药物的研发、药品生产、销售,研发力量全国首屈一指。旗下拥有六大科研部门、一批国家级中心重点实验室、一个控股公司和一个药学院。2008年营业收入为9.1亿元,实现利润1.47亿元。

  据透露,国务院国资委最初的想法是将国药集团、中生集团、上海医工院一次性完成重组,不过,上海医工院部分人士对这一构想持有异议。一位知情人士说,上海医工院管理层找到上海市政府,希望上海医工院归为地方管理。

  而上海市政府也正有此意。上个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未来三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12年达到2000亿元的目标。为此,上海市政府倾向于将上海医工院纳入其医药产业版图。

  此前,另一家央企通用技术集团也曾表达了重组上海医工院之意。本报获悉,双方有过密切接触,但最终没有结果。在国资委的主导下,上海医工院与国药集团的重组提上了日程,重组方案几经讨论修改。

  “至于怎么合并,做到1+1>2,在这个讨论中,大家的认识还不是完全的统一。”9月2日,上海医工院党工部一位负责人说,“现在医工院的立足点很明确,就是不管外面怎么说,还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一位知情人士称,考虑到医药行业分散度比较大,像上海医工院这样的综合性科研院所,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归到哪里都要慎重。

  据悉,国资委官员不久前曾表态,对上海医工院重组 “会给点时间”。目前,由国药重组上海医工院已成定局,但具体时间安排尚未确定。不过来自国药集团的消息称,重组将在年底前完成。

  届时,国药集团将确立其央企医药平台的地位,并继续扮演产业整合者的角色。

为什么是国药

  三年前,华润集团曾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央企医药平台的不二之选。

  在国务院国资委旗下的央企中,国药集团、中生集团和上海医工院完全是医药资产,华润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也将医药作为主业之一,另外中国新兴集团也有少量医药资产。

  2006年11月,曾经是医药业、纺织业双冠王的华源集团,经营不善,陷入困境。华润集团临危受命重组华源。次年3月16日,国资委发布通告,再次选定华润集团为三九集团重组的战略投资者。同为央企的三九集团彼时已是个资不抵债的“烂摊子”。

  当时,华润总资产1500亿元以上,发展势头强劲。其时,国资委正在着力推进央企资产重组,华润两次被国资委选定重组医药央企,业内人士颇多遐想,认为国资委将以华润作为央企医药平台。

  不过,国药集团也早有建立央企医药平台的设想,并向国资委提出了相关建议。国药集团企划部主任朱京津说,央企第一例重组就是国药集团和中国药材集团,这是国资委对196家央企整合时的第一家,在当时很引人注目。而且,在机制上,国药集团作为第一批7家央企董事会试点企业之一,进行了很多的探索。

  今年6月11日,国资委任命宋志平担任国药集团董事长,这也是国资委首次采用在职央企领导人出任另一家央企的外部董事、董事长。宋志平同时还担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以对水泥产业的大规模整合闻名。2007年以来,中国建材先后联合重组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和湖南等地的30多家水泥企业,水泥产能从2006年上市之初的1000万吨跃升至1.2亿吨,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9%。

  这项任命也透露了国资委的意图。在当天的国药集团领导干部大会上,国资委企干二局局长姜志刚说,国资委坚决支持国药集团建立央企医药平台的设想和建议。

  姜志刚表示,国资委选择宋志平掌舵国药集团,也是因为宋对推进企业重组有经验,“中国建材集团和宋志平同志有着成功改革重组的经验,有利于国药集团下一步的重组与发展”。

  目前,通用技术集团已和中国新兴集团达成重组协议。新兴集团的子公司新兴医药股份公司在血浆制品上很有优势,与其联姻的通用技术在进出口贸易上优势明显。不过,医药产业经济专家黄丁毅说,通用技术的医药资产要看未来的发展前景,如果不怎么好的话,要么自己主动剥离,要么会被国资委被动整合到国药集团里。

医药“三国”

  仅就重组而言,国药集团也将是最大受益者,而作为央企医药平台,国药集团未来在行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有颇多想象空间。

  国药集团对外号称贸科工一体化,旗下有科研院所,也有十多家工业企业,但是在行业内所占份额并不大。分析人士认为,上海医工院并过来后,将充实科研力量,中生集团并入后,有利于做大工业板块,“集团就是实实在在的科工贸一体化了”。

  “我认为国药肯定会加强工业板块,特别是在宋志平出任董事长之后,他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肯定是兼并重组。”北京康派特医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磊说。

  在央企内部,国药集团将面临着华润和通用技术集团的冲击。近年来,通用技术集团一直急于做大医药产业,觊觎优质医药资产,而资产总额超过2700亿元的华润在医药业务上也与国药有着很高的重合度。三家央企间的竞争,在所难免。

  一位国务院国资委官员说,国资委不会对有医药资产的央企进行业务划分,国药、华润、通用等企业间是竞争关系。

  国药集团预期今年的销售收入是515亿元,远期目标是在2015年进入世界500强。而根据国药集团的预测,届时世界500强的入围门槛,就销售收入而言大约是1600亿元人民币左右。正因为如此,国药集团开始了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整合行动。

  李磊认为,国药集团首先是对各个省商业集团以及各地有一定基础的二级分销商的整合。

  这也是央企整合中的“垂直一体化”。目前国药集团已将新疆医药集团、宁夏医药集团收至麾下。此外正在郑州、合肥、乌鲁木齐、太原、成都等地筹建新的物流中心。

  “一个物流中心投资一两个亿,最多有三个亿。一般企业拿不出这么多钱,特别是医药企业都是微利的。”一位业内人士说。筹备在香港上市的国药控股计划融资70多亿港元,目前已在香港路演,9月23日可在联交所挂牌。这会进一步强化国药集团对国内医药流通领域的整合能力。

  新医改加速了医药流通领域的整合,这也是国药集团继续做大商业板块的绝佳机会。

  而整合中生集团和上海医工院,则可以看作是“合并同类项”和“纵向一体化”的尝试。如果国药集团完成对中生集团和上海医工院的重组,其实现预期目标的时间表可能提前。

  完成重组后,国药集团旗下将拥有5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上海医工院的现代制药、中生集团旗下的天坛生物,再加上国药集团旗下的国药股份、一致药业、国药控股。

  至于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整合,黄丁毅认为,国药集团可能会把原中生集团未上市的生物医药资产注入天坛生物,把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的相关资产注入现代制药。这一判断未获国药集团证实。

  按照黄丁毅的判断,未来几年,中国医药产业将形成一个以国药集团、华润集团和上实集团为主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医药这个分散的行业里,目前这三家占全行业份额10%以上,谁能率先做大,绝对不是一次重组所能决定的。“中生有自己的核心实力,国药重组中生,对另外两家来说,失去了这一块,但并不等于说他们就没有肉吃了。”北京求是联合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安林说。

0
标签: 集团 国药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