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小微信贷发展探寻

2019-04-08 13:23 42129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与小微企业的重要地位相背离的是,小微企业融资一直以来都存在难题,尤为突出的是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周期长。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看,小微企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规模体量小、抵抗风险能力差、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与小微企业的重要地位相背离的是,小微企业融资一直以来都存在难题,尤为突出的是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周期长。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看,小微企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规模体量小、抵抗风险能力差、信息不透明、单户收益低等问题,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主要原因。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难于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快、急”的融资需求。中小商业银行是小微信贷的主力军。中小银行占据了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几乎一半的市场份额,其主要客户为小微企业,致力于满足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中小银行在多年运营过程中积累起相对成熟的小微信贷营销和管理经验,形成了丰富的产品体系和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但也存在诸如信贷产品单一、风险管控压力大、贷后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中小银行向小微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


大数据技术被誉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拓展巨大的市场空间,通过高效处理海量客户信息,快速建立与管理多种产品组合,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大数据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并打破了区域壁垒,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可以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


当前,大数据应用和互联网技术在小微信贷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给中小银行向小微企业进行贷款支持,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题提供了更多机遇。中小银行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小微企业客户信贷需求,进而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借助大数据应用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是中小银行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长期以来,中小银行传统小微信贷产品同质化,产品差异性小。在以大数据为特征的新时代背景下,借助大数据技术,中小银行可以将来自多种渠道的数据进行链接和整合,通过对在互联网瞬间发生、聚集和分散的各类交易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和应用,量体裁衣地开发出能满足小微企业客户需求的、具有竞争力和定价权的产品。


在大数据背景下,中小银行的小微信贷产品应金融“内功”和互联网“外功”的“内外兼修”,将金融和互联网大数据思维融合,设计出契合市场需求的小微信贷产品。中小银行应借助大数据技术,整合外部数据资源,为己所用,将工商资质、市场交易、企业结算、用水用电、缴纳税收等各类大数据与信贷资金需求相结合,并以此为起点,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分析,不断创新设计适合不同生命周期、经营类型小微企业的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中小银行可以应用多样化、智能化手段,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在小微金融领域积极推进产品创新,通过对外部数据和中小银行自身数据的综合利用,对小微企业客户做出数据化的综合风险评价,继而向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客户发放贷款。同时,基于海量、多维度大数据的小微信贷产品更具针对性,通过对一定小微企业客户经营行为和交易数据为基础研发的小微信贷创新产品,将更便于中小银行进行针对性营销。中小银行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改变以往小微信贷产品开发以资产为重的思维,重点通过对小微企业生产行为、交易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进行产品创新。其结果是,改变了在传统的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产品开发模式下,中小银行需要事先制定完整的计划、可靠的战略以及深入的市场分析后才开展产品开发的方式。


此外,社会化媒体和数字营销的兴起,也为中小银行打通了服务小微企业的接触渠道,从传统的银行网点、ATM设备,到如今的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构成了紧密连接的数据信息网络。大数据的推广应用为中小银行带来了创新研发全新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的新机遇。


中小银行传统的小微信贷产品开发方式,难以准确预测小微客户对新产品的最终态度和取舍,除非每一个产品、每一例市场方案甚至每一个差异化特征、每一项技术卖点都走出银行,在小微客群中不断改善测试,不停反馈循环。


在大数据时代,小微信贷产品创新将实现“以数据为中心”,遵循“小步快跑”、“循序渐进”、“不断试错”的思路进行。中小银行推出的小微信贷产品上线后,通过对业务办理过程中小微企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提炼、梳理小微企业客户的数据特征,持续不断地进行再创新、微改造,实现小微信贷产品快速迭代,进而使小微信贷业务拥有竞争力。


运用大数据推进小微信贷业务创新,不但要顺应市场快速反映推出新产品,也要重视对目标客户群使用产品的意见建议搜集,通过用户互动、反馈迅速调整原型设计,把这个过程中小微企业客户的反馈作为设计决策的部分依据,通过不断地迭代使产品日臻完善。


从国内部分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产品的开发和演进情况看,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创新迭代的小微信贷产品存在着清晰的脉络:


