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业走向世界 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发达国家的纺织服装企业有贸易型和生产型,对信息化的要求有区别。生产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主要在美国、欧盟、日本,以及韩国、台湾和香港地区,规模一般较小,联合式企业不多。棉纺和毛纺企业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实现大多数生产数据和工艺参数的自动监测、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网络。
【慧聪纺织网】许多发达国家是从纺织工业开始实施工业化,后来纺织工业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际纺织技术目前持续向优质、高产、自动化、连续化方向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以新材料和自动化加工设备为基础,保证和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强了竞争力。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都居世界首位,科学技术和装备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存在许多问题,如经济增长方式有粗放式特征,消耗资源高,劳动生产率低,产品附加值低,设计创新能力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都有待提高,由纺织大国建设成纺织强国的任务还很艰巨。
发达国家纺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发达国家的纺织服装企业有贸易型和生产型,对信息化的要求有区别。生产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主要在美国、欧盟、日本,以及韩国、台湾和香港地区,规模一般较小,联合式企业不多。棉纺和毛纺企业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实现大多数生产数据和工艺参数的自动监测、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网络。在此基础上,向连续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全自动纺纱车间,一万纺纱锭用工仅为30人。国内最先进的约60-70人,绝大多数都在250-300人。企业管理水平也高于我国,以一个90年代先进的应用案例为例:
德国的Otten毛纺织厂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毛纺织企业,包括纺、织、印染、后整理等全套工序。该厂使用德国奥伽(OrgaSystem)公司的MIS软件TEXIS实现全面计算机综合信息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TEXIS是应用MRP哲理和方法的商品化软件,包括合同订单、生产过程、成品原材料库存、采购计划、成本核算、成品发货等模块,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不同的组合,达到不同的管理目的。Otten毛纺厂用它对工厂的销售、生产计划、调度、库存、采购、发货和财务进行一体化管理,并可以连接织物组织辅助设计(CAD)系统,目的是保证交货期,压缩在制品半成品库存,降低原材料消耗,缩短产品设计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加速市场反应。使用后利润提高了百分之五,效益十分可观。
Otten厂主要按照合同订单安排生产,是典型的“以销定产”。另外,还根据市场行情分析,确定一些新产品设计和生产,保持一定的库存。在接到合同订单后,先查询产品历史数据库,看该产品是否生产过。如果生产过,查询成品库存,或者调出工艺记录直接安排生产计划;如果没有生产过,则提交CAD和工艺设计。
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相应的原材料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合理调整原材料库存量,使其既保证供应生产,又不占用过多资金。在制定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之后,系统对从纺纱一直到后整理的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测,具体做法是这样:织机上都装有电子监测装置,输送机台的产量和停台数据给计算机;对于其他没有在线监测装置的设备,有专职统计员使用类似计算器的手持脱机数据采集器,在生产现场手工记录有关数据,定时将采集器接到计算机的接口上,把数据输入计算机。这种方法既先进又实用,使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得所有生产数据。在车间的墙壁上挂有大型电子显示屏,显示详细到每个机台、每个操作工的进度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半成品和成品的标签都由计算机打印,包括各种质量检验数据,一直到成品入库。发货时调出合同和客户数据库的信息,列出详细清单。各个子系统的数据都进入主数据库,按要求进行成本核算,并为厂长经理提供各种信息。
TEXIS系统当时可以运行在Novell微机局域网或者Unix小型机的不同平台,与我国企业的系统平台很相似。
服装CAD的普及程度在欧洲服装企业中的普及率为70%;台湾省配置服装CAD系统的服装企业占39%;美国针织服装协会和运动服装协会对228位主要设计人员的调查,表明他们中有72%的设计人员在其日常设计工作中已采用了服装CAD系统。
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纺织企业以因特网为依托,形成快速反应系统(QR),纤维、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和设计、制造、销售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营销体系,使传统纺织工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如英国贸易和工业部针对英国100多家纺织品公司进行访的统计结果,92%的受访公司设有行销网站,比例高于英国其它产业公司以及德国和法国的公司;95%的公司使用电子邮件,比英国87%的企业电子邮件的使用率高;25%的行销网站可用来下订单,将近44%的公司计划2年内使客户可上网查询产品存货量或下订单。调查称,纺织厂商信息化的主要动机是改进对客户的服务,改善信息的管理和沟通。2/3的受访公司通过信息化改善了公司的服务质量,1/4的公司提高了生产效率。
存在的差距
(1)应用水平的差距
信息化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信息技术本身,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积极推进、企业积极响应、配套的应用基础环境积极跟上。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的经验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就企业而言,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90年代以来,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我国纺织企业现代化管理在市场化与信息化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是与国外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理念、组织、方法、手段、人才及技术等方面。
(2)技术水平的差距
对于监测系统,去年北京国际纺机展参展产品基本反映了当前的最新技术,国内外产品存在较大差距。国外参展产品占多数,如比利时巴科(BARCO)公司、瑞士乌斯特(ZELLWEGERUSTER)公司、意大利法尼(FA.NI)公司、意大利洛菲(LOEPFE)公司、印度普莱米(Premier)公司等的产品,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性能可靠,在国外有较大用户群,但对生产设备要求较为严格。国内厂商大多数搞监测装置,有些研制了监测系统,但形成产品的不多。
自动控制技术也是这样,应用系统采用的绝大多数是国外的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国内厂商的优势只在软件。
国外ERP软件成熟度高,包含完整的管理思想,功能齐全,标准化程度高,都已经实现了商品化,象SAP、ORACLE、INTENTIA等在世界上拥有较大的用户群。但要适应中国纺织企业的规模、适合行业的应用特点、满足不同企业的差异性需求,符合国内的管理规范和使用习惯,在本地化方面要做大量的工作,在成功应用于若干国内试点企业之后才能推广。因此,国内外管理软件在高端产品上有差距,中低端各有特点,国内软件产品二次开发和实施服务有优势。
在CAD领域,国内产品有很强的竞争力,国外在某些新技术方面领先。如CAD系统中近年来开发出多种有关服装悬垂性能的模拟方法,藉以预测服装由二维设计图样变化到着装后的三维真实形状。虽然这些目前还没有达到完全商品化程度,但是领先于我国生产的服装CAD系统。云纹处理,在印花CAD系统中技术难度较大。国外产品的云纹处理能形成规范化操作处理,最终的云纹效果不受操作人员对印花工艺熟悉程度的影响。国外的织物组织CAD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样品,经过扫描和处理分析,设计出完全与来样相同的织物,而不必通过人工分析,反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