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行长刘桂平:未来已来,将至已至!数据资产是银行的关键生产要素

2020-11-13 10:41 222681

9月23日,新浪财经举办了“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变局与使命”,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出席活动并致辞。刘


9月23日,新浪财经举办了“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变局与使命”,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出席活动并致辞。


刘桂平表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及5G网络的规模化应用,数据、算力在爆炸式增长,人工智能算法得到深度应用,人类社会与互联网相伴相生、线上线下持续融合,驱动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非常荣幸受邀出席第八届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中国有句老话叫“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古人很早就洞悉遵循客观规律、适应时代变迁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进入剧烈动荡变革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我国正面临一系列全新风险甚至惊涛骇浪。百年大变局孕育时代变迁,时代变迁引发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催生产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并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进步。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由理论导入期快速进入产业拓展期,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科技大爆发、产业大变革、模式大创新的数字经济时代。未来银行将面临何种重大挑战?未来银行须具备哪些核心能力?未来银行该如何运营管理?这些都成为商业银行无法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需要银行业同仁一起进行思想碰撞、深入探讨。借此机会,我分享近期的三点思考。


未来已来:商业银行是否会迷失自我?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科技创新作为根本驱动力的经济活动,是信息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经济形态。在数字经济大潮中,千行百业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银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更是首当其冲,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


(一)经营理念的挑战。商业银行天生就是“经营数字”的行业,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与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数字经济的连接、开放、智能、敏捷、利他等特征,要求银行对传统经营理念做出重大调整和根本性变革,与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逻辑有机融合,由“产品渠道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转变,由“大产业、大行业、大客户”向“全量客户经营、全渠道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由传统单一物理网点向与“线上化、移动化、场景化、生态化”融合转变。


(二)经营方式的挑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及5G网络的规模化应用,数据、算力在爆炸式增长,人工智能算法得到深度应用,人类社会与互联网相伴相生、线上线下持续融合,驱动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一是全时空、全维度生态场景成为银行经营的核心,必须围绕打通多维生态场景闭环,重构现代银行业务运营体系。二是数据资产成为银行的关键生产要素,必须用好、用活外部公共信息和内部经营数据,推进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全面对接数字经济时代的全新要求。三是银行须从专业专注专营存贷汇核心业务向跨界跨业泛在、多元场景融合的经营模式转换。


(三)科技应用的挑战。我们在充分享用技术红利的同时,也要解决其所伴生的问题。一是要破逻辑之困。商业银行的经营逻辑正在从聚焦高收入人群和大额低频场景向服务全量客户和小额高频场景转变。数字经济时代,普通民众获取金融资源的丰富性、便捷性、舒适性大大增强,商业银行必须从基于账户交易的传统逻辑中解脱出来,转向通过搭建生态场景获客活客留客。二是要破安全之困。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是一种催化剂,“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同时具有“风险密集”的特征,用得合适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用得不当可能带来数据泄露、违规经营、服务中断甚至系统崩溃等风险。三是要破数据之困。数字经济时代不仅要求数据量大,更要求数据类型丰富,来源广泛,但传统商业银行数据主要是交易过程中沉淀,类型与结构单一,难以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同时,以交易驱动为主的技术架构和壁垒森严的部门架构,无法有效实现数据的采集、分类、整合、共享。


(四)组织架构的挑战。互联网生态的跨区域、跨时空及跨界特点要求建立敏捷协同的扁平化组织架构,而传统商业银行由于经营模式、监管要求、服务手段的限制,是一种层级式、区域化、条线分割的体制。从纵向看,以职能控制为导向的传统组织架构,无法适应以创新驱动、快速响应、敏捷交付为特点的智能化、移动化服务需求;从横向看,产品思维、部门银行的特质严重制约了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落地,难以建立跨部门、跨条线、跨区域的企业级协同机制,经营陷入长链条、高成本、低效率、内卷式的发展路径。


未来已来:商业银行如何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加剧百年大变局的演变,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剧烈动荡,世界更加不稳定不确定。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阻力和变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肩负的使命更加艰巨、经营环境更加严峻,必须认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弱项,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主动把握时代变迁的脉搏,加快推进数字化经营,着力提升四方面的能力。


(一)提升数字思维能力。数字经济时代,客观世界的“本体”之外,都会有一个“数字孪生”体。“数字孪生”是客观世界的数字化,但它比客观世界“更真实、更细致”,一方面它充分利用物理模型、智能传感、运行历史等数据,在虚拟空间中模拟真实世界,数字化表达和映射现实存在;另一方面它具有全域感知、深度学习等能力,记录了更多你所没有感知到的数据。提升数字思维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认知、分析、服务数字化社会,真正构筑“数字孪生”社会下的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全面助力数字化转型。


(二)提升数据应用能力。商业银行沉淀了海量客户信息和经营数据,同时能够连接巨量外部公共数据资源。拥有数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数据充分“聚起来”“用起来”“活起来”,这样,才能使数据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构建数据治理机制、提升数据应用能力、兑现数据资产价值,以下三个环节必不可少。一是数据采集。推进业务数据化,对全渠道服务触点和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信息进行全量化采集、数字化处理、规范化定义,将其转化成可以被记录、存储、追踪和使用的数据资产。二是数据治理。建立组织架构健全、职责边界明晰的数据治理体系,制定统一数据标准,构建统一数据模型,强化内外部数据交互共享,有效破除数据烟囱,建立全景数据视图,持续保证数据可信好用。三是数据应用。推动数据业务化,用数字化思维创新产品设计、重构业务流程,构建覆盖前中后台的数据驱动业务发展模式,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利用数据发现商机、拓展客户、识别风险、管控成本,推进业务、产品和服务创新。