在“小微信贷产品1.0”时代,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可以“在线融资申请”和“网上自助用款”,分别实现了贷款业务中,前后两端环节的流程线上化,属于“金融互联网”范畴下的初步“触网”。随着中小银行拥抱互联网的步伐不断加快,线上申请与自助用款已逐步成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基本配置”。


在“小微信贷产品2.0”版本中,中小银行在小微信贷尽职调查环节实现了线上化突破,对客户基础信息、交易(经营)信息和行为信息等数据实时采集,通过对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为审批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核心要素就在于大数据的引入,如中信银行在2013年末与银联商务合作推出的“pos贷”业务。


在“小微信贷产品2.5”时代,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产品均是以存量客户在行内本外币存款、国债、保本理财、或是由银行代保管的贵重金属进行质押作为风险控制手段,通过在线办理完成放贷,属于低风险业务。


在“小微信贷3.0”时代,中小银行将先进的大数据平台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挖掘和建模技术、智能统计分析技术等引入传统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和管理中,推行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智慧风控、智慧管理,破解小微企业在寻求融资过程中的渠道单一、抵押不足、申请材料搜集困难、审批等待周期过长等痛点问题。至此,中小银行彻底打通了贷款的申请、尽调、审批、放款各个环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线上小微信贷。


大数据时代,提升客户体验是臝得市场竞争的关键。中小银行如果能在体验经济上实施更多的创新,就可以掌握小微企业信贷竞争的主动性。大数据之所以给中小银行的小微信贷业务带来新商机,其关键点就在于可以运用大数据来强化小微企业客户体验,提高小微企业客户忠诚度,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决策,获得更多竞争优势。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中小银行将由被动提供小微信贷转变为主动研发产品,面向小微企业客户营销由“广泛撒网”向“精准制导”转变,小微信贷的审核审批由“经验依赖”向“数据依据”转变。通过对小微企业客户的企业行为和经营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中小银行可提炼出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满足小微企业的现实信贷需求和潜在需求,优化中小银行的营销资源配置,以合适的促销策略和营销渠道对小微企业进行精准营销,为小微企业客户量身打造金融解决方案,面向小微企业推送和推介定制化的产品业务,有效改善小微企业客户体验。


当前,客户已经逐渐习惯了互联网产品简单、快速的使用体验,对产品的期望值不断提高,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关键就在于,中小银行的小微信贷产品设计要深入了解各类小微企业客户的特点、心理和行为及核心诉求点,借助大数据技术,从“核心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提升小微企业客户体验。


一是核心需求。中小银行的小微信贷客户定位是数量庞大的长尾小微企业客户,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只有“纯信用”、“无担保”的产品属性才能让经营良好但无法提供抵押担保的小微企业客户获得资金支持,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小微企业客户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数据说话,同时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满足长尾端小微企业客户的“核心需求”。


二是期望型需求。“便捷”、“高效”、“安全”是小微企业客户的“期望型需求”。“便捷”要求中小银行向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业务入口、更灵活的交易时间、更简洁的交互界面、更简单的操作流程;“高效”需要中小银行能提供更快的线上响应速度,包括快速的客户识别、及时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精准的匹配和快速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同时也需要更快的线下支持速度,对于线上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快速的线下跟进服务;而“安全”则需要中小银行为小微企业客户创造稳定、可靠的信息安全环境。


三是“兴奋型需求”。在传统贷款流程中,申请(授权)提交、合同签订、提款都需要小微企业客户完成“亲自签名”的环节,小微企业客户在提供各类材料后仍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而在大数据时代,中小银行的小微信贷产品只有实现“全线上’’(在线申请、远程授权、电子签约)和“实时反馈”(实时审批、随时支用)才能够满足小微企业客户的兴奋型需求。


中小银行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对小微企业客户需求的分析,以及对产品的针对性、适用性分析,重塑中小银行与小微企业客户的联系,培育新的生态系统和服务链条,从小微企业客户能感知到的触点入手,提供更贴近市场、更专业、更快捷、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中小银行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全天候实时办理,可以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有效开拓小微信贷的“长尾”客户资源,这已经成为中小银行提升小微信贷业务水平,提高小微金融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抉择。


