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朱星华:科技金融助力科技创新乘风破浪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将科技金融定义为,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统安排。
作者:科学技术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 朱星华
来源:光明网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将科技金融定义为,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统安排。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该定义形象地全面反映了科技金融在中国的沿革缘起和发展趋势。
198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积极开展科技信贷的联合通知》,拉开中国科技金融实践的帷幕。
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证监会等部门制定的《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成为推动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中,直接涉及科技金融的政策多达11项,涵盖银行信贷、多层次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科技担保、创业投资等,科技金融实践活跃,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2010年4月,科技部邀请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召开科技金融合作座谈会,确立和形成了科技金融工作机制。
2011年,科技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税务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初步完成科技金融顶层设计。
为指导和支持地方开展科技金融创新实践,科技部与“一行三会”于2011年和2016年分两批开展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先后确定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市、上海市、深圳市、成都高新区、武汉市、郑州市、厦门市等25个城市(区域)作为试点,地方科技金融工作全面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愈加突出,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创新机制,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符合创新特点的结构性、复合性金融产品开发,完善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任务要求,科技部先后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人保财险等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完善政策环境,做实工作机制,开展工作实践,成效显著。
国家开发银行准备通过周期长、低利率的“技援贷款”向一批承担国家重大研发任务的企业发放研发贷款。工商银行在深圳建立总行级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指导全行开展科技金融业务;邮储银行分支机构将与国家高新区共建一批专业化科技支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建设银行在广州建立总行级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优化考核机制,与广东省科技厅联合开展普惠性科技金融试点。以上3家商业银行预计“十三五”期间,将会向科技创新领域增加至少3000亿元信贷投入。
自2016年4月银监会、科技部、人民银行启动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以来,经过一年多的稳妥审慎推动实施,银行内部投贷联动,投资10.06亿元,贷款余额14.29亿元,外部投贷联动余额179.42亿元。通过联合开展调研,科技部与深交所探索推动创业板改革,拟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增长潜力但当前盈利指标不佳的科技创新企业开辟IPO“绿色通道”。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专利实施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适应科技创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相继推出,截至2017年6月底,人保财险科技保险为6083家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逾1万亿元;专利保险累计为5233家科技企业的11330件专利提供风险保障逾128亿元。
根据国务院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总体部署,在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中,自2014年开始,布局设立了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共同履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创新创业的使命。
截至2017年底,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已设立14只创业投资子基金,总规模247亿元,通过项目投入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直接放大比例约为1:15;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1526亿元,共参股313只创投基金,累计支持2938家科创企业;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已设立4支直投基金,总规模达195亿元。这些政府引导基金参股的子基金已经在投资界带动起一波专注科技创新、专注初创企业的新风潮。
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商业模式融合更加紧密,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在推动全球产业变革加速进行。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经济实现突破性增长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深度融合,由信息和远程通讯技术创新所引发的第五次产业革命,与始于硅谷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基金等相伴相连。每一次产业革命的规律表明,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
市场上的资本喜欢追逐“风口”,而真正的核心技术创新就如同大海中的“浪花”,科技金融无疑会加速两者相遇的效率,促进创新“乘风破浪”。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科技创新赋能的需求愈加迫切,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正逐渐成为科技界、金融界、企业界的共识,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现阶段科技金融工作在科技创新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兴科技创新企业的特点决定了运用科技金融配置创新资源的重要性。目前科技创新企业普遍具有早期研发投入高、非线性高成长、收益率高、发展潜力大等特点,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文化创意、软件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兼具轻资产、抵押物不足等特点,决定了科技创新企业单纯依靠银行信贷融资具有先天困难,而通过创业投资、贷款风险补偿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等科技金融手段,则可以为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提供更广泛和有效的方式,对其早期发展至关重要。
二是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变革,需要科技投入和创新资源配置不断改革创新。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革命全面渗透和深度应用的新阶段,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与传统经济发展不同,以知识和技术密集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对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多元化资本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兴产业、新兴技术成果不断涌现,传统的科技投入和创新资源配置工具远远不能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需要我们突破资源配置理念,对科技投入和创新资源配置改革进行系统思考和整体布局,探索适应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迅猛发展趋势的科技投入和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科技金融的实践恰恰表现出了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支持新兴科创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的创新生态。
三是新常态下,以科技金融为代表的多元化科技投入和创新资源配置是未来科技投入的主要方式。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由2012年10298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5677亿元,年均增长11.08%。同期,国家财政科技支出由5600亿元,增长到7761亿元,年均增长8.5%。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由2614亿元,增长到3269亿元,年均增长5.8%;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由2987亿元,增长到4491亿元,年均增长10.7%。尽管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税源相应增加,但受宏观经济和结构性减税影响,在中央财政“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希望通过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大幅增长来支撑科技创新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不太切合实际。
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资产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截至2016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资产226.26万亿,证券业总资产5.79万亿,保险业总资产15.12万亿。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17年9月,在协会备案的创业投资基金3687只,规模5247亿元,已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案例6763个,金额超过1293亿元。
在未来一段时期,将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本转变为创新资本是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和创新资源配置的重要任务,科技金融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四是新时期金融运行机制改革呼唤科技金融发挥更大作用。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加快发展,数量型调控面临的挑战增大,对引导和稳定预期的要求更高,科技金融等定向调节措施在结构引导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多元化科技投入和创新资源配置是顺应创新链条完善现代投融资体系的必然结果,根据创新链条各环节的不同特征,明确财政科技投入与社会资本的各自功能划分,将有限的财政科技投入优先保证战略性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攻关,才能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以科技金融为代表的多元化科技投入和创新资源配置,也是在当前我国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条件下,在科技创新领域培育和释放转型升级新动能的关键举措。
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金融作为科技创新领域的制度性安排,不仅有利于动员社会资本围绕国家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打开科技创新投入的“蓝海”;也有利于形成各方协同监管,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投入绩效;更有利于重大研发成果迅速转化落地,有效提高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