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的迷茫与破题

2018-12-04 11:19 1085

为什么三十多年过去了,农村金融兜兜转转好像又回到了原点?它依然是一个让人烦恼的问题。结合切身经历与感受,有着30多年金融从业与管理经验的

为什么三十多年过去了,农村金融兜兜转转好像又回到了原点?它依然是一个让人烦恼的问题。


结合切身经历与感受,有着30多年金融从业与管理经验的银行家刘晓春支出“六招”解决方案——以期破解农村金融难题。他认为,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必须站在整个农村经济的全局去考虑农村金融改革。需要一场新的农村经济改革,才能真正完成新的农村金融的改革。而成功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其商业模式必须是可持续的。


那么,农村金融的迷茫与误区何在?具体如何破题?


现状:农村金融三十年未变


“首先,通过搭建金融服务场景进行获客、收集信息。兰考县政府通过设立县级金融服务中心以协调有直接业务合作的金融机构,如各大银行、保险机构以及相关评估认证机构等等,主导普惠金融信息的发布、收集和任务的落实、推动等;乡镇级设立服务中心新窗口接受咨询;乡村级设普惠金融服务站,管理小额存取、残币兑换、金融知识普及推广、信息完善、群众贷款的帮助推荐和代购。协保员通过普惠金融服务、服务保障、便民服务补充政务信息,推送金融数据,在劳动保障的情况下,完善社保、就业状况等信息。在完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的同时,通过与传统金融机构及蚂蚁金服为代表金融科技企业的对接,进一步形成了普惠授信体系,确保农户的普惠金融需求。”(曾刚、董学元《金融科技助力兰考普惠金融试验》)


读了上述这段文字,不禁感慨万千。上面所描述的,三十多年前,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就是这么做的,只是那时没有互联网、没有金融科技,甚至在村子里没有电话。农行、信用社,与乡政府、村干部合作,聘请村干部、村会计做协储员、代办员,为农民办理存款的存取、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在那样的条件下,农民可以在家门口存款取款,贷款贷到了田间地头。也是在那样的条件下,创新了乡镇企业贷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等,有力地支持了由农村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由于部分地区交通的艰险,也有一些农行、信用社员工在送金融下乡途中因公殉职。


三十多年过去了,农村金融兜兜转转好像又回到了原点,农村金融依然是一个让人烦恼的问题。


是的,现在有了神奇的互联网,有了数字科技。但乡镇依然要联合政府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设立物理的服务中心,乡村依然要设立物理的普惠金融服务站,不仅线下操作办理业务,连咨询都是线下的。


前段时间读到一篇介绍某互联网金融企业做农村小额贷款事迹的报道。一家生产牛肉制品的企业,需要大量养殖户为其养牛;养牛户没有资金搭建牛棚、购买小牛和饲料等。养牛户没有固定资产可以作为抵押物去获得贷款。饲养中的牛也不能作为抵押物。更重要的是,养牛户非常分散,每个养牛户的能力、人品等风险无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来评估和管理。这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员工跋山涉水,到一户一户养殖户考察、评估,确定是否可以贷款。贷款批准后,贷款都在这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发放,这个支付账户不能进行其他消费和采购,只能通过这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网上商城向牛肉制品生产企业购买搭建牛棚的材料、小牛、饲料等相关生产资料。牛养大后,只能被那家牛肉制品企业收购,收购款通过这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支付平台支付,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支付平台上收回贷款。


笔者非常赞赏这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扎实工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整个过程看,都是几十年来基层农行、信用社的日常工作和做法,贷款方式也是传统的买方信贷的方式。唯一不同的是,把监督支付和还款,放在了支付平台上。由此可以看到,农村金融问题,依然是那些金融问题,解决的方法依然是金融的方法,数字科技可以在实现金融解决方案中起到部分作用,但数字科技本身不是金融解决方案。


案例:填补金融服务空白点活动的得与失


大概是2009年油菜花开的季节,趁假期,与几个朋友一起去东部省份的一个相对欠发达山区县开开眼。因为是私人活动,就没有和当地的机构打招呼。中午在农家乐吃饭,朋友约了在当地当乡长的同学。不知道朋友有没有私下向乡长介绍过笔者的身份。席间就是随意聊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经济状况。笔者问,都说要服务三农,农民融资难、融资贵,你作为乡长,能不能告诉我,农民以及你们乡里,究竟有什么金融需求。乡长说,我们这里的农民,一般的生产,基本上不需要贷款。要贷款的可以说都是懒人。只要稍微勤劳一点,生产、生活都能过得去。懒,种了,不去管理,收成就差,就会缺钱。这些人借了钱,也就是喝酒赌博。这里的信用社给我授权,可以推荐一定数量50万以下的贷款。我基本上没有推荐过。笔者问,那你的困难主要是什么?乡长说,发展什么新产业,怎么把农民生产的产品卖出去。我们这里的农产品都是有机的,也都是特色农产品,但生产分散,农民没有销售渠道。由于是山区,交通、信息都不畅通,没有企业和商人来进行有规模的采购或组织销售。我们政府曾尝试到深圳等大城市去设销售店,但热闹一阵后,效果就慢慢地差了,只能撤了。