中小银行应秉承“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和“把简单留给用户,把复杂留给自己”的原则,设计出功能完备、操作便捷、实时交互的小微信贷产品,并将网银、征信查询、信贷管理、风险预警等系统进行整合,把小微信贷业务的审批、管理环节交给后台IT系统来完成对业务的全流程支持。


中小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在小微企业客户在线提供数据查询授权后,自动发起调用客户的个人信息、企业工商信息、企业税务数据、各类行政公开信息、人行征信信息以及借款人在该银行的业务信息等,随后将采集到的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推送至专家决策平台进行信用评分,通过对申请人个人情况、背景经营实体情况等多个维度进行加权评分,最终得出该笔申请的综合评分,决策引擎根据评分做出是否通过自动审批的判断,并为每个小微企业客户匹配相应的授信额度与贷款定价,客户从提交审批到得到审批结果的时间可因此缩减至短短几秒钟。


中小银行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较低的边际成本,将服务范围覆盖到原本难以涉及的长尾小微企业客户群体;通过多维度的引流批量获客,精准的客群定位和客户分层,使中小银行可以更高效地服务于多层次小微企业客户;贷款从申请到发放均通过线上实时操作,摆脱时空束缚,降低中小银行的运营成本;系统自动审批通过后,借款人就可通过网银在线完成授信合同的签订,并在额度有效期内可以通过网银自助循环用款。利用大数据技术,中小银行可实现小微企业客户全产业链、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而推行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全流程的管理和服务便能实现,可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全方位服务。


中小银行可以通过对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进行建模分析,设计出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在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时,根据客户的财务数据、法人代表信用情况、纳税记录等数据,实现小微企业贷款无纸化、全线上申请和在线审批、发放。在信贷审批过程中,主要依靠大数据系统对内外部数据的核实和验证,并由此形成决策。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借助大数据系统对小微企业担保情况、经营管理、财务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监测,进而实现贷后管理的数字化管控。


全面准确掌握小微企业需求,是中小银行提供有效金融服务支持的前提。中小银行可以探索开发大数据精准服务系统,通过对小微企业客户交易行为、习惯进行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小微企业客户的信贷需求,解决需求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通过对小微企业客户股权、财务、交易等信息进行全方位画像,构建“客户360视图”功能,深入分析客户经营状况,充分挖掘小微企业客户需求。


利用大数据技术,中小银行还可以构建企业生命周期分析模型,从行业成熟度、自主创新能力、未来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自动划分企业生命周期,动态挖掘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的小微企业,分别通过投贷联动、产业投资基金、并购贷款等多种服务模式和手段,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此外,中小银行还可以探索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整合与小微企业相关的上下游合作方、互联网供应链平台等,形成新的全产业链合作机制,创新提供一揽子、线上化的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


依托大数据技术,中小银行通过对小微企业客户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服务,将有望实现“5A”智慧服务,即任何用户(Anyuser)、任何需求(Any demand)、任何时间(Any time)、任何地点(Any where)、任何产品/服务(Any product/service)都能做出及时、有效、满意的响应。


全社会各要素的数字化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特征。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要素的分析和管理,都将以对大数据的收集、运用作为前提。作为经济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银行也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与小微企业客户相关的内外部数据的有效分析,多维度描述小微企业客户特征,针对每个小微企业客户的需要和特征进行精准营销,增强营销的实效性和精准性。


中小银行在小微信贷产品营销策略上,可以釆用“高打低聚,言之有物”的总体策略,“高打”就是通过中央主流权威数字化媒体,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项目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占领社会舆论的制高点。“低聚”,就是通过持续规划线上数字化+线下活动营销模式的互动性活动,聚集中小银行原有小微企业客户与潜在客户,形成稳定、有效、有感情的持续互动,从而增强老客户的忠实度,也有效增强对潜在客户的口碑传播,最终形成用“客户影响客户”的良性营销循环。

“言之有物”,就是在数字化传播的内容层面上,积极梳理小微信贷产品的特色亮点和差异点,开发适合数字化传播的原创内容,通过数字化渠道进行传播,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小微信贷产品营销的效果。


