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煤炭消费将何去何从?

2019-03-26 17:52 57993

大型运输机械在福建莆田湄洲湾北岸东吴港区堆场运送煤炭。国际能源署报告引发行业热议——未来煤炭消费何去何从未来全球煤炭消费走向如何?中

大型运输机械在福建莆田湄洲湾北岸东吴港区堆场运送煤炭。


国际能源署报告引发行业热议——未来煤炭消费何去何从


未来全球煤炭消费走向如何?中国煤炭销量增了还是减了?煤炭污染的标签能不能“洗白”?一个个事关煤炭行业的热点问题,在25日国际能源署发布了《全球煤炭市场报告》后,再次引发业界关注——


2月25日,国际能源署在北京发布《全球煤炭市场报告(2018—2023)》(以下简称《报告》)。这一报告在业内引起较大关注,也引发了一场关于未来煤炭消费走向的讨论。


中国煤炭消费是增还是减

《报告》称,中国是全球煤炭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但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期,煤炭需求将逐渐下降。中国煤炭消费量将呈现平均每年不到1%的结构性下降,将由2016年的38.7亿吨减少到2023年的37.7亿吨,年均下降0.5%。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对这一说法持保留意见。他认为,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能源消费总量适度增长是必然的结果。未来5年煤炭消费仍将保持小幅增长趋势,总量维持在40亿吨左右。

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则表示,未来几年,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预期、主要下游行业发展趋势、大气污染防治等因素,结合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预判煤炭消费量还有一定增长空间,到2020年,煤炭消费量在40亿吨到41亿吨之间,但天气因素和水力发电的不确定性对煤炭需求的影响需要重点关注。

据统计,我国煤炭需求曾在2013年达到峰值42.4亿吨。2014年至2016年,煤炭消费量连续3年下降。2017年至2018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又开始恢复增长,2017年同比增长0.7%,2018年增长2.5%。其中,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增长是我国煤炭消费量恢复增长的最主要因素,2017年、2018年,电力行业耗煤同比分别增长4.9%和6.4%。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当前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已经逐步下降。2018年,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约59%,较2017年下降1.4个百分点,这是自2011年煤炭占比高达70.2%以来的持续下降。

此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资源的可靠性、价格的低廉性、利用的可洁净性,决定了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和作用仍难改变。

按照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政府承诺和“十三五”能源规划,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8%,消费量在41亿吨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20%,煤炭比重降至50%左右,消费量在42亿吨以上。

“中国依然是国际市场的价格制定者。”《报告》称,过去一段时间,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球范围内对新矿投资的匮乏使价格走高。


一个星球两个煤炭世界


《报告》用“一个星球,两个煤炭世界”来概括当前全球的煤炭走势。


一方面,煤炭仍然是全球能源系统的核心,由于价格实惠、储量丰富和便于运输等特点,煤炭仍然是很多国家的主体能源。特别是在中国、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煤炭提供了能源安全,让当地人用上了能源,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


但另一方面,欧盟28国将逐步淘汰煤炭。《报告》称,逐步淘汰政策已经在欧洲国家广泛发布并实施。据媒体报道,2019年1月底,德国煤炭退出委员会宣布将在2038年前关闭所有煤炭发电厂。


为了落实《巴黎协定》中的节能减排目标,欧洲各国政府已经相继列出放弃煤电的时间表:英国决定在2025年前关闭所有煤电设施;法国计划到2021年关闭所有燃煤电厂;芬兰打算到2030年全面禁煤;西班牙电力集团计划到2020年完全关闭燃煤电厂;荷兰将从2030年起禁止使用煤炭发电。


《报告》显示,未来5年全球煤炭需求将保持稳定。欧洲和美国市场煤炭消耗将下降,但其下降的份额将被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增长抵消。未来5年,煤炭对全球能源结构的贡献将从27%下降至25%,其主要替代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


清洁与否看排放不论出身


凌文称,清洁能源的界定,应只论排放,不问出身。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战略角度,在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丰富性、经济性、可洁净性和保障程度高的优势,全面推进煤炭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提供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说法。他表示,现在我国70%的煤电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标志着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有效缓解了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为世界范围内煤炭清洁利用作出了示范。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延江则认为,煤炭可以清洁利用,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把对大气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秉承“不论出身,只论排放”的原则,目前中国70%的燃煤发电实现了超低排放,意味着达到了天然气的排放水平。


凌文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已经被国家列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共安排22个示范工程,总经费1640亿元。煤炭行业迎来从高碳重污染能源向低碳清洁能源转变的重大机遇。


国际能源署的《报告》称,煤炭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碳捕获、利用和储存(CCUS),认为“没有CCUS就没有煤炭的未来”。凌文认为,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仍是中国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CCUS技术将成为中国履行应对气候变化责任、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控制总体减排成本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


来源:经济日报


4
标签: 煤炭 消费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