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规模减税之猜想

杨志勇 | 2018-10-10 10:21 33600

来源:澎湃新闻作者: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杨志勇导读:企业和居民在对减税前后税负比较的是实际税负,而不是名义税负。无论是征管科技的进步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杨志勇


导读:企业和居民在对减税前后税负比较的是实际税负,而不是名义税负。无论是征管科技的进步,还是税务部门内部管理的加强,都意味着征管力度的加大,这样上述减税政策实际上可能减少的税收收入会比名义上测算的少。这是减税决策中应考虑的问题。


近日,财政部部长刘昆接受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2018年减税降费力度预计超过1.3万亿元,超过年初确定的1.1万亿元的政策目标,而且还在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无疑,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那么,大规模减税应该从何入手,如何减税才会更加有效?


迄今为止,减税政策出台了不少,有些政策效力还有待发挥。新增不动产进项税额抵扣是实打实的减税政策,但企业经营正处于低谷,应收账款回收缓慢,即使有新增不动产的必要,也难以落实,这样减税的政策效果也就感受不到了。只有当企业经营状况改善,减税政策效果才会显现。因此,需要区分和统筹看待减税的短期与中长期效果,形成合理的减税政策体系。


社会各界对大规模减税早有期待。大规模减税要让企业和居民明显感受到,首次应设定好减税规模,并加以强调。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减税政策,且在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中都有所体现,但社会对减税反应不够强烈。大规模减税应吸取这一教训,直接给出减税规模,而不是每年说一个规模,如5万亿元减税计划,就比每年减8000亿元或1万亿元效果更好。


大规模减税肯定要在主要税种上做文章。增值税税率简并工作是既定任务,但至今未见明确目标。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增值税三档并两档的目标应是基本税率10%左右和低税率5%左右。从2018年5月1日开始,增值税17%和11%的税率各降1个百分点,值得充分肯定。为进一步突出减税效果来看,年内可再加大力度,16%和10%的两档税率一次性再下调2个百分点,6%的税率下调至5.5%。从社会反应来看,税率一次性下调2个百分点的效果优于分两次每次下调1个百分点。


企业所得税税率应从25%下调至20%。2007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统一时选择25%的税率,就是基于国际税收竞争环境的选择。如今,美国税改之后,联邦公司所得税税率从15%-35%调整到21%。由于美国多数公司本来适用35%的税率,因此,可以理解为公司所得税税率下降14个百分点。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其做法容易为其他国家效仿。在这样的背景中,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下降5个百分点,也不能算大幅度的下降。


消费税税目税率调整已是时机。消费升级意味着中高档商品消费的增多,但范围过宽税率过高的消费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升级。以2018年11月首届中国进口国际博览会召开为契机,大幅度降低消费税,不仅可以让更多的进口中高档消费品为国人所消费,而且也给国内生产的中高档消费品以更多的机会,让人民美好生活的目标更快得到实现!


个人所得税法刚刚修正,但这并不意味着个税税制已足够完善。实际上,在这次税法修正中,社会就一直对综合所得最高边际税率45%的下调充满了期待。1980年工资薪金所得选择45%的最高边际税率,是因为当时发达国家最高税率一般为50%-75%。1986年美国税改之后,多数国家税率已下调。这次美国税改,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降为37%。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综合所得税率适当下调并不为过。理想的做法是与企业所得税税率一致,这可以解决征管上的许多难题。如果考虑到各方因素,那么最高税率下降至35%也是可以接受的。降低最高边际税率,并相应调整其他各档税率,可以更好地促进消费,特别是中高档消费。


其他各小税种也可作同步减税规定。实际上,增值税和消费税税率的下调,就意味着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税费的同步下降。为了让减税政策有效,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期间,任何增税的政策都不宜出台。


由于过去条件的限制,税收征管特别是基层税收征管相对比较粗放,这适应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今,在大规模减税政策实施背景下,除了某些可能涉及违法经营的业务之外,应尽可能不翻旧账,并在制度上充分体现,让企业信心满满,重新出发,迎接未来的挑战。


企业和居民在对减税前后税负比较的是实际税负,而不是名义税负。无论是征管科技的进步,还是税务部门内部管理的加强,都意味着征管力度的加大,这样上述减税政策实际上可能减少的税收收入会比名义上测算的少。这是减税决策中应考虑的问题。


大规模减税之后,财政无法正常运行怎么办?这是减税决策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减税肯定意味着国家税收收入的让渡,结果是税收收入一点不减的政策难以称得上真正的减税政策。近几个月来,财政收入增速在放缓,但这不是大规模减税政策不能出台的理由。为了配合大规模减税,至少还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第一是向存量要流量。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部分企业国有资产可以转换为现金的方式存在。近年来,随着办公用房制度的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的部分用房有变现的可能。二者都可为财政运行提供资金。第二是适当扩大2019年的国债发行规模。当前债务风险主要在地方,国债风险较小,2019年较大幅度地提高国债余额上限,可以应对减税政策的挑战。


大规模减税政策的出台肯定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它无论对当下经济的进一步稳定,还是对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都值得去推动。


3
标签: 税负 减税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