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北大老院长晏智杰谈区块链(国内目前最权威的经济学视角解读区块链)

2018-09-01 21:50 46718

本文作者:晏智杰(IDdalianpapap小编注:晏智杰教授,1939年出生,博导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对于比特币和区块链

本文作者:晏智杰(ID dalianpapap


小编注:晏智杰教授,1939年出生,博导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


对于比特币和区块链,我虽然早有所闻,但一直没有深究。最近陆续阅读了几本书才逐渐对之有了一点粗浅了解。对其所涉数学解法和技术层面,我已经没有了钻研的精力和能力,对其所涉社会经济的内涵和意义则自以为慢慢地有了一点领悟。


窃以为正确理解和把握区块链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一个要点和关键。不过,我只是一个初学者,没有区块链的实践经验,这种感悟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这很难说,提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已经有作者指出,中本聪的比特币论文在2008年的提出,以及此人在次年首创比特币的区块链,与当时的经济形势,特别是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看似两个孤立的事件,其实背后有着强烈的历史和逻辑联系。我以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我们知道,那场危机再次暴露出一直以来各国传统的法币制度固有的弊端,一个是政府垄断,另一个是货币不稳定;然而,面对危机,在传统的货币制度下,除了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并强化对经济的干预之外,人们似乎并无其它更有效的复苏经济的办法,这些办法虽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但却不可避免地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正当其时,出现了中本聪的比特币论及其区块链技术实践,这些东西的突出特点,恰好就是能够或者有助于摆脱传统货币制度的上述两大弊端,说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不是更合理吗?


如果说没有直接的关联,至少也要承认传统的法币制度所面临的困境推动了比特币一类数字货币的出现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或者说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事实上,从历史上来说,最初的交换媒介或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就是为了克服实物交易在时间、空间和人身上的不便和困难;而这种媒介和一般等价物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从商品实体到金属,从各种金属到金银;从金银币到纸币,以至于纸币又经过漫长而曲折的演变,直到二次大战后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无一不是应对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克服市场交易的困难,应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看来是货币制度发展演变的一条法则。我们还可以说,上世纪70年代初,美元与黄金脱钩,结束了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既为以美元为中心的法币制度留置了空间,其实也预示了它的局限:2008年金融危机表明法币制度似乎遇到了其本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尽管这距离法币制度的终结还很遥远。实践在呼唤一种可以摆脱政府法币垄断,同时本身又稳定的一般等价物。比特币一类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合乎货币制度发展演变的逻辑,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潮流。


第二,人们已经指出,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出现,验证了哈耶克《货币的非国有化》(1977年)的观点和主张。我以为这样说也不无道理。哈耶克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和思想家,在货币理论和政策主张上也有他一以贯之的观点和主张。我们知道,关于经济衰退和危机的根源,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观点一直是对立的。凯恩斯认为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为此他主张增加投资,如果私人投资无望,即应依靠政府投资(主要是增加财政支出),以摆脱危机,恢复和发展经济。哈耶克则认为,货币投资过度(《物价与生产》,1931年)恰恰是经济衰退的根源,因为这会破坏“较高生产阶段”(可以大体理解为生产资料生产)和“较低生产阶段”(可以大体理解为消费资料生产)之间的均衡,从而造成经济衰退。他指出,如果投资的增加来自于自愿储蓄,旧的均衡就会被新均衡所取代。因为这意味着增加投资是以自愿储蓄(即自愿减少消费)为代价的,就整个社会生产来说,又会建立新的生产结构和新的均衡,只是调整了较高和较低生产阶段之间的比例。然而,如果投资扩张是通过银行信用扩张而来的,那结果就可能不一样了。这种投资扩张不是来自人们的自愿储蓄,而是来自银行的信用扩张(即所谓强制储蓄),此时人们的消费意愿并没有减少,所以当这种投资带来新增收入时,人们宁可将其完全消费掉,而不愿将其储蓄下来再行投资,于是就会出现较高生产阶段的资本短缺。资本短缺势必引起较高生产阶段的萎缩和萧条,可见整体经济均衡的打破正是货币过度投资的结果。哈耶克还指出,这种资本短缺还会因为生产成本和利率上涨而加剧。


到了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西方国家经济衰退,美英等国依据战后主流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的一贯主张,增加信贷投资以增加就业、恢复经济。未曾想这又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遏制通胀,它们又转而采纳货币主义(控制货币供给)和供给学派学说(减税以刺激供给)。面对这种似乎不知所措的严重局面,哈耶克不仅重申了他先前的货币信贷过度是危机根源的理论,而且进一步提出了《货币非国有化》(1977年)的主张。他主张取消政府发行货币的垄断特权,实施货币发行非国有化。他认为货币像其他商品一样,应该允许各企业家自行发行,在各种货币的自由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样便可满足对交换媒介的需要,同时又可避免通货膨胀。他还指出,退而求其次,可以恢复金本位制,但总不如自由发行来得好。


