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营经济问题的来龙去脉

2019-08-09 13:29 72847

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付一夫来源:苏宁财富资讯因为一篇爆文,山东被卷进了舆论的漩涡。这篇名为《究竟该向南方学什

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付一夫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


因为一篇爆文,山东被卷进了舆论的漩涡。


这篇名为《究竟该向南方学什么?》的文章,是潍坊市委书记结束了自己的南方考察之旅后所写,他将自己的感触与反思呈现于纸上,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山东省GDP依然高居全国第三位,但让人忧虑的是,山东经济颓势渐露,增长愈加乏力,且不说经济总量与广东和江苏的差距越拉越大,就连第四名浙江,也大有赶超的势头。


山东经济的问题出在哪里?


无数专家学者早已做了详实的分析,而其中被讨论的最多的,是山东的民营经济落后导致经济活力不足,不少人更是将其同东北相比,以示警醒。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做一番深入考究。


先来问一个问题: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中,来自山东与上海的企业数量,哪一个更多?


相信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上海。

然而真实情况却是,全国民营企业500强里,山东企业的数量不仅多于上海,更是上海的四倍有余。

基于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我从不同省市、自治区分布情况的维度,对所有上榜企业进行了梳理,发现山东有73家民营企业荣登榜单,仅次于浙江和江苏,位居第三位,而上海仅有18家企业入围(参见图1)。这个结果是否颠覆了你的固有印象呢?


或许有人会反驳说:山东省人口基数比上海大得多,上榜民营企业数量当然也比上海多。确实,山东常住人口一直都是上海的4倍有余。这样看来,前者上榜民营企业数量大幅度领先于后者,似乎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地方。


不过,要是拿山东与广东相比较,就会显得有说服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山东的常住人口约为1.005亿,广东约为1.135亿,山东人口比广东少1300万。但是从榜单上看,向来以民营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上榜的民营企业数量却比山东少了13家。


进一步地,我们将考察范围缩小至榜单上的前100名,可以看到,在这些优质民营企业中,来自浙江、江苏和广东的数量分别为17家、15家与15家,虽说山东稍显逊色,只有11家,但依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傲视群雄。


综上可见,山东的民营经济并非人们想象中那般贫乏。


事实上,山东的民营经济早已是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按照历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数据,从2015年至今,山东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一直都在50%以上(参见图2);此外,山东民营经济总量也是不遑多让,仅次于广东和江苏,高居全国第三位。

那么多能拿得出手的大型民营企业摆在眼前,又贡献了全省超过半数的经济增长份额,规模也令后来者望其项背,山东的民营经济,其实真的不差。


尽管如此,“民营经济落后”依然是广大网友对于山东的一贯认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在于,山东的民营经济虽然不差,但同真正意义上的强大还有很大距离。


众所周知,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市场活力与经济发展质量。然而对于山东来说,增长颓势日渐凸显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可以从数据中窥探一斑。


Wind数据显示,2011年以前,山东GDP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但自2012年起便显现颓势,2018年的GDP增速只有6.4%,甚至开始拖全国GDP(6.6%)的后腿了(参见图3)。这样的成绩,很难让人将其同“活力”二字联系到一起。

这当中,民营经济必然难脱干系,而山东省委书记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也曾明确表示:“我省市场活力不足,重要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读到此处,一定会有人觉得奇怪:这不是与前文的论断相矛盾吗?请注意,我们之前仅仅讨论了山东省民营企业500强的数量与民营经济的规模,但还有很多真相是没有覆盖到的,比如这组数据:


山东省每万人口拥有私营企业77.4户,低于全国92.1户的平均水平,分别比广东、江苏少66.3户、105.3户;


山东省每万人口拥有个体工商户320.8户,低于全国326户的平均水平,分别比广东、江苏少54.1户、157.1户。


翻译过来就是,以山东的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拥有的中小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实在是少得可怜。


有学者总结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说大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动脉,中型企业是静脉,那么小微企业就是毛细血管,代表着经济的活力。”


参考这一逻辑,山东的“动脉”和“静脉”都有了,但“毛细血管”不发达,经济发展又怎么能充满活力呢?


不仅如此,就连位列500强榜单上的73家山东大型民营企业,也有着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所属的行业领域。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各位读者,我分别选取了山东与浙江的民营企业前15强来加以对比(参见表1、表2)

从上面两张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山东的大型民营企业几乎清一色地集中在石化、钢铁、电解铝、纺织等传统经济领域,而浙江的大型民营企业则分布于传统与新兴领域之中,其中不乏教育、健康等现代服务业与新能源、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没有将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与网易统计在内,这二者同样是新兴产业领域的典型代表。


倘若跳出榜单的局限做进一步挖掘,关于山东,我们还能发现以下四个令人惊讶的情况:

乎没有一家全国性的证券公司;


没有一家全国性的汽车公司;


没有一家全国性的房地产公司;


没有一家全国性的互联网公司。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经济概念层出不穷,从物联网、共享经济到人工智能、区块链,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迅速崛起的独角兽企业。据科技部发布的《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共有164家企业上榜,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20个城市,而上榜的蚂蚁金服、今日头条、小米、滴滴、美团等,眼下已然成长为不折不扣的巨头。尴尬的是,山东无一家入选。