通过积极塑造互联网背景下的关注热点,策划举办正向且影响力大的业务品牌事件,有节奏地保持小微信贷产品的品牌热度,面向小微信贷产品的潜在客户群体,全方位传播产品的特点,提升信贷产品在市场上影响力,推动小微信贷产品营销。而在数字化营销的渠道选择上,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擊定位目标客户群体进行产品推广,并链接小微信贷产品的服务平台,如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从而提升小微信贷产品潜在客户转化率。


因此,中小银行有必要顺应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趋势,加强数据收集,强化与电商企业、互联网媒体、数据平台机构、社交网絡等的合作和数据共享,综合分析国内外各类型传播媒介和渠道的花费和占比数据,为数字化营销提供数据支撑,并通过嫁接新技术、新手段实现小微信贷业务传播和营销的目标精准化、方式互动化、内容娱乐化、渠道融合化。


菲利普科特勒在2005年提出精准营销(Precisionmarketing)的概念。精准营销理论认为,商业机构不论是要开拓和抢占市场,还是维护和保持市场份额,都需要针对潜在消费群体和现有的客户群体,开展精准化、性价比高、效果可度量的营销活动。为了实现业务拓展,商业机构非常有必要强化对营销活动的规划以及对营销活动效果的监测和计量,尤其是有必要加大对直接销售沟通的投资。精准营销概念强调,通过对目标受众的分析运用,采用精准定向技术,传递广告信息,在性价比、提升传播效率、提高转化效果等方面更具有优势。作为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精准营销是对传统营销方式的颠覆和扬弃,否定了根本不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接受意愿,漫无目的地对公众进行直接、粗暴的信息促销“轰炸”,强调对社会公众进行细分,细分的依据是公众在互联网渠道上阅读、浏览、查询乃至购买时所留下的需求轨迹,并据此对公众进行标签化区分。在围绕具体业务和产品制订营销计划时,则根据业务和产品的特性,筛选公众标签,快速锁定客户,由此发起精准性的营销活动,包括潜在客户挖掘、存量客户互动、价值客户转化、挽留流失客户等。中小银行推进精准营销,其前提是中小银行需要对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做出研究,深入了解小微企业的需求,并通过对银行内部已经拥有的小微企业客户信息的整理,以及购买外部机构的第三方数据,梳理出小微企业的业务需求、产品偏好、关注习惯等数据,形成小微企业营销标签,并据此实现营销的精准化,即在合适的渠道、时间、地点,将合适的小微信贷产品提供给有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的企业。中小银行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多维度进行小微企业客户分类,而且可以综合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资产、结算量、风险偏好等多种因素进行分类,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进行一系列精准营销:


一是借助大数据,中小银行可以获取小微企业交易特点和资金需求特点,针对特定企业提供精准营销产品。通过收集和挖掘小微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市场营销人员的社交活动数据,中小银行可以开展成本较低的社交化营销,借助于开放的互联网平台,进行产品和渠道推广。中小银行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反馈的海量数据,评测营销方案的阶段成果,实时调整营销方案,快速进行产品宣传、品牌宣传、渠道宣传等。


二是中小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动态管理企业的信用风险。通过搭建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及时预测和介入高风险信用事件,预防信用欺诈,并通过展现风险视图控制信用风险,提高信用审批效率。


三是中小银行可以利用整体样本数据,从小微企业客户职业、信用、交易等各个方面数据对客户进行分类,依据客户需求实现信贷产品订制。


中小银行传统小微信贷业务,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业务操作规范,包括小微信贷业务办理中对小微企业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等内容提出了格式化规范,同时对小微企业贷前调查、贷后检查等环节也明确了材料格式。这些业务规范在帮助中小银行推动小微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业务管理规范还是以定性为主,量化手段比较薄弱,限制了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的风险防控水平。


