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行业期待出口退税“全征全退”
根据部分地区服装鞋帽商会近期对相关行业企业的调研显示:在制鞋等行业,企业强烈要求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同时要求提高鞋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以帮助企业稳定市场与订单。
6月初,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财税2009年第88号《关于进一步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其中规定箱包、鞋等皮革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
从前几个月的宏观数据来看,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在加速,消费虽已启动但难言乐观,出口形势则最为严峻。有关出口退税 “全征全退”的期待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弥漫。5月底,国内权威消息称:国家会尽快出台扶持外贸的若干政策,其中包括扩大出口退税“全征全退”的范围,以及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一消息还透露,会有更多的行业出口退税或将实现全征全退。
据商务部一官员表示,本次实现出口退税全征全退标准的,主要涉及劳动密集型和高科技产品,“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不包括在内,而上述政策的某些细节还在研究之中。
自去年下半年金融海啸爆发以来,各大行业上调出口退税的呼声就没有停止过,其中机电类和轻工类产品呼声最高,上调意愿也最为强烈,并表达了对全额退税的渴望。为稳定出口,国家从去年下半年起已连续6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但业界一直用“小步微调”来形容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步伐。种种迹象表明,6月初颁布的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并没有满足制鞋业的胃口,反而让鞋业界有了更多的期待。
原因有三:一是国际市场因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萎缩、订单下降是出口企业遇到的最大困难;二是人民币升值和汇率变化极大地降低了“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造成了订单流失;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也制约着企业的出口。
根据部分地区服装鞋帽商会近期对相关行业企业的调研显示:在制鞋等行业,企业强烈要求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同时要求提高鞋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以帮助企业稳定市场与订单。
我们可以看到,近日业界盛传政府将进一步扩大出口退税“全征全退”的范围。国务院办公厅5月18日发布的《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则表示,将进一步提高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这则信息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那就是政府对待外需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从政府高层公开强调要全力保持中国出口市场份额,到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稳定外需的六项措施,中国政府正从之前过于单一的强调内需,转向了现在的高度重视稳定外需。而有关鞋帽商会此次调研的背景,也正是应商务部要求去了解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对去年下半年以来出台政策的集中反馈情况。很显然,商务部试图进行的这份“声音”收集并非局限于鞋类产品领域。
相关人士透露,对于出口退税上调至17%的全退政策,商务部并无太大异议,主要是遭到了财政部门的强烈反对。不过,广东省国税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际上,在陶瓷、纺织、家具、五金等行业,还有上调出口退税的空间,广东省第一季度就已经累计退(免)税468.59亿元。
在业界,虽然有许多鞋企希望进一步扩大出口退税率,但是也有部分人士质疑这种做法,并称现在国家出口退税的政策很透明,由于外商主动压价,企业为保住客源和市场份额,势必极力迁就,这往往让出口退税最终间接补贴给了国外采购商,从而使得出口退税调整幅度备受争议。
在商会调研中,更多鞋企明确地给出了希望上调出口退税率的理由:出口退税的最大效能并不是增加企业效益,而是拓宽了企业与国外客商谈判的空间,有利于鞋企保住市场份额和客户。有人就说:“现在是最糟糕的时期,我们已不能再奢谈利润,保出口市场才是最重要的目标。而按照WTO国际惯例,‘全征全退’不过是回归到一种正常的贸易状态罢了。”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出口退税对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保住已有的市场份额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退税率每上调一个百分点,企业与外商的谈判就多了一寸议价的空间,多了一个机会,也就多了一份利润。
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出口退税率每上调一个百分点,纺织服装业的利润总额将增加7.89%。所以,在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国际贸易形势下,保出口已不仅是单纯地保出口份额,更应该是保出口企业、保出口产业、保就业。
据有关人士称,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这一系列动作来看,出口退税率未来仍然有调整的空间,如果国际贸易形势仍未好转,则有可能继续上调。这也是制鞋企业期待出口退税全征全退的原因之一。但是,制鞋企业不应该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出口退税上,而是应在稳住客商和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加强内部管控,降低成本,要有过一段紧日子的思想准备。相信,只有企业从自身的管理和成本控制出发,再有机地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我们的行业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大环境不景气造成的损失,也才能够在未来的市场中巩固发展壮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