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金融CRO陈曦:金融业务小步快跑,审慎布局国际化

王艳莹 | 2018-05-09 11:30 7211

[ 亿欧导读 ]虽然2017年雷军就将“互联网金融”作为小米的五大核心战略之一,且招股书显示,小米已经开始重组金融业务组建了小米金融集团。但目前

[ 亿欧导读 ] 虽然2017年雷军就将“互联网金融”作为小米的五大核心战略之一,且招股书显示,小米已经开始重组金融业务组建了小米金融集团。但目前来看,小米金融业务目前尚属于小米集团的三级子公司。


小米,小米金融,雷军,金融科技,风控


近日小米的上市招股书,揭开了小米金融集团的面纱,财报之外,小米金融CRO、贷款业务负责人陈曦也揭秘了更多的布局。

陈曦最早的工作在Capital One,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金融工作、经历了两轮经济周期和近距离接触“安然事件”发酵;2009年回国并于2015年加入小米,参与了小米集团整个金融产品的生产、孵化、设计、风控、建模等。


走出小米,提升金融渗透率

据亿欧了解,虽然2017年雷军就将“互联网金融”作为小米的五大核心战略(黑科技、新零售、国际化、人工智能和互联网金融)之一,且招股书显示,小米已经开始重组金融业务组建了小米金融集团。但目前来看,小米金融业务目前尚属于小米集团的三级子公司,由MIUI平台负责人、小米联合创始人和高级副总裁洪锋负责。


目前,小米金融团队规模400人,旗下有“三条业务线和一个支撑体系”:信贷和贷款、理财和互联网保险;支撑体系以Mi Pay支付为核心。


贷款产品是小米金融最大的核心业务,包括分期付款贷款及消费贷款(现金贷),主要通过小米金融、小米钱包及小米贷款手机应用程序进行分销。


风控是金融业务的重中之重。


小米金融业务开辟之初,主要是针对小米生态链内部的用户提供服务,因此其风控系统的个人数据来源分为两部分——自有生态链的用户行为数据、可以共享购买的外部渠道数据。


陈曦向亿欧介绍,虽然小米生态链的用户数据和用户的金融能力、信用能力不是特别强相关,但是碎片化的广阔数据聚合在一起,能够辅助信贷决策。

此今,小米金融根据自身的数据测算,已经实现对约5000万用户进行了预授信——这一比例约为小米生态链用户的1/6。


小米金融的关键一步是2017年4月独立发布了“小米贷款App”,面向所有客户(保留非小米生态链用户)提供小额信贷服务——小米金融因此走出了自家生态链的“围墙”,成为了市场厮杀大军中的一员。


陈曦表示,小米金融首先会积极的考虑进入到央行的信用体系;第二,积极参与一些互联网小贷协会的数据共享。


此外,小米金融内部还尝试,完全不用小米的信息去做风控、利用人际关系图谱挖掘、借助智能家居软硬件结合等方式,加强自身的风控能力。


于行业而言,大数据风控的重要性也在呼唤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新设立的“百行征信”前途仍未可知。陈曦指出,“风险管控最大的问题并非完全在于信用风险的管控,而是在于流程的管控,如何平衡效率和质量。”

 稳健“玩金融”

据陈曦透露,小米累计放款规模已超过500亿元,件均数千元。与小米的潜在用户量相比,渗透率尚存很大提升空间。


陈曦回应称,这主要与小米特性直接相关,“雷军创业经验丰富,整体风格偏稳健;小米是个制造型的企业,业务和风险要有一个衡量,要量力而行。能承受多大风险就匹配多大规模。2017年时不是不能把它做大,而是不敢做大。”


陈曦告诉亿欧,未来他的工作重点将会集中在4个方面:


其一,公司如何治理。即如何在业务的流程、产品的流程、客户的体验各方面有所提升;如何能够确保包括数据安全,如何规避客户隐私泄露、操作风险等。

其二,对新规持续关注。当下,一些新的监管规定不断的出现,现有产品和待开发新的产品放之于现有规范以及预判将要出现的新监管政策中是不是合规。

其三是资产的配置问题。141号文下发以后,贷款行业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一些风险。“虽然看我们自己的数据明显在好转,基本上恢复到了141号文以前的水平。但是我们由此而引发了反思自身如何从资金的流动性管理、资产的不同风险的配置上去预防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政策既然出现了一次,有没有可能出现第二次?”

其四,跨越却不飞越的创新。在新政策的情况下如何摆脱过去我们习惯的这种业务模式去创新,很大程度上是降低结构性风险的手段,但是多样化产品结构的同时,还要做小米金融所熟悉的事情,漫无目的的去创新风险也很高。

后退一步,合作趋势已成

政策是高悬在金融科技类公司头上的一把大刀。陈曦判断,金融会回归到一个可监控的环境。目前来看,牌照是一种最直接监控的途径,“将来要和有生产许可的机构合作”。


近期,蚂蚁金服、支付宝、360金融等纷纷“改口”称不再做金融、而做服务。B2B2C模式一时备受热捧。陈曦认为,第二个B应该是持牌机构,“后退一步不见得是坏事”,相应承担的风险会更小,只是做流量和数据和技术的输出,而不会去直接承担金融资产的风险。


另一方面来说,后退反而更容易发挥互联网公司的优势——“FinTech”中更重要的是Tech。陈曦指出,金融科技公司有数据、有客源渠道,有技术,如何去帮助持牌机构转变观念、转变工作方式,服务到更大用户群体,才是更重要的。

当数据来源和科技水平都不是竞争的壁垒的时候,陈曦认为,小米的业务布局会是自身在更广泛的市场中厮杀的一大优势;同时其业金融业务仍拥有小米的渠道优势。


此外,小米金融也在积极寻求国际化布局,跟随小米手机的战略和步伐,稳健地走出去。


2
标签: 小米 金融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