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纺织分析:纺织转内销的多重积极意义
一场金融危机,让中国纺织业充分意识到了国内市场的重要性。于是,许多的纺企开始转型做内销。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结果却是让人欣喜的。
【慧聪纺织网】一场金融危机,让中国纺织业充分意识到了国内市场的重要性。于是,许多的纺企开始转型做内销。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结果却是让人欣喜的。据悉,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内销产值10532.47亿元,同比增长9.42%,较2月底增速回升了2.79个百分点,行业内销比重也由上年同期的77.07%提高到了80.03%,由此可见,内销对于中国纺织业回暖企稳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在小编看来,纺企转内销对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具有多重积极意义。
首先,内销有利于中国纺织业占领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为经济复苏后纺织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众所周知,在纺织行业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中,出口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纺织业的主要增长点。虽然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我国纺织业因此受到重创,但是,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纺织业必将仍然依赖着国际市场,所以出口仍然是纺企业务的重中之重。这次金融危机虽然对中国纺织业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于有竞争力的企业来说,金融危机是个机遇,可以趁机扩大市场份额,把企业做大做强相比于西方国家的纺织品,中国纺织品具有价格和品质上的优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认为,“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面。在消费结构向低端产品转变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及时跟踪、顺应这种消费结构的转变,调整产品结构,将凭借质优价廉物美的产品在销售额增长方面成为赢家,分得更大国际市场份额。”据悉,前5月由于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仍在持续,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1.1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6.44个百分点。尽管如此,纺织品服装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并没有减少。以美国为例,前5个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在美国市场中所占份额提高了3.75个百分点,出口竞争力系数比上年同期提高1.22个百分点。
其次,内销有利于纺企拓展新的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危机中,有些纺企开始努力市场市场多元化,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国家,如俄罗斯、东盟、中亚、中东、拉美的市场,研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习惯,开辟新的营销渠道,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均衡市场格局,提高抗风险能力。而相对于国外市场,国内市场则更具有发展前景。中国人口众多,而且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在逐年增加,截至2008年底,中国城镇人口突破6亿,城镇化率为45.7%。目前全国有1.4亿介于农村和城市的农民工,如果这部分人都城市化,对于扩大消费需求来说是大有潜力可挖的。纺织服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其需求和消费是刚性的,市场需求不会有太大变动。而且,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已经出台多方面政策刺激国内消费,诸如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这样的举措,纺织企业也可以从中受益。纺企在开拓国内市场的过程中要区分国内外市场的差别、消费群体的需求差异以及文化因素的影响,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必将能够在国内市场中取得良好的效益。
再者,内销加速纺织服装行业洗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纺企的抗压能力以及市场敏感度。纺企外贸转内销部不单纯是企业销售市场的变迁,而是会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的变化,从产品研发到销售方式和网点的选择再到供应链的建立都要做很大的调整。这样动筋伤骨的"大手术"只有实力雄厚的企业才能承受,而那些抗风险能力差的企业必将在此折戟,优胜劣汰的行业洗牌就此拉开帷幕。纺企在融资、市场快速反应、产业配套方面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或进入良性循环或被淘汰出局。同时,国内市场的扩大让纺企在金融危机面前拥有更多回旋的余地和空间,具有更好的抗压能力。
最后,内销会培育出更多的国内纺织品牌,增强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全球纺织服装链中,中国纺企处于最低端,基本扮演着为他人做嫁衣的角色,没有自己的品牌,其收入也只是低廉的加工费。金融危机的到来,让那些以外贸加工为主的企业反思:与其为他人做嫁衣,为什么不创立自己的品牌并将其做大做强?在现有的经济形势之下,纺织服装企业不得不考虑内销,而产品内销是以企业品牌的建立为基础的,因为在中国,不会有商场愿意接纳没有自己品牌的服装。中国纺织企业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生产出与国外著名品牌不相上下的产品,而价格还可以比国外同类产品便宜三分之一,这就是我们的巨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