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打响新的战斗
过去两年来华尔街遭遇的剧变和重创迅速在高端金融领域造就了一种广为人知的新秩序:高盛主导交易业务,摩根大通主导银行业务,二者成为不容置疑的行业领导者, 几乎每一笔交易和生意都有它们插足。客户可以尽量避开这两大巨头,但这么做只会让自己蒙受损失。
过去两年来华尔街遭遇的剧变和重创迅速在高端金融领域造就了一种广为人知的新秩序:高盛主导交易业务,摩根大通主导银行业务,二者成为不容置疑的行业领导者, 几乎每一笔交易和生意都有它们插足。客户可以尽量避开这两大巨头,但这么做只会让自己蒙受损失。
摩根士丹利、巴克莱银行和美国银行/美林之流伤痕累累但一息尚存,正在继续寻找坚实的立足点,而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等所谓的“僵尸银行”却仍在重病监护室里待着。Lazard、Greenhill、Rothschild、Evercore和Jefferies这些主要向客户提供咨询和少量资本的精锐部队则在大肆招兵买马,它们所涉足的重组业务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一领域,新一轮的资本重组和“修复与扩张”交易使得大量杠杆过高的公司避免了破产的命运。对于这些精锐公司而言,存在着一个疑问,即市场上是否会很快出现足够的非重组咨询业务(也就是所谓的并购业务),让这些公司招兵买马的举动不致变成扩张过度。
但在银行业遭遇“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之后,所有这一切都并不是十分令人惊讶。“大萧条”产生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和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离。
现而今真正让华尔街寝食难安的似乎是来自KKR和Apollo Advisors等私募股权公司以及Citadel Investment Group 等对冲基金的威胁,这些公司似乎将要向后整合(backward integrate)进投资银行业务,在利润丰厚的债务和股权承销业务上与华尔街争夺地盘。KKR自从2007年7月在其IPO招股说明书中宣布这一意图之后,过去几年来不断地重申这一宏图大略,而且也招聘了团队在着手采取行动。KKR联合创办人亨利·克拉维斯(Henry Kravis)如此描述公司的战略:“通过我们的资本市场和发行功能,我们得以从非传统的渠道获得融资,从而利用当前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局面。”最近,Citadel雇佣了美林前资深银行家托德·卡普兰(Todd Kaplan)来展开对冲基金的资本市场业务,并有可能再雇佣一个银行家团队来支持他的工作。华尔街有传言称Apollo的利昂·布莱克(Leon Black)正在探索类似的战略。在一个佣金缩水的年代,对于投资银行家而言,看着你的客户开始通过这种方式抢你的饭碗实在是令人难受。
从很多方面来讲,这种战略是相当正确的。首先,对于KKR、Apollo和Citadel等公司来讲,多年来它们向华尔街提供了数以十亿计的承销费用。现在它们试图为自己和有限的搭档拿回一部分,尤其是在与它们的投资组合公司相关的承销业务方面,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KKR曾在自己的招股说明书中提出,承销交易使得公司能够“赚取部分融资费用,要不然这些钱就付给第三方了”。到目前为止,KKR已经承销了4笔交易。最近KKR与共同基金经理富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达成的发行交易巩固了公司的新战略。
第二,这些公司可以从客户对华尔街信任度的下降中获益。一位资深银行家相信,那些感受到这场危机残酷现实的客户们慢慢形成了一种“犬儒主义文化”,明白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银行家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或者正如另一位资深华尔街人士所言,银行家现在“比索马里海盗还要下里巴人”。
于是,上周KKR打算将其所属的6家公司上市的消息便是其资本市场承销业务试航的绝佳时刻。据报道,KKR与高盛和花旗集团一道,成为其投资组合公司、折扣零售商Dollar General新股发行的主承销商。Dollar General上市之后将获得数亿美元融资。如果KKR能够主导Dollar General的IPO承销,这将是它首次为自己旗下公司主导承销,当然,也是首次为自己获得丰厚的IPO承销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