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关键仪器仪表装备落后十多年

2009-08-10 15:17 1023

  1产业概况  连续四年增长率20%以上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是一个高速、平稳发展的行业,但在机械工业13个行业里,仪器仪表不属于增长最高的

  1产业概况

  连续四年增长率20%以上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是一个高速、平稳发展的行业,但在机械工业13个行业里,仪器仪表不属于增长最高的行业,四年来增长率在20%~27%之间。

  仪器仪表行业的另一个特征就是进出口逆差比较大,是机械工业13个行业里逆差最大的一个。2005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总额193.59亿美元,其中进口14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5.7%,出口52.45亿美元,同比增长30.8%。

  仪器仪表行业在整个机电行业内属于改制和转制进展比较快的行业,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已经转为民营,三资企业也非常活跃,国外许多著名的仪器仪表跨国公司都在我国投资或者扩大生产。按经济结构类型统计,行业销售收入中我国企业(包括国有、国有控股和民营企业)约占55.12%,利润占54.59%,其余为三资企业。

  奚家成告诉记者,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情况,首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仪器仪表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10~15年的差距。但在发展中国家里,我国是仪器仪表行业最大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国家。

  其次,我国的仪器仪表需求量很大,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世界上仪器仪表的增长率是3%~4%,我国已连续四年实现20%以上的年增长率,有的产品已经占了全世界的十分之一。

  第三,目前,仪器仪表行业是直接与外商竞争的行业,外资在华已进入第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合资和技术输出为主,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合资转成控股为第二阶段,现在已进入到以独资和兼并我国优秀企业为主的第三阶段。

  第四,一些中低档产品已具有规模优势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比如普通数字万用表等产品占了世界很大产量,家用电度表生产能力占世界的50%。目前,我国已成为电度表、显微镜、望远镜、温度计、压力表、水表、煤气表、光学元件等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集装箱检测设备等高档产品的出口也开始取得突破。

  2市场商机

  '十一五'仍是快速增长期

  2004年我国仪器仪表业产销首次超过1000亿元,预计'十一五'初超过2000亿元,'十一五'末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速20%。这就是说,自建国起算,第一个1000亿元前后共55年,跨越第二、三个1000亿元平均仅3年时间。

  '十一五'期间,我国仪控产品出口将保持30%左右的年增长率,中期超过100亿美元,末期超过150亿美元;仪控产品进口年增幅预计约20%,'十一五'末年进口的仪控产品将超过200亿美元。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十一五'年均增长预计25%,末期将接近1000亿元,DCS、PLC、变送器、流量仪表、调节阀、电动执行器等主干产品的需求将进入世界前三位,市场的规模和潜力相当巨大。根据电力部门的预测,'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火电超临界机组装机至少达到20台。一台600MW火电机组进口DCS产品价格大约为1100万元,国产DCS价格低于进口产品20%~30%,市场的潜力相当巨大。同样的道理,以500万吨/年以上炼油装置主装置控制系统为例,目前我国炼油装置正逐步朝装置规模大型化、加工原油多样化方向发展。这些项目投资一般在几十亿元,而自动化装置的投资占总投资的8%~13%,可以预测其市场的规模十分巨大。此外,老装置的精细化生产改造也是一种趋势,即存在着自动化装置更新换代的市场需求。

  科学测试仪器需求年增长率预计20%,'十一五'末的市场销售额超过1500亿元,出口将达60亿美元。

  奚家成表示,按2006年GDP增长8.8%为基数,预计仪器仪表行业产销增长在20%左右,高于装备工业平均值,仍处历史高位,全行业预计利润增幅为18%左右。

  另外,相对高的利润率是仪器仪表产品的一个显著特点。仪器仪表的平均利润率要比机械行业的平均利润率高0.6个百分点,在世界上也是如此。一种成熟的仪器仪表产品或者企业处在成熟的上升期时,在国际上大概毛利润率40%。

  3技术现状

  大部分高端市场被跨国公司占领

  仪器仪表产品品种门类繁多,覆盖面很广。按照国家新的国民经济分类标准,仪器仪表产品有20小类,可归纳为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科学测试仪器、常用仪器仪表和专用仪器仪表4类。其中,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重大装备影响最大、代表行业水平的是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主干现场仪表、关键精密测试仪器两大部分。

