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启动:刻画国际化路线图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及东莞五个城市,将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分析认为,开展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将迈开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此举勾勒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人民币成为世界性货币的路线图已清晰可见。
五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会议指出,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大财政与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表示,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后,意味着进行贸易的企业可以直接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贸易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同时,目前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大量发行美元,美元贬值压力加大,而以人民币作为贸易支付可以减省用美元结算的汇兑成本,企业可灵活地应对汇率变动。
上海市政府相关人士表示,企业才是人民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企业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直接受益者。此外,据业内分析,央行会选择有海外分支机构、注册地在上海市或广东省的银行开展试点,而参与国际结算试点的企业也一定是对产品有定价权、能够让贸易伙伴接受人民币的优质企业。
新国际货币成G20热点 国际化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在日前结束的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撰文建议拓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用途,以创建一种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这一建议受到国际社会密切关注。欧盟、俄罗斯、印度等也相继发出呼吁,要求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终结美元独霸的时代。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史提葛里兹和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余永定等专家学者组成独立委员会,并发表报告呼吁成立新的全球储备货币,取代目前美元独大的地位,解决单一储备货币带来的问题。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解读中国关于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提议时表示,此举表现了中国在重塑国际货币体系方面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同时也在这场谁应当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负责的辩论中开始了有力的反击。
有分析表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意味着人民币正式开始了国际化里程,有利于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弱点。因此,促进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利于逐步改变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抑制其弊端和负面影响。
经济学家表示,开展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这将迈开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而上海多功能金融中心的形成,特别是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将为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逐步走向国际化提供基础支持,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成为未来国际货币多元化中的“一极”。
此外,“欧元之父”蒙代尔此前曾表示,除了现有的美元、欧元和日圆外,人民币在不久的将来也极有可能成为其中一岛,从而在国际货币格局中形成“金融四岛”。人民币国际化有助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的“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失衡状况,减少现行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增强中国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和发言权,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两个“三步走”: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渐明
自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国际化”这一词汇屡屡见诸报端。而从此前半年内6500亿元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到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图正悄然展开。
专家用两个“三步走”刻画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图。一是地域的“三步走”,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地区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已经实现了准周边化,将来人民币可以由准周边化发展为正式周边化,进而发展为正式区域化及准国际化,最终人民币将真正实现国际化。
二是货币职能的“三步走”,即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配合地域的“三步走”,人民币可依次成为周边国家贸易结算货币和区域性的投资货币,最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为全球各国所接受。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军认为,相对于去年年底在部分地区进行边贸人民币结算试点,此次试点的范围扩大到更为广阔的国际贸易领域,这样可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使用范围和地位。
香港文汇报也发表社评,认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发挥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有助减少企业成本,减缓中国外贸下滑的压力;二是有助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三是迈出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第一步,从周边化到区域化,再到国际化,人民币成为世界性货币的路线图已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