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将改变世界贸易格局

王月金 |2009-08-18 10:51447

  货物、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的相继签订,使中国—东盟自贸区成为一个高质量的贸易区,不仅实现了贸易自由化,而且朝着投资自由化方向

  货物、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的相继签订,使中国—东盟自贸区成为一个高质量的贸易区,不仅实现了贸易自由化,而且朝着投资自由化方向大大迈进。作为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一个自贸区,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产生示范作用。

  ■本报记者 王月金

  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15日在泰国曼谷举行,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主要谈判已经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建成。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不仅使双方贸易互补共赢,而且将逐渐改变国际贸易格局。

  抵御危机 共克时艰

  “中国和东盟签署的贸易协议以及最近的投资协议,是中国和东盟在加强经济合作在制度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更凸显出重要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据悉,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自贸区谈判,在2004年和2007年分别签署了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

  赵晋平表示,长期以来欧美市场是东亚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和东盟的主要市场,这次金融危机中这些国家的外部市场受到的冲击都非常大,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提高区域内的贸易水平,加强区域内成员之间的经济相互友好关系。这不仅仅是对短期金融危机冲击的应对措施,长期来看也是加强区域合作尤其是实现区域内经济稳定合作的一个战略举措。

  欧美市场占中国外贸比重30%—45%,而东盟只占中国外贸比重的7%,随着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关系的建立,双方相互间的投资、贸易都会上升,作为贸易伙伴的地位和作用也会提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非研究部主任徐长文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中国和东盟自贸区原来是商品贸易、服务贸易,现在是签署投资协定。这几年双方贸易、投资发展得都很快,2001年我们和东盟的贸易只有416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达880亿美元,半年就超过2001年的一倍以上,这还会急剧扩大,可以看到签订协定给双方带来的巨大利益。”

  中国—东盟自贸区涉及19亿人,国内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约4.5万亿美元,作为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一个贸易区,它的影响不仅仅是有助于加强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往来,对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有示范作用。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区,不仅仅是限制在货物贸易。货物、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的签订使它成为一个高质量的贸易区,不仅实现了贸易自由化,而且朝着投资自由化方向大大迈进。”赵晋平说。

  此外,“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东盟许多国家愿意用人民币来进行贸易结算,特别是越南、老挝等国和中国进行边境贸易时。”徐长文表示。

  互利共赢 大于竞争

  “中国和东盟之间既有竞争的一面又有互补的一面,从竞争的关系来看,对外出口的依存度相对比较高,而且欧美是他们的主要市场,不排除在欧美及其他发达经济体市场中,这两个经济体的商品有竞争关系;另外在吸引投资方面,两者都采取吸引外资的政策。”赵晋平说。

  但他表示,双方的互补远远超过竞争,互补是主流。在贸易方面,双方在很多领域形成了跨境分工合作机制,而且形成了产业链。比如,中国生产的零部件进入东盟组合然后进入发达国家,或者东盟生产的零部件进入中国加工后进入发达国家,分工合作是非常紧密的。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深化了产业分工,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往来非常便捷,深化了分工合作。

  从商品角度来说,赵晋平认为,中国和东盟的商品贸易互补表现比较明显。中国有一些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比如一些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提高。对东盟来说,水果等农产品有比较优势,石油能源产品也有优势。而且中国目前对东盟贸易是逆差,对东盟来说,自由贸易关系的建立,尤其关税的降低,将使东盟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进一步放大和加强双方的互补关系。

  此外,赵晋平表示,从投资领域来看,中国的外资中东盟所占比重较高,通过投资从产业链条方面加强了双方的经济关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同时,中国的对外投资增长也比较快,今后东盟将是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地,特别是涉及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开发等,这对双方来说是互补双赢的。

  “机遇大于挑战,互补大大超过竞争,如果合作不仅限于地区范围内,而是共同参与国际竞争,双方互补互利双赢的效果会更加明显。”赵晋平说。

  逐渐改变国际贸易格局

  “从国际贸易格局来看,过去人们认为亚洲的贸易方式是,从发达国家进口零部件进行加工,然后把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以后这种格局将发生变化。”赵晋平表示。

  欧元区内的贸易占其整个贸易比重的60%左右,而中国和东盟的区域内贸易只占20%—30%,中国和东盟长期依赖外部市场,更容易受到外部危机的冲击。赵晋平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可以使区域内贸易比重增加,有助于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和保持贸易经济的长期稳定。

  此外,“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尤其是签署了投资协议,一旦贸易自由化,外部向这个区域内的任何地方投资就会便利化,市场的扩大带动投资增长的作用就会发挥出来,更多的资本将流向这个自由贸易区。”赵晋平说。

  对此,赵晋平拿最近台湾很多投资者增加在广西投资来举例,“这些投资者就是想借助10加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市场规模扩大的机遇,在广西既能保证面向中国大陆又能面向东南亚市场,空间和获利机会都会增加。”

  不仅如此,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也将改变亚洲的贸易格局。“拿中国和东盟、日本的贸易做比较,之前几年,中国每年和东盟的贸易额都比和日本的贸易额差五六百亿美元,但2007—2008年,这个差距缩小到二三百亿美元,2007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是2025亿美元,和日本的是2360亿美元,2008年和东盟的贸易额是2300多亿美元,而和日本是2600多亿美元,中间差了三百多亿美元,这样发展三五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就有可能超过和日本的贸易额。”徐长文说。

  据了解,截至2008年年底,东盟对华投资累计达520亿美元。中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东盟的投资也出现了快速增长态势。2008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达21.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25%。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主要的投资目的地。

0
标签:自贸区 东盟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