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家货币论坛开幕式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 在京隆重举行
2018年7月14至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与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18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来自欧、美、亚多
2018年7月14至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与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18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来自欧、美、亚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以及金融实业界的数百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开幕致辞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IMI理事长庄毓敏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当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发生了系统性的重大变化,深化结构性改革成为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际货币论坛一定能够成为新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平台,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一定能够成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实践进程的重要决策依据。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的主题为“结构变迁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报告编委、IMI副所长向松祚对《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进行了解读。报告显示,得益于中国经济稳健增长、市场预期回归理性、“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金融市场稳步开放,截至2017年四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触底强力反弹,升至3.13,同比提高44.8%。
论坛主旨演讲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张杰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金琦,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发表主旨演讲。
王一鸣在演讲中指出,从2017年以来人民币总体是稳定的,尽管6月底以来,受到预期的影响,人民币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贬值,但是他认为人民币下行压力基本释放完全,即将趋于回稳。与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相比较,人民币的波动幅度很小。同时,他认为下半年的经济走势面临着不少的风险和挑战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中美贸易摩擦、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转向、去杠杆背景下潜在风险的释放和固定资产投资将面临下行的压力。
高培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的时间里,宏观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在变化的轨迹当中,也形成了一个可以对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并且可以匹配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调控的基本框架。从总体层面上看,这种新的宏观调控框架主要包括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发展理念、政策的主线索、政策的实施以及社会的主要矛盾等五个方面。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前,要保持定力,按照新时代的中国宏观调控体系去面对新问题和新形势。为此,全面地转换理念和思维,非常之重要。
金琦在演讲中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人民币国际化的供给侧环境顺应需求侧拉动的日益完善以及人民币对外投资的重要作用等,她认为开展人民币直接对外投资会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入到更快的发展阶段,也是下一步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攻坚战,对于推进人民币进一步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吴晓球分别从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和未来两个层面对中国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他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经历了六个方面的变化,分别是中国金融规模实现根本性的增长;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改善及证券化资产比重极大提高;居民资产结构的多样化发展;金融功能的极大改善;金融业态开始多元化;金融效率得到极大提升。随后他对中国金融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他认为摆在中国金融未来首位的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要构建一个现代化金融体系,其中核心便是要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未来的金融监管改革一定要适应这两个基本目标。
国际货币论坛至今已经举办七届,不仅关注国内金融热点,更有国际视野的延伸展望,聚焦人民币国际化,探索新兴市场货币危机,深度交流国际市场走向。一场中外思想的交流碰撞,众多经济学家的精彩分享,2018国家货币论坛主题为“改革开放新征程:历史与未来”,与会嘉宾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自由贸易与金融开放新格局”、“金融去杠杆与系统性风险防范”、“结构变迁中的宏观政策国际协调”、“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转型与升级”、“中美学生领袖金融对话”等五大主题进行为期两天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