须知,新兴产业代表的是高科技创新与高知识密集的前沿,也是高附加值的行业载体,更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些都可以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而山东的民营经济,显然不能迎合当前的新经济浪潮。


总结起来8个字——“大多小少,旧多新少”,这才是山东民营经济的真实面貌,亦是经济活力不足的问题所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山东民营经济“大多小少,旧多新少”的局面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影响。在此我们不妨逐一讨论:


先说历史的原因。一直以来,山东经济的支柱产业集中在农业与工业两大传统领域。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山东就是重要的军粮供应地;到了上世纪80年代,借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东风,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山东的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1982~1985年期间,全省的GDP更是稳居全国榜首;进入新世纪,在重化工业建设狂飙的年代,山东抓住了发展机遇,以石化、炼油等为代表的重工业蒸蒸日上,崛起之势肉眼可见,不仅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度高于全国(参见图4),工业总产值还在2007年首次站上了冠军的领奖台。“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山东”的说法也因此盛传于坊间。

然而,山东在不经意间陷入了“路径依赖”的怪圈。

 
经济学上的“路径依赖”概念有些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经济一旦进入某种发展路径,不论是好是坏,都可能会沿着固有的轨道一直下去。其原因在于技术和制度的“双重锁定”:


一方面,技术进步存在着自我积累、自我强化与规模效应,率先发展起来的技术常常可以凭借占先的优势地位,利用巨大规模促成的单位成本降低,引来一众跟随者的学习模仿,而“迟到”的技术则因难以获得足够的跟随者而逐渐淹没于市场之中,其结果便是原有的技术路径被一再强化;


另一方面,在制度变迁中,决策者在进行路径选择时常常不了解未知路径的优劣,再加上既得利益与制度转换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更倾向于选择原有路径,即制度锁定。


按此逻辑,正是由于传统产业带来的辉煌无限,使得山东墨守成规地发展传统产业,并一再错过机遇。在此不妨来说一则轶事:

2004年,腾讯成功上市,马化腾也因此获评2004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新锐人物奖。在颁奖典礼上,马化腾向张瑞敏推销QQ,并热情洋溢地称“QQ是一种新的互联网沟通工具,提高了沟通的便捷性,互联网以后肯定会深入人们的生活,这种新的沟通方式将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可是张瑞敏委婉地表示自己不会使用QQ——要知道,张瑞敏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不触网,就死亡”的口号,但四年后,他却拒绝了QQ。


这或许是山东陷入“路径依赖”的一个缩影。


除了路径依赖之外,还有一个不能回避的原因:山东的民营企业,并不完全等同于人们印象里的民营企业。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山东不少大型民营企业都是源自于国有企业与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制。


事实上,将中小型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成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制企业,一直都是山东省企业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典型如山东第一大民营企业魏桥集团,其前身就是邹平县供销社下属的油棉厂。改制之后的民营企业,一方面保留了原有重资产与传统行业属性,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沿袭了曾经国企与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组织制度安排,并始终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关注和影响。


反观浙江的民营经济,大多源自从事轻工业加工的农民,民营企业多是由私人个体工商户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著名的“温州模式”就是如此。整个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扮演着一种“无为”者的角色。该模式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民营经济发展,还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更是加速了浙江的市场化进程。


企业起源不同,发展路径不同,也注定了山东民营经济的与众不同。


说完历史的原因,再来说现实的影响,主要有二:


其一,山东浓厚的“铁饭碗”思想尚未得到扭转。或许是受“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文化浸染太深,山东人历来都对从事商业活动不够重视甚至持排斥态度,这种现象至今也没有得到实质性扭转,进入体制内寻求一官半职或是进入国企、事业单位觅得一个“铁饭碗”仍然是山东的主基调。直接表现便是2019年的省公务员考试,虽然山东计划招录人数已比2018年减少了一大半,但还是有22.6万人参加了考试,最热职位的报录比高达1561:1。


其二,山东的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Wind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山东省的民间投资同比增速一直大幅度落后于浙江、江苏、广东三个省份(参见图5),这从侧面凸显出山东营商环境的不佳。此外,山东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渠道狭窄等问题严峻,各种相关报道屡见不鲜,这些都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道路上的障碍。

面对问题,当事人一定比我们这群旁观者更加清楚;至于未来何去何从,有识之士们自有主张。


不过这次,山东人是真的着急了。


回到开篇提及的那篇出自潍坊市委书记之手的文章,除了引爆网络之外,还在山东省政府官方网站首页的“今日关注”栏目里连续置顶一个多星期,实属罕见。而山东省委书记也曾公开指出:“我们陷入了由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的尴尬境地。


痛定思痛之意,显而易见。


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自古就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并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而超过一亿山东人的勤劳勇敢、务实肯干,更是集中代表了泱泱大国14亿华夏儿女的优良传统与美好品质。


眼下就是最好的契机,相信这一次,山东也不会让我们失望。


8
标签: 苏宁 山东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