  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主干现场仪表

  按产品技术水平、来源和市场状况,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主干现场仪表大致可分成以下四类。

  第一类,一般常用的测温、测压、流量、显示和控制调节仪表产品。此类产品以中低档居多,产品的改进提高和市场适应性研发,我国企业已有能力承担。

  第二类,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引进技术并已国产化的产品。这类产品我国企业已掌握核心制造技术,能够稳定生产,产品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由于国外新一代产品已经成熟并大量进入市场,因此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中小工程项目。

  第三类,我国自行研发的高中档产品,代表性产品如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和电磁流量计。这些产品的基本性能和功能已与国外产品接近,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在不断上升。但应用对象仍以中小工程项目为主,用于大型工程项目的主要是非主要装置、非主要控制系统和非关键工位。

  第四类,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主的大型工程项目采用的高中档产品。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项目采用三资企业生产和进口的产品,例如大型DCS系统、PLC、核电数字控制系统及仪表、高精度压力/差压变送器、大压差/耐磨/耐冲击调节阀、质量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产品,以及用量少、技术难度大、专用性强的品种。

  精密测试仪器

  我国现阶段研制生产的精密测试仪器,整体达到国际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技术水平,主要包括色谱仪器、光谱仪器、电化学仪器、研究型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天平、离心机、电子万能试验机、超声波探伤机、X射线探伤机、电子经纬仪、精密电测仪器等。一些产品的技术水平接近、达到当前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例如微波等离子光谱仪、便携式光离子化气相色谱仪、全自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激光干涉计量仪器、全站仪、全自动智能超声波探伤机、全自动远程诊断光学显微镜等。

  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科研、生产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一般性需求,但是高端需要主要依赖进口。

  4国际差距

  落后10~15年的八大差距

  奚家成分析说,相对建钢厂、炼油厂、汽车厂来说,仪器仪表行业起始投资不大、门槛不高,但是持续性投资很高。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状况是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薄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

  现代工业仪器仪表的发展,不但取决于产品技术水平,而且涉及工程应用技术。近年来,不少测控设备生产企业以及火电、石化、冶金等应用部门的科技型企业和工程公司在应用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有了相当进展,通过承担国外控制系统和产品的工程应用,掌握了一批大型工程和装置的自控应用技术。但随着国外现场总线、SOLUTION、MIV、EPC等技术和工程总成方式的发展,我国自控系统及现场仪表进入大型工程的困难将进一步增加。

  我国自动化控制系统及现场仪表和关键精密测试仪器,与国际水平总体上仍有10~15年的差距。

  差距一:产品可靠性差

  现代工业仪器仪表的总体特征是高可靠性、高性能、高适用性,我国企业的大部分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也正是在这方面。例如,我国自行研发的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和电磁流量计,这些产品的基本性能和功能已接近国际水平,但在可靠性和工程应用能力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差距二: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水平低

  现代工业仪器仪表的技术特点和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而我国产品一般常规品种居多,智能型产品刚刚起步。以核电控制系统及仪表集成为例,由于基础较弱,进入数字控制技术时代以后,差距更大。

  差距三:高新技术差

  国外的智能执行器已采用变频调速、新型电机、低工耗、微型压电陶瓷I/P转换器、蓝牙通信技术、智能化和现场总线等新技术,而国内才开始起步。

  差距四:产品精密度低

  以质量流量计为例,国外的测量精度分为4个档次,精度最高并能测量气体的为0.1级,最普遍的为0.15级,而国内目前只能达到经济型的0.2级和适用型的0.5级。再如我国在加油站的计量仪表一般是..5%的精度,但是国外30万吨的油轮到我国交货的精确度要到0.1%。

  差距五:品种规格不全

  以高精度智能压力/差压变送器为例,国产变送器在测量基准量程上缺少1kPa以下微低压、800kPa以上高差压量程、16MPa以上高静压、耐腐蚀等规格的产品,因此有些工程或系统应用的特殊要求不能满足。

