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今起举行第13轮边界谈判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40分报道,今天,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13次会晤将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和印方特别代表、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将进行会晤。
中印边界问题第13次会晤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8月6号凌晨从北京抵达新德里,在机场他受到了印度官员的欢迎,戴秉国将在7号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举行会晤,双方将就如何寻求对两国边界问题的政治解决方案以及保持两国边界地区的安宁和和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戴秉国国务委员除了会见纳拉亚南外还将会见印度政府和国大党的高层领导。
对于戴秉国国务委员对印度的访问,印度媒体基本上持积极和谨慎的态度,印度的媒体它历来对中印边界问题抱一种炒作的心态,而且经常提一些敏感的问题,包括我们的藏南地区,也就是他们所谓的阿鲁纳恰尔巴问题,最近他们也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其实这都是他们媒体自己的一种炒作,不一定代表印度政府的立场,至于印度各党派都是对这次会晤持非常重视和积极的态度,反对党人民党他们也是持积极态度,因为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是由人民党前总理瓦杰帕伊发起的,双方当时同意把边界问题放在政治层面的高度来看待,还有印度左翼共产党也对中印边界问题谈判持非常积极的态地,希望两国能尽早找到解决边界问题的方案。
中印边界争端由来已久,中印边界全长大约2000公里,分东、中、西三段。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目前,双方有争议的地区大约12.5万平方公里,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争议地区主要位于东段藏南地区的“麦克马洪线”附近:
在中印边界东段,传统习惯线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以这条线作为边界,大约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属于中国;191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一条新的印藏边界线,将中国藏南大约 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中国历届政府都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印度1947年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于1954年,单方面在地图上将中印“未定界”改画为“已定界”。1959年,印度还根据它改画过的地图线正式在中印边界西段上对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提出领土要求。1962年10月,印度在边境向中国发动全面武装进攻,企图用武力攫取领土,中国被迫进行自卫还击。此后,两国边境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本保持平静。
2003年,中印两国同意设立特别代表会晤机制,确立了解决边界问题的三步走战略,也就是先确立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然后确立落实指导原则的框架协定,最后在地面上划界立桩。双方经过多轮艰难会谈,于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期间,达成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印特别代表会晤机制在边界问题上取得的最大进展,但是中印双方在一些大的指导原则的具体内涵上分歧仍然严重。
在过去的60多年中,中印双方围绕边界问题展开了数十轮多机制、多级别的谈判,如同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10月,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树起 “中俄界碑”,全面确定了长达四千三百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今年2月,历经8年的中越陆地边界问题也得到了圆满解决。但是中印边界问题却自2005年迟迟没有再获得重大突破,而且只是走到了确定指导原则的第一步。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在边界问题上进展如此缓慢?中印边界问题如何才能走出僵局?今天就要进行的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13次会晤又是否能取得实质性的新进展?现在我们连线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叶海林先生:
主持人:您认为中印边界问题为什么进展如此缓慢,印度在边界问题到底是什么心态?
叶海林:首先我们要看到中印边界问题与中俄或中缅、以及中国巴基斯坦的边界划定都有一个重大的区别,这件事情牵涉到中印两国的民族情感,我们都记得1962年两国曾经因为边界问题大打出手,这种情况下,会使得这个问题以两国国家相互对对方的看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这个问题的解决,牵扯到很多的情感因素,变得非常困难。第二点,这不是一块小地方,涉及到10几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的归属问题,无疑要比解决以两个岛屿的具体难度大很多,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第三个我们知道,从印度的角度来说,实际上印度政府并没有和其他国家签订条约,解决领土争端的权利,这个权利在印度的议会,印度宪法规定了印度所有的领土变更必须在议会批准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这样使得自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相对少数执政的印度政府,实际在边界和领土问题上不太可能作得出互谅互让的调整,这样使得边界问题的难度,像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样,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
主持人:这次会晤之前印度在中印边界动作非常频繁,不久前印度在边界还增加了兵力,您觉得印度的举动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今天的双会晤呢?
叶海林:从印度的想法来说,印度有一部分人认为,在边境地区增加兵力,会使印度拥有更多更有利的谈判筹码,事实上加强了印度对争议领土的控制,即使要做出调整,按照印度的理解,也会以实力原则来解决最后的问题。相对来说,印度在争议地区存在大量的人口和相当多的军事装备和军事人员,这样印度会认为中国边界问题上不得不对印度作出更大的让步,同时印度也会把这个问题在国内合法化,在国内把它事实化,从而使得中国必须考虑印度民众的感受。应该说这种想法在历史上印度不是没有过,1962年印度就采取过类似的政策,但结果应该说是充满悲剧性的,考虑到中印两国的力量对比,印度在边界问题上,现在采取小动作,第一,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第二其实有一定危险性的,印度不能用这个手段,解决它跟一个实力上比它弱的巴基斯坦的领土分歧,又怎么可能用这样一个手段解决一个相对实力仍然在它之上与中国之间的领土分歧,我觉得这个想法,印度必须受到纠正这样一个态度,然后才能为中印双方的和解,和解决领土问题打开一扇大门。
主持人: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曾经达成解决边境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但是在这之后,中印双方在一些大的指导原的具体内涵上仍然存在分歧,所以我们也期待这次的新一轮会晤能够有进一步的突破,有一种观点说,明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有可能在明年双方达成边界的划界的协议,您怎么看?
叶海林:中印的边界问题,应该分三步走,这是中印两国都会同意的,首先确定政治指导原则,这是一个大的框架基本原则,在这个框架之下,确定解决边境问题的具体方向,也就是我们应用什么样的准则划定边界,第三才是划界,现在最难是第二阶段,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阶段,以我个人的判断,我觉得在领土上没有必要这么着急,现在也还谈不到中印双方各自派遣工作组到边界实际划界的程度,中印两国,无论是互信还是在边界问题上的谈判的深度,我觉得都还没有达到两国能具体划定边界的程度,到明年达得到达不到,现在不能这样说,至少要有这个长期作战和长期谈判的耐心,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会一蹴而就的。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依您来看,中印两国应该运用怎样的智慧才能走出边境问题的僵局?
叶海林:需要有三个词,第一中印两国要有勇气面对这个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搁置下去。第二中印两国要有智慧,要有智慧在短时间内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时候,能够找到别的方式,在不影响两国在其他领域中的发展,第三,两国还是要有诚意,要拿出这种诚意来面对对方的要求,从对方的角度多考虑一些,而不是单纯地总是想着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只有有了勇气、诚意,再加上智慧,中印两国的领土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