也是在那段时间,因为要填补金融服务空白点,笔者去了西北一个被联合国列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那里干旱缺水,很少有农作物能生长,望眼一片荒凉。经过研究,那里的纬度、土壤、气候,适合种土豆,那种做炸薯条有足球那么大的大土豆。在政府组织下,科研机构指导,一家一户种土豆,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关于农民对金融的需求,仍是语焉不详。笔者在调研中弄明白,政府是希望给建设农产品市场贷款。农民生产的土豆,需要销售出去,政府成立公司、划出土地,建立市场,需要资金投入。


接着又去了西南一个省份的山区。那里满目苍翠,那个山区却没有金融机构网点。山区里主要是老人和孩子。唯一的商店,一天的营业额一百元左右。


银行填补金融服务空白点的活动,搞了几年,不了了之了。从当时各家银行的做法看,基本上都是设立流动网点、安装ATM机、网上银行、给当地商店安装POS机、请当地商店做现金业务的代收付等。


误区:扶持式农户贷款不是农村金融真实需求


关于农村金融,虽然有服务三农一说,但一般往往把三农理解为农业、农民,以至于农户的种养殖业生产,这样,农村金融也就主要研究金融怎么扶持农户生产经营了。


然而,即使是农户,现在的情况已经与三十年前、四十年前大大不同了。这不同,包括整个农村,也包括与农村相辅相成的城市,更包括农民自身。


现在的农村,并不是铁板一块。有完全纯农业的农村,有几乎已经工业化的农村,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有非常富裕的农村,也有非常贫困的农村。作为世界上唯一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制造大国,这个工业体系并不是只存在于孤立的城市中,而是遍布在全国城乡。也正因此,在农村也形成了二元化的结构,空心化的农业农村和工业化商业化的农村。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把农村金融局限于农户与农业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犯了没有与时俱进的毛病。也就是说,认识还停留在三十多年前的水平。


至于农民,几十年波澜壮阔的春运,造就了大量不从事农业活动的农民。现在差不多已是第三代农民工进入劳动者行列了。无论从生活现实,还是这些农民自身的学历、技能、意愿上说,这代农民已经具备脱离土地的条件。也可以说,一家一户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就劳动力供给方面看,已经开始进入全面式微的阶段了。


这就带来一个疑问。当我们在讨论农村金融,研究金融如何服务三农的时候,有没有真正弄明白农村的真实金融需求?换一个说法,我们是不是在针对不是需求的需求,或者说是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需求,讨论农村金融?


在一个讨论会上,笔者说,我不主张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农户贷款。因为这不符合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符合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发展农业、发展农村、帮助农民致富,包括扶贫,我们应该超越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的思维。但我认为,改善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的落后状况,不能再用以前的方式。以前的许多建议,已经呼吁了几十年了,不是没有尝试过,关键是都无法持续。改革开放四十年了,不应该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的方式来改善农民的生活和发展农业。


毫无疑问,农户作为一个经营单元,会长期存在,但在现代科技和商业条件下,将不再是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流。也因此,慈善式的、扶持性的农户贷款,也不应是农村金融的主攻方向,实际上从商业趋势上说,这是一个不是需求的需求。


方向: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呼唤农村金融改革


农村的工业化部分,可以说是我们都在关注的实体经济的主体,所谓的县域经济,也往往是这一部分。农村金融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的问题是,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旧动能也恰恰是在县域。之所以民间投资下滑,与县域经济中,处在传统行业中的民营企业既面临着传统行业收缩的压力,又找不到新的投资方向有很大的关系。同时,真正高端的科技企业及科技人员,现阶段还不可能大量地涌往农村地区。遇到过一些县域传统行业的民营企业家,虽然有融资等金融需求,但最烦恼的是,因为是传统行业,在地方政府面前不受待见。有一个企业家跟笔者说,我的产品很好,市场有需求,企业也非常稳定,但政府现在提倡新科技行业,对我们这样的企业不支持不照顾也就算了,还有意无意地挤压我们,最好我们把土地让出来,可以引进新的企业。这也是农村金融目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困境。