受益于大数据技术的突破,商业领域的超级存储和运算能力获得了飞跃性增强,金融量化、大数据挖掘、金融模型等智能工具被运用于金融领域,借助消费场景、大数据、反欺诈系统、决策引擎等金融科技手段来进行信贷业务的管理,通过强大的量化系统,对小微信贷业务的产品开发以及风险管理流程进行规范,打造标准化的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减少人工操作,节省运营成本,降低操作风险,以此实现高效、友好的小微信贷业务服务。


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的标准化,其核心在于遵循模块化原则进行业务系统构架设计,着力打造小微信贷业务的渠道模块、营运模块、风险管控模块、经营决策模块,满足小微企业客户的多样化信贷需求,同时借助模块缩短业务开发和审批周期,提升市场快速响应能力。


中小银行可以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从小微信贷业务发起开始,到客户资信的审核、银行内外反欺诈分析、业务策略制定、授信额度审批、定价管理、贷后管理等流程,均建立相应管理模块。同时,通过运用互联网与大数据建立风险控制模型,实现对小微企业客户和账户信息的集中管理,并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的整合分析,解决信息碎片化和不对称问韪,实现操作线上自助、业务自动处理、风险精准监控,实现对小微企业的标准化信贷。


仅以授信定价管理模块为例,中小银行可以在小微信贷业务定价上,研究开发成本加成定价模型,结合产品、客群、地区等因素,设计符合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的基础通用定价模型,开发统一定价决策引擎,统一管理小微信贷产品定价。


中小银行为小微企业客户风险定价建立一整套数据化模块体系,应该包括客户分层、定价模型及参数设置、定价审批流设计、定价符合度分析及定价后评价等子模块。


客户分层作为中小银行制定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定价策略及营销策略的第一步,不仅决定了中小银行对小微企业客户的认定是否准确,全行上下的策略是否统一,更决定了在此基础上的定价和营销策略是否行之有效。在客户分层子模块中,风险主导型小微企业客户分层方法基于风险角度,对不同小微企业客户的风险评级进行判断,然后考虑小微企业客户为中小银行带来的收益,使用稳定且有区分度的分层指标对小微企业客户进行综合贡献度分层,对于不同层级中的小微企业客户给予不同的价格优惠,最终实现小微企业客户差异化定价,维护与优质小微企业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


在定价模型方面,定价模型及参数设置会根据中小银行经营特点和小微信贷业务发展要求,采用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客户风险定价策略,以小微企业客户分层为基础,给予小微企业客户一定价格优惠,得到小微企业客户风险价格。这种策略不但符合国际通用的风险定价策略,也符合“新常态”下宏观经济状况及利率市场化加速背景下的我国中小银行风险增大、息差收窄的现实要求。


当前,随着网络互连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进化,网络连接的对象由人扩展到物,一个“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新时代正迎面而来。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分支领域,物联网金融通过对客观事件的全程感知,有效解决信息的不对称、不真实,有利于提高获取大量真实数据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小微信贷业务的标准化水平,助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动产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是包括中小银行内在的金融机构重点关注的信息,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包括企业治理和运营风险,也是中小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中小银行可以基于小微企业工商注册信息、征信、司法等外部数据以及仓储等物联网数据,针对小微企业一些重要的经营事项发生的变更、风险,开发完整的预警信号体系,采用T+1更新模式监测企业经营状况,一旦发现以下监控指标显现的风险,第一时间向中小银行推送预警信号。


中小银行可以联合物联网研究机构,制定覆盖动产进、销、存等环节的小微企业融资产品方案,通过与仓储监管机构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所有质押物从源头掌握信息,全过程实时监控,杜绝权属不清、以次充好、非法转移等行业痛点问题。借助物联网技术,小微企业的每一笔贷款都可以在中小银行后台信贷审批、风险管理等系统中自动处理,质押物入库与出库信息实时导入贷后管理系统,全面强化了中小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措施。


中小银行可以将物联网技术与银行金融业务实践相结合,创新物联网金融新业态,探索搭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客观信用体系,切中长期困扰小微信贷业务的动产融资费时费力高成本、金融业信息不对称高风险的痛点。


