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保险+期货”助力精准扶贫

王朱莹 | 2018-05-07 13:23 17258

作者:王朱莹 来源:中国证券报  近年来,我国棉花主产区已经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新疆的“三足鼎立”演变为新疆“一家独大”的格局。其中

作者:王朱莹  来源:中国证券报


  近年来,我国棉花主产区已经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新疆的“三足鼎立”演变为新疆“一家独大”的格局。其中,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是国家级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棉都”和“长绒棉之乡”。


  在阿克苏地区最西端的柯坪县,属国家级贫困县,棉花是其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17年棉花种植面积约11.7万亩。国内规模最大的棉花“保险+期货”项目便诞生于柯坪县。从调研情况来看,“保险+期货”项目在目标价格的基础上为棉农收入又“上了一层保险”,是对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有益补充,打通了“期货支农的最后一公里”。


  贫困县的种棉能手


  当中国证券报记者来到柯坪县启浪乡时,正好赶上当地棉农使用播种机播种。平整的土地上,大型的播种机发出阵阵轰鸣声,在地里来回穿梭,种子被均匀地播撒,启浪乡乡长孙红堂与其他技术人员则在后面检查铺膜、播种质量,以确保播行直、下种均匀。


  “去年棉花亩产是390公斤,基本上都是滴灌,比较节水。采棉的话,面积大适合机采,机采棉产量低一点,会有10%的浪费,同时价格低,为6.5-6.6元/公斤,手采棉价格是7.5-7.6元/公斤。”孙红堂介绍。


  在我们面前的一块土地,合计33亩,为五个维吾尔族棉农所有,玉素甫·阿迪力拥有其中12亩。


  玉素甫·阿迪力今年33岁,皮肤黝黑,长期的劳作让他显得比在场来自城市的同龄人更为成熟。从2001年开始种棉花的他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几年种棉花的收益来自于产量补贴、农机补贴和2017年‘保险+期货’补贴。国家直补,去年一公斤补贴5角,产量越高,补助就越高。农机补贴方面,买地膜机花了1.2万元,政府补贴了5400元;买拖拉机花了5万元,政府补贴了1.8万元。‘保险+期货’补贴是去年不低于7.6元,差多少补多少。算下来,2017年12亩地收益有3万。”


  孙红堂补充道:“机器都是农民自己买的,有农机补贴30%。”


  阿克苏地区目前计划示范推广机采棉种植模式,采取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原则,以大户先行、辐射带动,采取“公司+基地+大户(带动农户)”模式发展机采棉。种植大户在推动机采棉种植模式上被赋予厚望。


  努尔巴克村的一位种棉大户刘章祥,是汉族人,今年45岁,祖籍是甘肃。


  “刘章祥是我们这里的种棉能手,柯坪县一亩地县均单产也就350-400公斤,他2017年单产达到了520公斤。”孙红堂介绍称。


  刘章祥双手交握在身前,有些腼腆地说:“家里主要是靠棉花地的收益,技术都是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去年承包的棉花地发展到300亩。盈利的话,去年收购价是7.2-7.3元/公斤,国家补贴0.5元/公斤,期货补贴0.075元/公斤,加起来纯收益1000元/亩,去年一年收益30万。去年土地免费,播种免费,靠的是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相应地,我会给附近的农民提供技术指导。”


  “村里一共3000亩棉花地,100多户人家,以维族为主。刘章祥属于种棉能手和大户,收益也是属于很高的那一类,不具有普遍性。但我们希望能通过他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带动乡里的土地流转、机械化种植模式的推广,形成大户‘辐射周边、带动乡邻’的发展局面。”孙红堂表示。


  “保险+期货”精准扶贫应运而生


  近年来,棉花价格波动不断加大,稳定棉农收入成为当地政府面临的重大难题。在采访过程中,棉农纷纷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直补成为棉农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如果没有直补,就近几年行情来说,种棉不挣钱。


  为推动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政府于2014年分别在东北和内蒙古启动了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在新疆启动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就棉花目标价格政策而言,2014年-2016年的目标价格“一年一定”,2017年目标价格政策改为“三年一定”,为18600元/吨。


  据业内人士介绍,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缩小了国内外的产品价差,完善了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保护了农民利益,促进了棉花下游产业发展;提高了棉农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我国棉业生产从内地向新疆迁移,是棉花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体现。


  从棉花直补实际操作来看,新疆棉花参考价格取自全疆棉花平均价格,各个地区的收购价格有高有低,导致对应地区的棉农获得的实际补贴也各有不同。轧花厂作为生产企业,有压低收购价格的天然驱动,如果阿克苏地区的收购价格相对新疆其他地区较低,而棉农是按均价获得补贴,则实际收入未达到预期。


  “从实际调研来看,阿克苏当地收棉从8月末开始,较新疆其他地区较早,如果在保险期间内,棉花价格上涨,则尽管有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阿克苏当地的棉农的实际收入还是未能达到目标水平。”浙商期货对口援疆棉花目标价格“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


  于是,“保险+期货”精准扶贫模式便应运而生。这便是棉农此前所说,三大补贴中的“保险+期货”带来的补贴。


  多方合作规避价格下跌风险


  新疆阿克苏棉花目标价格“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在郑商所支持下,由太保产险和浙商期货联合开展,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启浪乡的2.7万亩棉田提供棉花价格保险,承保棉花现货量5000吨,保障金额近8000万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棉花“保险+期货”项目。启浪乡的1187户棉农共获得赔付款9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5户,获得赔付15.33万元。


  据介绍,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农户、轧花厂、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多方联动,紧密合作。浙江省援疆指挥部、阿克苏地委负责统筹协调,柯坪县政府积极支持,启浪乡政府负责动员农户参保、组织培训和测产等工作,农户配合办理相关投保手续,轧花厂托底收购参保农户的籽棉,保险公司负责包括保险产品、承保理赔、宣传等服务,浙商期货在期货市场复制期权对冲风险。


  2017年11月30日,该项目了结。根据保险协议,市场价格为15212.08元/吨,低于目标保险价格15600元/吨。按保险合同,经多方商议,保险公司赔付参保农户90万元,作为农户售棉损失的补偿。据了解,今年国内棉花价格受供需影响涨势疲弱,阿克苏当地的籽棉收购价较往年大幅回落,在6.9—7.2元/千克左右。该项目帮助启浪乡的1187户棉农,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棉价下跌风险,达到了精准扶贫的目的。


  柯坪县原县委农办副主任、阿克苏太平洋保险见习总监师洋表示,从棉农的利益保障出发,运用“保险+期货”业务为棉农直接提供价格保险,通过“保险+期货”业务,将当地农业产业有效引导到期货市场,激发生产者参与风险管理的动力,真正将扶贫工作和期货市场相结合,可复制,可持续,针对性强,起到了精准扶贫的效果,彰显了期货行业的独特价值。


  “‘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在设置了托底价收购的基础上,又向农户提供了看涨期权,完善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农户的实际收入得到保障。”师洋说。

8
标签: 新疆 长江流域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