(三)提升场景运营能力。“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是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方法,其核心是场景。要善于发现场景。努力探寻客流充足、可建立智能连接、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金融非金融服务融为一体、可形成数据闭环和价值转化的高价值生态场景。要善于搭建场景。遵循企业级、数字化、智能化原则,通过自建平台或与外部场景建立数字连接,提升数字化场景建构能力。要善于运营场景。发现、搭建场景仅仅是数字化经营的基础,只有将场景运营好,才能真正体现数字化经营的魅力。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科技”双轮驱动,提供端到端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在高频互动的生态圈链中聚集人气、活跃用户,提升流量、激活增量、盘活存量,挖掘、创造和转化流量价值。


(四)提升敏捷响应能力。现代科技高效联通多元生态,人、组织、要素之间的互联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密度更大。商业银行必须推动敏捷协同发展,内部实现组织流程再造,外部快速洞察并响应客户多元化需求。要构建敏捷组织。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打破组织层级垂直边界、部门功能横向边界,按照敏捷感知和快速响应的逻辑重塑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要强化内部协同。以应用场景为圆心,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外一体的经营管理体系,强化总分支行协同、母子公司协同、前中后台协同、内外部协同,促进业务、数据、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化生态服务体系。要持续迭代升级。搭建强有力的业务、数据和技术中台,提炼共享复用能力,提升资源配置效能,增强数据萃取应用能力、全渠道融合服务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迭代升级弹性架构,推进传统组织数字化转型。


未来已来:“大象”可以起舞!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挑战前所未有。今年以来,建设银行积极探索数字化经营模式,经受住了内外部环境剧变、经济增速急剧下滑、三期叠加压力增大、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等因素影响的压力测试,取得了数字化经营的初步成果,增强了数字化经营的信心决心。实践证明,只要我们鼓足勇气、直面问题、持续创新、勇于探索,“大象”是可以起舞的。如何让“大象”舞起来,舞得优美、舞出精彩,建设银行的探索实践提供了以下四点观察。


(一)企业级技术架构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是基础。企业级技术架构从一个企业的整体价值链视角,重构业务模型、数据模型、产品模型与用户体验模型,秉持“统一、协同、共享、敏捷”理念,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科技支撑下,以平台化、组件化、参数化、云化为标准搭建的基础架构体系,通过破除部门流程与信息壁垒、共享复用业务与技术能力,实现快速创新和敏捷交付。大数据分析能力是指汇聚内外部数据信息,构建统一数据视图,运用智能化算法和大规模算力,开展数据挖掘分析,预测宏观经济形势、洞察全行经营状况,为数字化经营提供决策支撑。企业级技术架构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是推进数字化经营的坚实基础和强大武器。


(二)搭建业务、数据、技术三大中台是关键。我们全力打造“数字化工厂”,深入推进“数字力工程”,探索建立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搭建包括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在内的大中台体系。如果把数字化经营比做战机起飞,中台就是航空母舰,提供弹药补给、通信指挥、后勤保障等稳固坚实的平台支撑。一是打造业务中台。按照“用户-客户”进阶经营和端到端运营要求,提炼账户、支付、营销等可共享复用的业务能力,形成可快捷调取的通用服务模块,赋能前端场景的高效拓展和产品的敏捷创新。二是打造数据中台。构建数据智能中枢和全域数据供应网,强化数据获取、集成整合、挖掘分析、即时赋能等核心功能。三是打造技术中台。技术中台对应用研发、交付、运行所依赖的技术进行平台化、组件化设计,以云服务为主要交付方式,实现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基础能力的快速供给,敏捷赋能业务发展


(三)围绕“生态、场景、用户”开展探索是核心。我们始终坚持“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的数字化经营思路,积极打造彼此相连、同步迭代、实时互动、共创共享的生态圈,跨界连接多个客群、多类产业和多种生产要素,为生态圈内各方提供共同演进的机会和能力。针对个人用户,围绕公共服务、公交出行、生活缴费、商户消费、社区居家等生态场景,全面洞察、精准画像,实现生态数字化连接、产品综合化交付、服务多渠道触达。针对企业用户,我们搭建“惠懂你”普惠信贷服务平台、企业智能撮合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等,致力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开放共享生态。针对政府用户,我们围绕“优政、利民、兴企”目标,率先打造“一网通办”智慧政务的云南模式、山西模式、重庆模式和山东模式,并与28个省级和130个地市级政府签订智慧政务合作协议,用金融力量助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决策层的执着追求和强力推进是保障。复盘建设银行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数字化经营实践,决策层对推进数字化经营都有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砥砺前行的执着追求,在全行上下则经历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经营理念上,开启了从以产品销售为中心到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转变,实现“客户洞察、双向互动、精准触达、千人千面”。在营销模式上,经历了从单点推送营销到互联平台、构建场景、营造生态的革新,实现了“全链路、全渠道、全天候”的全域营销。在战略推进上,经历了从割裂式分兵单独作战到跨区域、跨条线、跨部门、跨层级的统筹协同,实现“统一大脑、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未来已来,将至已至!数字技术正以排山倒海、万马奔腾之势,重塑未来银行转型之路,宛若大浪淘沙、洗尽铅华、始见真金。在数字化经营道路上,唯有做到敞开胸襟、坚定探索、快速行动、稳步推进,才能掌握主动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我们愿与国内国际同仁共同努力、交流互鉴、携手并进,为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5
标签: 桂平 行长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