中小银行可通过物联网实时获取小微企业质押物信息,帮助企业凭借生产、流通中的动产实物获取授信资金,提供灵活多样的贷款方案。小微企业可以全线上办理信贷业务,实现随借随还,解决生产经营的资金周转需要,降低融资成本。中小银行通过物联网技术深化小微信贷业务标准化管理,并可以借此撬动动产金融、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的发展,让缺乏不动产而动产充足的生产型、流通型小微企业获取信贷支持。


长期以来,中小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大多采用“一对一’’的客户营销和管理模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营销成本较高。而借助大数据,中小银行可以实现小微企业客户群体的批量化营销和拓展,提升小微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实现小微企业业务快速发展。


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批量化管理,其核心是基于对包括商圈、行业、产业链等在内的细分市场大数据的分析,对具有共同风险特征和相同特点的小微企业客户群体,快速实现多渠道客户接入,订制个性化、专业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方案,进行集中的批量营销和信贷管理,包括批量化的授信群体、产品配置策略、定价策略、综合开发策略、风险控制措施及贷后管理方案,体现批量开发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小微企业客户多渠道获得融资和金融服务的需求。


中小银行小徽信贷业务批量化管理包括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一是推进批量化外部获客。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可以采用内外部渠道结合的方式进行获客,通过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小微信贷业务申请平台,如中小银行网上银行.直销银行等,或者税务、电力、工商等中小银行外部数据来源方官方网站,将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的贷款申请模块直接嵌入其中。


有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登录时,系统根据小微企业的基础信息和其他经营数据初步计算出能够获得的预审批额度,直接将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客户引入信贷业务申办流程。小微企业客户在线点击提供外部数据查询授权后,其基础信息即进入到中小银行批量化管理系统中。通过批量化获取小微企业客户信息,加强小微客户筛选、信贷投放以及项目储备。


二是形成批量化小微企业数据库。通过中小银行自身平台以及税务、电力、工商等中小银行外部合作平台批量获取的小微企业客户名单,中小银行可以快速掌握小微企业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情况等定量指标,以及小微企业账户开立机构、账户类型、行业及区域、企业信用、经营年限等定性指标。根据这些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中小银行可以构建小微企业客户基袖数据库。


三是制定批量化金融服务方案。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对市场和客户的细分,把小微信贷服务向线上线下两端延伸。对通过授信的线上小微企业客户,20强化服务对接,挖掘其他金融需求,配套提供增额融资、代发工资、结算理财、投资等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提高客户黏性。


对未通过审批的线下小微企业客户,可以依据风险评估和客户价值信息进行梯度细分,匹配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避免潜在价值客户流失,特别是聚焦“大消费类、民生类、科技类”小微企业营销,加快搭建批量化管理平台和载体,充分挖掘中小银行自身存量资源,以“1+N”供应链融资批量化管理带动小微金融业务与其他金融业务联动合作,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四是实现批量化信贷审批和风险预测。借助大数据技术,中小银行可以构建实时、科学的信贷管理体系,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再造。


来自行内外的大数据,将可以帮助信贷审批部门建立风险控制模型,开展实时数据监控与风险评估,实现批量化信贷审批管理。借助准确、实时、有效的大数据,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的风险定价准确性与管理效率将显著提高。通过海量数据分析,梳理分析数据关系,可以对中小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审批监控与测算模型进行优化,实现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量化,并由此建立起科学的大数据风险预测体系。


中小银行实现小微信贷批量化管理,其核心操作在于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存储和分析。数据可以大致分为定性数据、定量数据以及定性与定量结合类数据三类:定性数据主要包括行业和区域类数据,可以帮助中小银行从宏观上对区域或行业内小微信贷风险评估;经营管理类数据,可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及电子商务平台、结算平台、移动网络、互联网、社交网络获得;担保类指标,包括抵押类、保证类.质押类指标。定量数据主要包括财务类数据,来源于小微企业提供的报表,通过与小微企业所属行业内存量小微企1客户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的比较,来对小微企业客户财务状况定量比较。


