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汇改三周年回顾与展望

王有鑫、谢峰 | 2018-08-10 23:30 48322

作者: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研究员王有鑫、谢峰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2015年“8•11”汇改三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各方面对汇率

作者: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研究员王有鑫、谢峰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2015年“8•11”汇改三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各方面对汇率波动容忍度明显提升,市场主体行为更加理性成熟,货币当局的管理措施更加完善,人民币在走向大国浮动汇率的征途中迈出坚实步伐。


一、2015年“8•11”汇改以来的改革举措


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汇改,要求中间价参考前日收盘价,人民币定价机制实现透明化。但由于当时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阶段,这一改革举措一度被市场误解,汇率贬值预期与资本非理性流出相互强化。2016年2月,央行发布一系列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明确“收盘价+一篮子货币”的中间价形成机制,重提一篮子货币重要性。2017年5月,在中间价形成机制中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浮动和管理两个方面形成了新的平衡。2017年,人民币汇率由贬入升,央行顺势暂停逆周期调节,提高了汇率调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2018年二季度以来,随着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加大,央行重启远期外汇风险准备金措施。


二、“8•11”汇改成效显著


第一,市场供求对汇率的影响加大。中间价与前一日收盘价价差较汇改前明显缩窄,中间价更能体现市场供求变化。在2015年汇改前的7个多月时间里,中间价汇价均低于前一日收盘价,政策主导下的中间价高估了人民币汇率,日均大约高估907基点。“8•11”汇改以来,这种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18年8月8日,中间价日均低于前一日收盘价27个基点,而且中间价也不总低于前一日收盘价,部分交易日甚至高于前一日收盘价。


第二,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基本实现双向波动。在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经历大约十年的升值周期,市场对汇率预期呈现单边走势。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波动性明显提高,有升有贬,市场预期出现分化。“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贬值阶段,从2015年8月10日至2017年1月3日,人民币即期汇率从6.2097贬至6.9557,贬值幅度高达10.7%;第二阶段是升值阶段,从2017年1月4日至2018年3月30日,升值幅度达10.8%。第三阶段是新一轮贬值阶段,从2018年4月至今,即期汇率从6.2803贬至8月8日的6.8316,贬幅达8.1%。尤其是6月15日以来的一个半月时间,汇率贬幅接近6.5%,贬值速度加快。


第三,政府对汇率波动容忍度更高,调控手段由之前的直接入市干预转为主要采取市场化手段。在“8•11”汇改之后的第一轮贬值阶段,央行为稳定汇率和跨境资本流动,初期主要采取直接入市干预的方法,但代价是外汇储备急剧下滑,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贬值预期。之后央行转变汇率调控思路,在贬值预期强烈时主动上调中间价释放压力,直接入市干预减少,增加逆周期调控因子、隔夜拆借利率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等市场化手段和窗口指导,最终实现了汇率稳定。


今年二季度以来的贬值阶段,央行并未采取过多直接干预措施,对汇率贬值的容忍度提高。而且在贸易战背景下,汇率贬值客观上也会起到对冲关税效果,有利于实体和出口部门度过难关。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只要没有跌破潜在的风险底线,央行不会轻易出手干预外汇市场,汇率将更多地由市场力量和外汇供求决定。


第四,居民和企业非理性购汇行为减少,本轮贬值并未导致严重资本外流。在第一轮贬值阶段,资本外流较为严重。根据我们测算,2015年和2016年人民币贬值预期最浓厚时,境内居民和企业每年通过各种渠道外流的资本超过5500亿美元。


最近两年,随着汇率波动性提高,居民和企业变得更加理性,恐慌性购汇行为减少,本轮汇率贬值并未带来大规模资本外流。观察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2018年上半年顺差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72.3%。外汇储备余额逐渐稳定在3.1万亿美元左右。二季度银行代客结售汇每月均保持顺差,合计顺差444.8亿美元,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也逐月收窄。而且过去资本外流的主要目的地美国对中国资本的吸引力也在下降,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骤降90%。


三、未来汇改方向展望


加大汇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在游泳中学习游泳才能成为真正的弄潮儿。只有让市场主体感受到汇率的浮动,才能改变单边赌升值或贬值的习惯,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外汇衍生品市场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在内外形势相对稳定的时候,应择机加大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决定程度,扩大汇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


稳步推进改革。汇率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8·11” 汇改以来应对汇率波动和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宝贵经验。汇率具有易超调的属性,保持汇率相对稳定既是维持经济竞争力的需要,也是稳定信心和预期的需要。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可能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作为联系内外经济的纽带,汇率稳定将面临更多挑战。汇率改革要在考虑经济承受力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防止汇率成为放大经济波动的来源。


保留管理的自主权。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是清洁浮动,但清洁浮动并不意味着放弃管理的自主权,保留特殊情形下的管理手段,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汇率稳定乃至宏观经济金融稳定意义重大。未来,在美联储加息和贸易摩擦升级的关键时点,人民币仍面临阶段性波动压力,不应放任汇率大幅贬值,而应通过不断完善外汇管理框架,保持汇率相对稳定。常态下,可以使用“货币政策+口头干预”达成汇率管理目标;特殊时期,采用“口头干预+货币政策+资本流动管理+必要的外汇干预”等工具进行综合管理。

11
标签: 汇率 谢峰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