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增长势头需要出口多出力
上半年,我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在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中,投资拉动6.2%,消费拉动3.8%,进出口拉动-2.9%。笔者认为,由于财政刺激的影响将逐步递减,从历史经验看,投资拉动已接近上限,经济增长的势头需要私人部门消费和扩大外需来支持。要保证经济增长达到预期,必须克服进出口对经济的下拉状况。
主要出口市场形势未根本好转
2009年1月份以来,我国对前五大出口市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和香港)每月出口下滑幅度高达16%~30%。各主要出口市场失业率持续攀升,欧元区失业率达10年新高;美国失业率年内预计会超过10%,达到17年来的最高点;印尼失业率也已高达9%。高失业率不仅会导致消费疲软而且会引起贷款违约率上升,从而引起银行信贷进一步收缩。美、日、欧PMI连续6个月回升,6月份分别达到44.8%、42.6%和48.2%,表明制造业虽趋向改善,但仍处收缩通道。由于就业压力和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各主要市场消费者信心指数虽有回升但仍处历史低位,家庭消费(零售销售)支出仍呈下滑趋势。美国一季度实际GDP环比下降6.4%(年率),创下了30年来的最大降幅;日本和欧元区GDP一季度同比均创历史最大降幅,分别下滑4.85%和3.8%。
主要出口市场虽然领先经济指标有回暖趋势,工业生产有触底回升迹象,但同步经济指标堪忧,经济仍在衰退中,复苏有待时日。而香港主要是转口贸易,所以对香港的出口前景要看其他主要市场的复苏情况。由于心理惯性和生产时滞,预计最早到年底甚至明年初经济同步指标才能好转,我国的出口形势才有望根本改善。
由于各主要出口市场(尤其欧美)经济形势仍未根本好转,会引发各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可以预计下半年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最大限度地扩大出口
笔者认为,政府和企业需要寻找积极因素,采取以下措施最大限度地扩大出口。
加强成本管理,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应对危机能力。目前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成本上升,给出口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经营压力。企业要加强成本核算,降低成本,同时要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有效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转型升级换代,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生产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的适销对路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加强自有品牌建设。有条件的企业要紧紧抓住金融危机的机会,大胆出手并购国际知名品牌,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优良的产品品质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在当前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要把眼光更多地转向新兴市场,拉美、非洲、南亚、中东市场仍有相当潜力可挖。出口企业要充分利用政策扶持,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目前可把开拓国际市场的重点放在人口众多、市场容量巨大的巴西、俄罗斯和印度。
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易平台建设。政府和企业除了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国内外会展之外,还应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以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更广阔、快捷、高效的信息平台获取国际订单。
积极考虑国外直接投资。利用危机下部分国际市场进入门槛降低的有利条件,鼓励有能力的龙头企业海外建厂,建立海外产销链。这不仅可以解决土地和劳动力的紧缺问题,打开潜力巨大的新市场,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程度地化解国际贸易摩擦和各种贸易风险。
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和扩大退税范围。虽然我国出口退税率已连续多次上调,但基于出口现状,需要进一步提高退税率和扩大退税范围,减轻成本压力,改善企业盈利水平。
降低规费,减轻企业负担。目前许多企业出口经营游走在保本与微利之间,政府要营造减负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集中更多资源应对危机。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协调机制,进一步优化服务企业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银企关系,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同时从制度层面完善企业融资信贷机制(如政府担保),确保企业资金流顺畅。此外,可对出口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进行财政贴息,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
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力度。金融危机正不断加剧我国出口的坏账风险,目前出口报损案件地域正在从美国向全球蔓延。政府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一方面,地方政府可加大对企业参保的补贴力度;另一方面,中央财政也应该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
维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充分利用人民币互换。由于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上调出口退税率的作用,增加了企业出口的困难。调查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企业利润率将下降5%-6%,因此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以降低人民币升值的汇兑损失。此外,与我国贸易密切的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降低筹资成本及防止汇率变动风险造成的损失,推动双边贸易,刺激出口。(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