定性与定量结合类数据包括小微企业实际控制人及家庭情况数据,这类指标中,小微企业的资产与负债情况数据是关键指标,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信息验证与数据核对类数据,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中小银行可以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小微企业信贷需求情况,对小微企业进行“客户画像”,其流程有二:一是中小银行对自身多年积累的信贷数据进行梳理、分析,筛选出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有重要影响的指标,形成一套数据标准。二是对这些数据标准进行持续整理,分析小微企业所属行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自身运营情况。此外,中小银行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形成小微企业的“人际关系”视图,对企业关联关系进行识别,核心是正确识别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主要方法是研究、分析小微企业的上下游企业运营情况、资金流向等。


中小银行要实现小微信贷业务数据的批量化分析,可以通过构建客户大数据信息平台来实现。借助大数据平台,中小银行可以对数据进行统筹管理,实现各类数据的加工和共享,实现智能决策判断。通过数据分析,中小银行可以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贷前、贷中、贷后环节进行全方位分析,实现对小微企业经营情况的实时监控,并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中小银行的竞争对手已经不仅仅是银行同业,还包括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如何摆脱网点限制,更多地获得小微企业客户是中小型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小银行有必要将场景化的应用作为实现管理创新的重点,以电子账户为主要产品,结合线上线下的资源,采用流量+批量的推广方式。一方面向小微企业客户提供场景化应用,为客户提供便捷的网上理财、融资等业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分支机构可触达当地公司企业的优势,利用银行账户资信证明、资金托管的功能,为合作的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实现批量获客。而这需要中小银行的市场品牌推广部门和产品研发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将中小银行既有的金融产品进行场景包装,将金融产品翻译成各种场景的形态,让产品成为小微企业信贷客户“此情此景”中恰好需要的种类。


近年来,随着国内银行业小微信贷业务市场竞争的持续加剧,中小银行坚持“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普遍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洞察小微企业信贷客户需求,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加强金融服务场景创新,满足小微企业客户金融需求,努力为小微企业提供场景化的服务,持续优化小微企业体验,努力为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一站式、无缝对接、最具价值的金融方案。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中小银行的这种努力变成了可能。通过挖掘和整理中小银行自身积累的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大数据平台,融合最新科技,融聚员工心智,兼收并蓄,与时倶进,实现各类发展要素创造性融合,发掘小微企业信贷市场的场景热点,预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趋势,分析和描述小微企业信贷客户在不同场景中的经营行为和生活状态,推进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运用社交网络平台的非结构化大数据,着的放矢地制定全流程的小微企业信贷客户营销和管理策略,持续提升场景构建和服务水平,努力为小微企业信贷客户创造更高价值。中小银行要创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应当努力向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公司学习,丰富和优化小微产品服务应用场景,不断改进手机银行、网银等功能,使小微企业客户的体验持续提升。中小银行应深入研究小微企业信贷客户在不同场景中的需要和感受,基于场景差异提供个性化、交互式服务,臝得小微企业信贷客户的信赖。中小银行应注重提升各类平台、业务和产品的活跃度和客户粘性。中小银行可以对小微企业信贷客户的资金需求及经营行为进行流程分析,在满足核心信贷服务场景之外,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工具,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的应用场景覆盖面,让小微企业在更多的场景访问和使用中小银行产品和服务。


2016年,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首次提出“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概念。在打造数字中国的背景下,强化金融科技应用,是银行业提升服务、创新突破的必然选择。2017年是金融与科技发力合作的一年,也是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变局之年。金融科技对于银行业来说早已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商业模式,是解决银行业战略转型的重要驱动力。这就要求中小银行进一步把握时代机遇,加快以新兴技术重塑自身业态,加快管理手段、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的革新。


