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蓝海时代”的消费金融亟待升级
作为一个普遍认可的万亿级蓝海市场,消费金融近几年快速发展。不过随着行业风险暴露、监管收紧、居民杠杆率不断提高等,消费金融市场进入“后蓝海”时代,在新的发展阶段,消费金融也需要走向升级之路。
作为一个普遍认可的万亿级蓝海市场,消费金融近几年快速发展。不过随着行业风险暴露、监管收紧、居民杠杆率不断提高等,消费金融市场进入“后蓝海”时代,在新的发展阶段,消费金融也需要走向升级之路。
“后蓝海”时代
消费金融蓝海仍在,但已进入“后蓝海”时代。
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居民杠杆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截至2017年,住户贷款余额/GDP达到49%。主要是受消费性贷款快速增长的带动,其中又以比重较大的个人购房贷款为主(占中长期贷款比重接近九成),这与我国房地产销售市场快速增长有关;同时随着消费金融渗透率的提高,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也在快速增长。
从国际上来看,金融危机以后发达经济体居民部门整体呈降杠杆趋势,新兴市场国家呈加杠杆趋势,我国居民加杠杆速度显著高于新兴市场平均水平。短期快速加杠杆暴露出许多问题和风险,例如金融风险的上升,校园贷、现金贷等市场暴露出的贷款诱导、过度授信、高利贷、暴力催收等问题。加之我国宏观经济下行以及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消费金融市场短期存在合理调整的需要。
不过我国居民杠杆率总体上还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并且我国经济还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总量以及消费市场均有巨大增长空间,我国信用体系等基础设施也有待完善,中长期来看消费金融仍然存在巨大发展潜力,特别是比重较低的非房贷类消费金融市场。
从政策上来看,8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提出要“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9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提升金融对促进消费的支持作用,鼓励消费金融创新,规范发展消费信贷,把握好保持居民合理杠杆水平与消费信贷合理增长的关系”。
整体来看,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中长期仍然存在巨大潜力,政策层面对消费金融依然持鼓励态度,蓝海市场依然存在。不过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风险,短期存在调整压力和需要,政策上也指出要“规范发展”“合理增长”,消费金融市场度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进入了规范发展、更加比拼质量的“后蓝海”时代。
升级之路
进入后蓝海时代的消费金融,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合规发展也将更加严格,许多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已无法延续,行业面临许多新的变化和要求,需要走向升级之路。具体而言,需要在五个方面进行升级:
金融普惠升级
借助于大数据等数字科技,消费金融服务机构能够“看懂”更多用户信用,无需再单纯依赖征信记录、工资流水等传统要件,同时改变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效率,从而增强了消费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但发展初期其客群仍然主要集中在东中部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因为这些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有利于采用数据风控的模式,同时这些地区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更高,是消费金融较为优质的市场。不过进入后蓝海时代,这些地区的市场趋于饱和,消费金融服务需要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下沉,覆盖更多的人群,升级金融普惠性。在下沉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注重借助数字科技能力优化消费金融服务的成本效率;另一方面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有效的线下场景模式,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金融模式。
服务水平升级
随着消费金融存量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对消费金融的服务水平提出了升级需求。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消费金融定价的精细化。消费金融服务机构需要进一步强化数字科技能力,基于用户数据的积累和模型技术的完善,继续提高消费金融定价的精细化程度,真正做到“千人千面”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获取和留住优质用户。(2)消费金融服务的个性化。随着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用户将衍生出更多个性化的需求,例如更多样化的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产品需求、个性化的品牌认知、个性化的权益需求等,这也需要服务机构供给的相应变化。(3)信用消费的品质化。随着用户信用的积累,信用也成为用户价值的一部分。可以开发更多的信用消费服务,打通用户信用与消费价值的转化链条,为其提供更具品质的“消费+金融”服务。(4)消费者金融的外延化。随着用户的成长,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也在发生变化,用户的融资需求在随着年龄变化而增长,并开始从单纯的融资需求者向资金盈余者转变,消费金融会向更加广泛的消费者金融转化,也需要机构为用户提供进一步的融资、理财、保险等更多的金融服务。
场景融合升级
2015年以来,“现金贷”市场快速爆发,火爆一时的场景金融陷入低迷,但随着行业风险的暴露、监管的加强,“现金贷”发展受到限制,行业回归理性发展,消费金融将向场景金融回归。与之前场景金融不同的是,后蓝海时代消费场景金融的发展,需要更多依靠数字科技能力的驱动,其核心是以科技驱动构建可控的资金链闭环,进一步向精细化、垂直化发展。依托C端向B端服务延伸,同时考虑C端和B端的需求,融合金融服务与线上线下场景,在降低消费门槛、提供更多的资金管理方案的同时,促进B端消费供给的优化。融合消费金融与消费场景,构建产品使用的“无感”性,是消费场景金融的一个重要特征,但需要同时考虑用户教育和知情权,避免用户“被贷款”等问题,在实现“体验无感”的同时,做到“认知有感”,让用户对所使用的消费金融产品有清晰的认识。
合规发展升级
随着行业的发展变化,监管的逐步规范,合规问题已成为下阶段消费金融发展的核心之一。从资金、获客、放贷、运营到催收等各个环节均面临合规发展的问题。在消费金融业务开展的过程中,除了坚守资质合规、利率合规、催收合规等底线外,消费金融服务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用户的权益保护,在关注C端贷款风险的同时,也需要关注B端风险,尽可能避免B端的欺诈、违规等风险对C端消费者权益的伤害。同时,需要在体验与合规之间做到合理平衡,如前文所述,不能简单甚至故意追求消费金融服务的“无感”性,而应当做到用户的“认知有感”。另外,利用监管科技加强消费金融的合规发展,降低合规风险是重要技术发展路径。
科技能力升级
在发展初期,许多机构依靠“高息覆盖高风险+流量驱动”(通常还与暴力催收相伴)的模式就能做的风生水起,但当行业进入调整期,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消费金融服务将在合规的前提下,真正回归“成本、效率、体验”上的比拼,其核心在于依靠科技能力的升级促进消费金融趋向个性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
对于消费金融服务机构来说,科技能力升级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不断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重视与投入,建立独立自主的数字科技能力,不断改善消费金融服务的成本、效率与体验;二是在增加自身技术投入的同时,加强与外部数字科技公司的合作,利用外部技术服务升级自身科技能力。前者适合资源实力雄厚、科技能力较强的大型机构,后者则更加适合中小型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字经济时代,用户行为、数据、场景等不断泛化分布,完全封闭的技术发展路径既不适用也不经济,开放合作将是行业发展趋势。
总之,进入“后蓝海”时代,消费金融发展的路径将产生许多新的变化,消费金融服务机构也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需要从各个方面优化升级才能适应新的时代,获得持续的发展竞争力。
(作者为京东金融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