  差距六:自动化程度低

  例如高性能光电直读光谱仪,国外仪器真空度由电脑实时监控,而国产仪器在许多方面依旧需要人工操作。

  差距七:高档产品少

  目前我国高档产品少,甚至是空白。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例,国外已有塞曼背景校正技术的高档仪器,国内至今尚未研制,高端需要主要依赖进口。

  差距八:市场占有率低

  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例,目前中国PLC市场95%以上被国外产品占领。欧美产品在大中型PLC领域占有绝对优势,日本产品在小型PLC领域占有优势,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产品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中国本土自主品牌PLC的市场影响非常小,很难形成规模经济。

  5技术路径

  启动试点工程突破核心技术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总的振兴目标是,打破国外对大型火电、石化、冶金、核电领域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测试设备的控制和垄断,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现场仪表的主干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形成我国现代测控设备的产业基础。精密测试仪器总体达到国际20世纪末技术水平,差距缩短到10年以内。

  统筹规划逐步实施

  按照'振兴意见'的要求,仪器仪表行业将制定'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关键精密测试仪器'专项规划并逐步付诸实施。其中最关键的是,产品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启动试点工程。

  奚家成强调说,要从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应用领域入手,打破国外对我重大技术装备与科研设施用关键检测控制设备的垄断;改变测控设备大中型项目依靠国外、中小型项目选用国内、关键精密测试仪器依赖进口的市场格局,形成以'三性'(高可靠性、高性能、高适用性)为特征;以'四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为标志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关键测试仪器国产化产业基础,以保证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的水平、自主性、完整性和科研设施的自主创新能力;要统筹规划,分段实施,重点突破。

  突破产品核心技术

  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将针对火电、石化、冶金等主要领域,以600MW机组等大型工程为对象,推进DCS、PLC、智能压力/差压变送器、智能执行器、流程分析仪表、质量流量计等主干产品的国产化和自主创新,并通过国家试点工程验证和实现产业化。精密测试仪器按照'三突出,一提高'的方针,即突出重点服务领域,突出核心技术、重点产品的自主创新,突出产品的产业化研究和能力建设;提高现有量大中低档产品的可靠性、外观、数字化等水平,增强产品在两个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试点工程战略

  试点工程的国产控制系统和现场仪表装备,其技术水平和质量必须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装备水平。试点工程的主控系统必须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系统。按工程仪控部分总价计算,国产化率应达到70%以上。

  整合相关产业资源

  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利用国内外资源并重的多种渠道,突破核心技术。实施振兴的瓶颈是核心技术来源,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以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用结合,提高创新突破,如DCS、智能化执行机构、高精度压力/差压变送器、高性能电子万能试验机、高性能X射线探伤仪和部分流程分析仪器等。或者引进技术、并购国外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如调节阀、质量流量计、大型核电站用控制系统等。或者利用国内外资源,集成创新,如压力/差压变送器用微硅固态传感器、PLC、大型核电站用控制系统等。

  发展壮大企业集团

  发展壮大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按以下三种类型形成骨干企业集团:首先,仪控生产制造企业的联合重组,即有单类产品优势的优秀企业联合重组形成仪控产业新的骨干企业集团;其次,应用领域大型企业与仪控制造企业的联合重组,这将有利于打破历史形成的行业分割,有利于使应用集成技术与生产制造技术逐渐融合;第三,仪控生产企业与非仪控装备制造企业的联合重组。

  6优势企业

  最大优势在于'主场'作战

  为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了《'十一五'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关键精密测试仪器国产化规划》,实施此规划涉及到一些基础条件较好,29家具有相对优势的企业(见下表)。

  记者注意到,并非仪器仪表行业所有的骨干企业都进入到了这个名单中。这就意味着,没有进入这个名单的骨干企业,仍然可以在企业并购重组和产业升级方面大有作为。而进入名单的优势企业,有的具有综合优势,有的具有单项优势。然而优势企业的优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与优势企业同台竞技的是来自全球的跨国公司。如何把优势变成胜势,仍然是一个既需要从战略上也需要从战术上认真研究的问题。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优势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本土的'主场'作战,在于珍惜天时地利人和。惟其如此,优势企业方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0
标签: 仪器仪表 行业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