哈耶克的货币非国有化的理论和主张,改革开放以前,在中国理论界一再受到无情嘲笑和放肆攻击;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看法渐渐发生了意味深长的变化;及至比特币和区块链出现之后,更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确,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实施,体现了货币非国有化的精神;更可贵的是,这些新技术的实施,恰好说明哈耶克的理论和主张击中了传统货币制度的要害,一个是政府垄断,另一个是法币不稳定。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哈耶克是新型货币的预见者。然而,也不能说得过分,毕竟哈耶克的思想和主张,没有越过实体货币的范畴,而比特币和区块链属于虚拟货币和数字经济的范畴;还有,哈耶克生活的年代,还没有出现互联网和大数据这类新时代的新工具,而离开这个新时代,也不会有比特币和区块链这样的新事物。但哈耶克作为新货币制度的预见者的历史地位是不容抹杀的。


第三,就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本质来说,也与市场经济的本质如出一辙。比特币的本质在于去中心化;区块链的本质则在于通过一系列相关技术来实现去中心化。这些技术的基本特征是分布式共识,其核心技术是非对称式密码,所以密码共识是区块链的本质。这同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一致的。我们知道,计划经济的本质是政府对社会经济的支配和垄断,这种垄断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制度和所谓按劳分配加以实施,强制性的中心化是其本质;历史已经证明,政治的集权和意识形态的个人崇拜是支撑这种中心化的两根支柱,没有这些支柱,计划经济是搞不成的。市场经济的本质恰好就在于破除这种垄断,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经济资源配置、经济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等领域,均要听从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这不就是去政府中心化吗?政府的作用当然不可或缺,但它不应是决定性的,中心是市场而不是政府,这是人们的共识。


市场经济本质上的去中心化,正是区块链的密码共识得以产生和实现的制度环境,也是它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无边界的价值流通方式,没有无中心的公共信息平台,便没有区块链;同样,没有这些体现去中心化的条件,也不会有新时代条件下的真正的市场经济。


一般认为区块链1.0是以数字加密货币为典型应用的区块链初级发展阶段,主要应用包括比特币、莱特币等等。它们提供了区块链的基础平台和基本应用开放模式,但功能较为单一,只能履行支付等简单应用。区块链2.0则以智能合约为典型应用,通过把计算机代码记载在区块链上,实现了数字化合约的可信存储和执行,从而实现多业务系统的协同工作,并将区块链功能扩展到其他金融领域,包括数字资产的去中心化交易,金融交易、众筹、公司管理、以及制造业、保险业、银行业和物联网等应用。人们还在谈论区块链3.0的探索。当然,去中心化也不是任何经济行为和组织都需要的,它实际上更适应于大规模的经济模式,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有机结合。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这一本质特点,使其能够从根本上让组织形态减少摩擦并且提高效率,从而为将区块链推行到更广阔的领域提供了可能。这当然有待于探索更成熟的实现形式。


然而,事情还有另一方面。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必然需要科学有效的宏观调节,以解决市场失灵,这主要是指极易导致经济发展不稳定,甚至出现衰退和危机;还包括完全竞争条件下极易出现收入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政府宏观调节。这种情况在区块链的发展中也同样出现了,不顾条件不论需要、盲目冒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需要政府加以积极引导和科学规范和管理。对于假借区块链的名义大稿传销和非法集资等行径,更应严加取缔。


第四,各国政府对区块链采取何种态度,以及区块链的前景究竟如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或者政府对市场经济采取何种态度。事实表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往往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而计划经济和高度垄断的经济则极易采取保守和排斥的立场。我国政府对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态度前后发生的变化,就是生动的例证。起初排斥和严加管控,后来开始面对现实,加以认真研究和理性对待,再后来予以积极支持和力求适当管理,这正好反映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一客观现实,也符合其实际的需求。


我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一点无可置疑。但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到位,还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体制和机制问题,距离建成一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仍任重道远,这同样是无可置疑的。别的不说,到目前为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原则性目标就远未实现。破除政府对经济权力和资源配置的垄断,有待切实推进,这项任务不完成,我们的改革就难说取得完全成功。这方面改革存在的障碍,既有特殊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又有以往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系列传统观念的干扰,还有实际操作方面的困难等等。事情明摆着,垄断不破除,不实现去中心化,真正的市场经济难以实现,区块链技术也难以推进。因此,单单从推进区块链这样的先进技术和经济组织的角度来说,也一定要坚定地支持中国经济制度改革的根本方向,即以自由竞争为基础,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赞同和支持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科学有效地宏观调控。


我们希望并且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有光明的前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必定会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作为市场经济产儿的区块链技术和以其为基础和构架的经济组织形式,也一定会在这个历史潮流中发扬光大。


6
标签: 区块 北京大学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