中小银行要实现跨界共赢,就需要充分依靠第三方平台的力量,利用互联网公司大量的客户群体、成熟的运营平台、丰富的运营经验、专业的运营人才,同时发挥自身风险控制、产品种类繁多的优势,通过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特点优势,做到协同发展,互惠互利。商业银行的合作伙伴并不仅仅局限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即使合作也处于被动),而是应明确定位,与一些新兴互联网企业合作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中小银行要进一步在拓展场景化服务渠道上下功夫,持续建设以移动端为主的电子银行和直销银行场景,不断增强线上服务能力。通过加强外部合作,将金融服务充分融入线上消费、投融资、社交等工作生活场景,利用互联网营销方式快速获客。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大量与公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逐渐汇聚到了各级政府数据库中,政府掌握着全社会信息资源的80%,其中包括3000佘个数据库。因此,中小银行加大与政府合作,能掌握更多宝贵的数据资源。在政府部门掌握的数据中,小微企业的纳税数据能直观地反映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中小银行可以和税务部门合作,借助纳税数据资源,提升小微信贷服务效能。在政府部门的数据资源中,小微企业的用电数据同样是一拷“宝藏”,用电数据同样可以较为清晰折射出一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s中小银行不妨与电力部门合作,借助电力大数据资源,打造契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中小银行需要进一步优化大数据管理体制,积极与互联网公司、地方政府、事业单位等商务、政务机构合作,广泛获取第三方数据,完善大数据基础;建立外部数据引入机制,拓宽引入模式,不断交叉验证与完善数据,形成数据资产;加强客户行为数据采集,整合积累行内自有数据,提升数据应用能力。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业经历了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慧化四个发展历程。进入21世纪,我国银行业进入信息化阶段,其特征是借助软件技术搭建应用系统,支撑业务高效运营,运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历史信息存储查询。


2002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建设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全国联网运行。小额支付系统也于2006年推广应用到全国。


在网络化时代,银行业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提升管理能力,支持业务发展,提高风控能力,实现计算机的互联互通,以集成网络应用为主,分散的信息转化为集成信息。当前,中国银行业进入智慧化时代,其特征是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实时、高效的业务流程,降低线下运营成本。


中小银行可以以创新性的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将先进的大数据平台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挖掘和建模技术、智能统计分析技术等引入小微信贷业务中,形成新的融资管理体系,在小微信贷业务中注重线上化系统开发,将小微信贷业务审批规则线上化为自动审批策略,包括政策性禁止规则和风险审查规则,实现小微信贷业务的实时审批,提高小微信贷业务的运营效率。


通过线上化操作,小微企业客户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和时间约束,提出信贷需求,在符合贷款标准的前提下实现快速下款,小微企业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自助式提还款,使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显著提高,同时,线上化管理还可以减少信贷过程的人工干预,使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操作风险降低。利用线上化互联网平台信息的交易具有即时、便捷的特点,中小银行依托大数据技术,小微企业贷款的发放只需要小微企业客户在网络银行等渠道上在线申请即可第一时间实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流程比中小银行传统小微信贷业务的审批程序更为快捷。大数据技术帮助中小银行实现小微信贷业务的系列化、模块化产品设计,有效简化融资环节,降低运营成本。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中小银行可实现对小微信贷流程的再造。结合中小银行传统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信贷管理制度,在互联网环境中改进信贷流程。通过集成信息数据的搜集处理,中小银行可以实现小微信贷业务从“线下”到“线上”、“手工处理”到“多系统集成”的转变,从而大大提高小微信贷业务流程的效率,满足小微企业客户对业务方便、快捷的要求。中小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的发放只需用户在电脑前点击申请即可快速完成。基于大数据的系统全自动信贷审批不仅大大缩短小微企业货款时间,也让中小银行节约了运营成本和审核成本。


通过实践创新,发现小微企业大数据信贷产品对于破解小微企业信贷难题、降低银行企业之间的信贷不对称、提高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效率等发挥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成为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并未改变,我们必须结合小微企业大数据线上、线下产品的特点,加强对小微企业大数据产品关键风险点的研究与防控,为小微企业大数据信贷创新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7
标签: 信贷 背景 数据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数字技术浪潮下的交易银行:如何强化风险管理,守护信贷安全?

2024-12-26 17:39
6313

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交易银行如何有效整合大数据资源以优化客户体验?

2024-12-09 17:25
248338

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交易银行如何有效整合大数据资源以优化客户体验?

2024-12-09 17:25
241707

央行等七部门:探索运用交易数据创新“脱核链贷”业务模式  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数字化水平

2024-11-29 13:21
98276

Meta为Messenger推出AI背景、高清视频通话等功能

2024-11-29 13:19
90517

上海金融监管局发布2024年9月辖内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

2024-11-26 15:07
8899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