就农村金融本身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也在不断探索。银行要办成真正的银行,农行由专业化进而商业化。行、社分家后,农行的网点只设到主要的乡镇。信用社的改革,则始终面临着身份定位的摇摆与反复,即,是合作性质还是商业性质。当周围在不断工业化商业化,无论是农行还是信用社,都义无反顾地把资源投向了工商业;最近这十多年,更是把主要资源投向了政府平台、国企、大型民企。于是,农村金融就一直是一个待破解的问题。这些年设立了不少村镇银行,并且引进了外资。不能说完全无效,但惊喜不多,问题不少。


面对这么一个难题,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当然是必须的。但我们更应该总结农行和信用社几十年的历程。当我们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在考虑农村金融改革的时候,必须站在整个农村经济的全局来考虑,尤其是要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城镇化建设等事关农村发展未来方向和趋势的高度,来考虑农村金融的改革。一直说经济决定金融,农村金融的改革当然不能就金融论金融。


前面已经说了,一家一户式的生产方式,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也与城镇化的发展趋势相背离,同时,现在的农民也没有意愿重复那样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果土地没有了,农民就回不去,大量无业的农民会给社会造成动荡的巨大压力。三十年前,这样的考虑是完全必要的。但就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现在是让农民脱离土地的最佳机会,也是农村人口城镇化的最佳时机。


新旧动能的转换,除了高科技领域的突破,很关键的一个领域是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高科技也好,新行业、新产业也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好,都需要高端人才的参与。而这些高端人才,往往都集聚在大城市。实体经济、传统产业,却大多散布在广大的县域。另一方面,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方式,对新一代农民也开始失去吸引力,这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经济在下滑,工厂却招工难、用工贵。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虽然各地政府做了很大的努力,民间投资不振,县域经济增长乏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成效不彰的原因。


破题:全方位改革现代农业激活实体经济


要突破这个局限,光靠金融是不行的,农村需要新一轮的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重新激活农村市场,真正开启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并以此激活整个实体经济。


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有大量产业资本进入农业。由产业资本按商业原则组织农业科研、种养殖、加工、销售等。即使是一家一户式的种养殖业,也应该是产业资本组织下的一家一户生产,而不是自产自销式的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在产业资本组织下生产,农户的生产会更符合市场需求、更有安全保障。


也只有产业资本的参与组织,才可能进一步建立主要农产品的期货市场,相应的期货、衍生产品、保险等金融工具才能进入农业及农村市场。这就需要国家出台政策以吸引产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第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已经确定,但需要可操作的法律和细则,真正让农村土地流转起来,以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生产。第二,对农民的优惠,能否扩大到农业企业。比如,对农民免除的税费,是否也可以对农业企业免除。第三,可以参考其他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补贴和保护政策。第四,吸引产业资本进入农业,政府只要出政策和按既定的政策办理,不应搞运动式的招商引资,地方政府更不用搞产业规划和商业模式规划。尤其不能以行政手段干预农民与企业的谈判。简化政府职能,可以从农村土地流转开始。由资本和农民根据当地土地的状况、产业的特点,以市场化的方式来确定土地流转的价格、交易方式、交易期限、付款方式等。


其次,当产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后,资本会依据相关农产品的种养殖、加工生产、消费及销售规律,形成相应的产业集群,围绕着这些产业集群,就会自然地形成劳动力市场、服务品市场。同时政府也围绕着这些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个体及家庭创业,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第三,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出台一些吸引科技单位、科技人才深入农村地区的实体经济、传统行业创新、创业,形成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服务行业。这主要还是财税等的优惠政策。


产业资本进入农业、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会有更多适合于新一代农民就业的岗位出现。围绕着这些产业,也会产生更多的服务行业岗位。


第四,农村信用社要彻底明确定位。鉴于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和农商行的现状,总体上明确是商业银行机构,让它们依据商业原则自主发展。


第五,商业性金融机构应按市场化原则积极探索支持产业资本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城镇化建设、支持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服务产品和模式。取消三个不低于的指标,利率和价格完全市场化,各类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禀赋和董事会策略,在竞争中寻求自己的发展路径。只有这样,金融才能真正起到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必须说明的是,笔者并非否定农户贷款的业务形式;但这些农户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应是商业性的、可持续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也应是商业性的、可持续的。上述那个互联网金融企业做的农户养牛贷款,就是非常好的案例。


第六,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和需要,成立部分政策性和公益性的金融机构,为少部分确需帮助的困难农户和企业提供支持与服务。


总之,进入新时代,需要以新时代的眼光来全面审视农村金融的未来。首先要审视农村金融的真实需求。所谓真实需求,不是指谁缺钱、谁需要钱,是指未来能产生效益的需求。所以,农村金融的改革、创新,要面向乡村振兴、面向农业现代化、面向城市化。需要一场新的农村经济改革,才能真正完成新的农村金融的改革。而成功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其商业模式必须可持续。


转自中财金融校友网  作者 刘晓春 来源:经济观察网、新金融家联盟

0
标签: 金融 多年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