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出口退税15%实得4.6%
老会计正为出口退税的事情困惑不已:出口退税一调再调,但实际上企业得到的实惠却并不多。
63岁的汪沪生在上海泉羽旅游用品制作有限公司做兼职会计,泉羽是上海一家做玩具出口的小企业。如今这位老会计正为出口退税的事情困惑不已:出口退税一调再调,但实际上企业得到的实惠却并不多。
退税:名义与实际之间
从6月1日起,国家再次上调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这个消息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6月8日正式对外公布。其中,玩具的退税率从14%提高到15%。玩具正是泉羽的主打产品,但这个“利好消息”却没能让汪沪生高兴得起来。
“说是15%的出口退税率,但企业实际拿不到这么多。”他对早报记者表示,这是个“会计题”,普通人并不了解。
他给记者简单地算了笔账:假设某个企业每月出口额100万元,毛利率30%,也即原材料价格70万元。那么原材料的进项增值税税额是70万×0.17÷1.17=10.17万元,如果出口退税率是足额的17%,那么名义上可以退17万元。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实际退税额是在名义退税额和留存进项税额之间,按两者孰小来定的。在这个例子中,就只能退10万元。如果有其他内销产品的原 材料进项税额可抵,并且进项税额大于7万元,那么还可以退7万元。然而,这7万元非但要过两个月才可拿到,而且退税造成的7万元内销增值税缺口,下个月就 得先交上,并且还要多交8%的附加税。
对于不熟悉会计实务的人而言,上述计算颇为复杂。让汪沪生担忧的正是这点。“一听说中国调出口退税率了,海外客户下意识地就要压低采购价格,而客户的采购人员并也不明白这实际退税率和名义退税率间的差别。”
他只能尽可能地告诉企业的前方业务人员,企业的实际退税率是多少。他说,以2008年泉羽的实际情况来说,当年11月1日起玩具出口退税率由 11%提高到14%,另外公司还出口了少部分木制的花盆架子,出口退税率是5%(以后提到9%)。一年经营下来,出口188万元,实际退税才8.6万元, 算下来实际退税率只有4.6%。
“现在关于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消息很多,很可能给外商压价以把柄,而国内企业没得到什么实惠。”汪沪生表示。
生意:订单与亏损之间
苦恼的并不仅仅是汪沪生。泉羽总经理刘鑫曙的烦心事更多。
几年前,刘鑫曙从国营外贸公司辞职,和几个亲戚合伙开了这家小工厂。自去年下半年起,生意越发难做了,他惨淡经营,支撑到现在。但是,他知道,“今年亏损是肯定的了。”
虽然明知道今年肯定亏损,但他不能把工厂关掉。一旦关了,亏损虽是停止了,但等经济好转时重新启动市场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就在前几天,他作出了一个痛苦而折中的决定:压缩生产车间面积,以减少租金支出。
原来的厂房大,刘鑫曙还辟出了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陈列室,陈列室摆着的玩具样品足有六七百种。
“你看到的那些玩具,现在基本上都不做了,接不到订单。”刘鑫曙说。
他开始转做宠物用品,实际上还是玩具,但是“宠物的玩具”,再加上宠物的衣服、睡袋、饭盆等等。“这类产品做的人不多,最近刚接了个小订单。” 刘鑫曙希望以这种另辟蹊径的方式,熬过这个“冬天”。
对于这类新颖的产品,他有接单的自信。由于对原料构成、价格颇为熟稔,看到外商的样本,他能当场报出价格。因此,他接下了一些独特的订单,产品的附加值略高一些。
正是靠着及时的“转向”,刘鑫曙才坚持了下来。见到记者的时候,他刚刚看了一则早报刊登的新闻:中国社科院的一项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报告显示,有 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另外40%的中小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只有20%的企业没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
刘鑫曙觉得,泉羽就是那徘徊挣扎的40%中的一个。鼎盛时期这边有200多个员工,而现在只有30多人。
汪沪生更习惯于用数字来说明问题:2007年公司出口189万元,内销343万元;2008年出口188万元,内销263万元;而2009年前5个月才做了68万元的销售额,且基本上是内销,出口才1000多元。
“能在存活下来的60%中不容易啊。” 刘鑫曙说,真的希望国家能有一些更贴合中小企业实际的政策。比如说,如果企业继续雇用工人,政府能不能帮助缴纳这些工人的社保。这样企业的成本才是确确实实地降低了,而工人们也能有更多机会保留工作。